第(3/3)页 与此同时,另外一边,一笔极为丰厚的政治财富也开始静候朱慈烺的笑纳。 太子临时帅府书房里。 “殿下,京师傅尚书的信。”张镇递上一份密信。 朱慈烺拆开一看,顿时笑了起来:“大司农当日提出的默认现状倒是给现在打了一个好埋伏啊。这一次,总算能正名了。” “顾绛呢?让他去准备,封存八十万两入京。”朱慈烺说着,轻轻将自己的大印盖在一封公文上。 八十万两,这显然是朱慈烺朝着朝廷示好的一个手笔了。 收到朱慈烺的善意,朝堂也果然迅速地在七日后便送给了朱慈烺一封久违的头衔。 “总管山东、顺天府以及河南军务大元帅。” 朱慈烺上一个总管中原各省剿匪大元帅的头衔早已经被朝堂行文失效,朱慈烺此刻负责山东、河南各地军务其实是名不正言不顺。 这一次,尽管朝堂给的只有山东、顺天府以及河南三个地方的军权,但其实是已经承认了朱慈烺在这三个地方军事行动的合法性。 朱慈烺是太子,也并不是进入了文官序列的官员。故而,朱慈烺一开始颇为纠结要如何安排朱慈烺的职务。毕竟,不是文官就不好胡乱插手文官的人事,弄一个督师总揽各路军务总有些不伦不类的架势。 换做大元帅这种武官就不一样了,崇祯皇帝想要怎么给便怎么给。 只不过,朱由检显然也不会想到。一个大元帅的头衔,反而弄得而今文官压过武官的情势再难制衡。 这个时候,朱慈烺那一批随军武校的士子们也终于获得了一次休假的机会,得以纷纷返回京师。 不多久,京师之中便纷纷传言起了朱慈烺的传奇。(未完待续。)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