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零章 :影院全懵了-《大片时代》


    第(3/3)页

    这个配合让京城观众在近一个月内,走到哪家影院,都有机会看这部影片。这种含有非市场化成分的举动的成功实现,也依赖于一个城市院线的垄断。

    所以,对院线改革最为关心的,莫过于内地导演、制片商,包括冯笑刚、张一谋、王忠君、张卫平等人。张艺谋的《英雄》早就关机,为何秘而不宣,他在等来年底内地的公映档期,如果影片内容提前走光,在这近一年的等待中,保不准谁会就此依葫芦画瓢,拍出一个《英雄》的双胞胎来叫板,那几个亿的投资就泡汤了。

    比张一谋更累的还有《天地英雄》,这部已经完成的影片,把公映期放在了明年,为的就是等一个类似于《大腕》的运气。

    导演张一谋对此格外欣慰:“票房不一定是评判好电影的主要标准,但只要你的发行放映体制是市场化的正常多元竞争,那好电影肯定有好的票房回报。”

    次日,这些新闻再次引起轰动。记者去影院一看,果然发现了许多学生监察员。有人告诉记者,每天都来,与影院的人都熟了。

    其实矩阵为何如此费力“痛剿”票房?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按照国际惯例,片方与影院的票房分账,是按照放映时间,片方分成逐渐递减的方式。

    “如首周票房分成是片方第一周拿到80%至90%,影院分到10%至20%;第二周片方拿到70%,影院分到30%,依次递减下去。国内的票房分账比例一般是片方得到30%至40%,院线与影院拿到60%至70%。这笔账是明摆着的,如果一部电影票房1000万元,制片方得到400万元。”上述工作人员如是说。

    那么稍稍瞒报拖延一下,哪怕是晚报上一两周,其中分出的利益就会全归电影院。直接跟钱有关系,鬼才不上心。

    近日来接连爆出的影院黑幕,也让全国观众侧目。难怪国产电影起不来,都是这帮蛀虫在作祟。

    可改革已经拉开了帷幕,细心的京城人就会发现,中影电影院、京城剧院两家影院,悄然从京城影院电影预告表中撤离,而北三环双安商场对面,原澳华影院已装饰一新,更名为华星国际影城。

    这三家影院有个共同的大家———中影星美院线,这个新成立的跨省院线在京的这三家影院,打破了京城新影联对京城电影市场的长期市场垄断。这是中影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的举措。

    而身处这场改革春风之中的《我的野蛮女友》,就在这种无比照顾的环境下,卖力的蔓延,散播。

    可这一切,作为正主的陈天都其实并不关心。完成了香港行之后,就称作飞机直飞韩国,为他的新电影展开宣传。而此刻韩国机场内,已经等待了一片密密麻麻的身影。(未完待续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