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镰刀下场-《逆流惊涛》
            
            
            
                
    第(1/3)页
    在齐家玩了一周,陆岳涛和林溪启程回江城,带了一大堆土特产,什么冬笋、野鸡、腊肉火腿,还有当地的茶叶。
    说起来也是无语,能还产茶,就看出来,此地的自然环境是相当好的。
    偏偏,地下有煤。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从被发现有大量煤储量的时候,就注定了未来会变得一片狼藉。
    几乎在同一时间,凤城县工商局,新注册了一家水泥厂。
    注册资金一千万。
    在凤城这个地方,一千万注册资金的民营企业绝对不算小,连很多营收过亿的煤矿,说起来,注册资金,也只有五十万、一百万。
    公司刚注册,就通过工商所员工的嘴传出去了。
    小地方没有秘密可言,没两天当地头头面面的人就知道来了这么个外来户。
    凤县这种仅仅靠着单一资源发展的小地方,一方面极度的排外,如果是外地人来经营煤矿,那难如登天;另一方面,又非常的好客,因为本地企业种类实在太单一,
    水泥厂和煤炭并不是竞争关系,相反,还存在互补。
    生产水泥嘛,少不了燃料,凤县的煤质量好,非常适合,在这建厂,就地取材,还能节省一大笔运费。
    当地的煤老板们注意力一下子就被这位汪老板吸引了,
    同样是做煤炭买卖,出市、出省,和在本地销售,是有比较大区别的,
    各地都有地方保护政策,煤炭是块肥肉,方方面面都要吃上一口,出市、出省,都要票,按吨收钱,如果能在本地消化,无论是本地的煤炭企业和政府,都非常欢迎。
    而这位汪老板也没有藏着掖着故作神秘,注册完之后,就去县里各个实权单位,挨个拜访。
    据说这位汪老板不仅为人四海,经历也十分传奇,
    80年代末90年代初,靠着价格双轨制,赚了第一个五百万,
    之后,又通过股票认购卷和股票市场赚了一大笔,
    这些年,投身进出口,
    短短几年间攒下了几亿身家,
    从首都的朋友那得到消息,接下来,国内房地产市场一定会暴涨,水泥、建材这些东西,也会跟着水涨船高,所以,经过考察,专门选了凤县这个燃料大省。
    据说,汪老板要把凤县当做生产基地,打造出全省最大的水泥厂。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