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闻仲这才请两人进府,依赵公明之意,遣开仆人弟子,准备静听来意。 赵公明看了一眼郑紫灵,才对闻仲道:“想必闻师侄也从金灵师姐那听说了封神一事,不知你现在有何打算?” 闻仲听到封神两字,眉头一皱,道:“老师的确跟弟子说起过此事,提醒弟子小心行事,建议弟子最好是退出大商回山静修。非是弟子贪恋红尘权贵,只是念在大商三代帝王对我恩宠有加,委以重任,故而不忍在殷商有大难之时弃之而去。今日师叔重提此事,不知对弟子有何教诲?但请赵师叔明示,弟子洗耳恭听。” 赵公明叹了口气,道:“西岐周兴而商灭,此乃天意,非人力可改。现在又逢神仙大劫,阐教、西方教和我截教为争夺教化人族的控制权必有一番恶战,闻师侄身在其中必有身殒之厄。难道你就不为自己的前程多考虑一下?” 闻仲沉思了一会儿,道:“神仙大劫来临,阐教已选择助西岐,我截教只能助商。况且截教气运与大商紧紧相联,众多同门在大商为官,现在却是退无可退。就是天意真要灭商,为商朝历代君王的恩义,为师门截教,弟子也要全力一拼,争取杀死阐教嫡传十二金仙,搏取一线生机。再说了,生死俱有天命,我截教万千门徒受掌教大老爷的大恩,也该为截教作点牺牲。至此截教有难之际,正该出力,何惧生死?有同门战死封神不可避免,但也不能让阐、西方二教讨到太多便宜。弟子随时随地准备为忠义捐躯,至死不悔。” 这话说得是钪锵果决,掷地有声。 赵公明和郑紫灵对视了一眼,郑紫灵微不可察地点点头。 赵公明赞叹道:“师侄好胆识。我截教有你这样的忠心弟子,何愁不兴?既然你决心已下,我们就来仔细地谋划一番,到时候就可以和阐、西方二教好好较量较量。” 闻仲闻言大喜,道:“原来师叔此行是来助弟子的。弟子在此多谢师叔了。”他说着就起身,要行大礼下拜。 赵公明是个热血的汉子,非常欣赏闻仲的忠义。他扶住闻仲,道:“你我同为师门出力,何来谢字一说。” 赵公明就把和多宝等商议的作战办法告诉了闻仲。闻仲一听自己要请师门这么多弟子前来应劫,不禁踌躇起来。 郑紫灵淡淡地道:“阐教也好,截教也罢,这些修士命中有此一劫,避无可避。他们下山争斗一番,积极争取一线生机方为上策。正所谓烈火鉴真金,杀厄显根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截教经此一劫,才能去芜存精,留下忠于截教利于苍生的精英传承道统。天庭有了当值的天神,才能维护天道的正常运转,才能赏善罚恶造福苍生。少了品行不端的仙怪干扰,人族才能得到更多安宁和更好的发展。闻仲,你是截教弟子,但更不要忘了你首先是个人!人不可忘本。看看天下的万民所遭受的妖魔仙怪的欺压侵害,看看无道仙魔的整日争执和无休止的厮杀。在此关键的时期,如何去取舍,你可要好生思量。” 站起来慢慢环指四周,郑紫灵慨然道:“你再看看这殷商的天下。百姓因为纣王在其位不谋其政,日益穷奢极欲,而贫困流离、食不裹腹、朝不保夕。西岐的姬发却知道爱惜民力,体恤民众。虽说他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宏图大业才这样做的,并不一定是真心为万民着想。但是,最起码他懂得去关心治下的百姓,不把百姓当成蝼蚁看待。” “常言道:‘一个国家,文官不贪墨,武将不怕死,其国当兴。’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君王不堕落。殷商的重臣良将有能力,对国家忠心耿耿。西岐的臣子能力不及殷商,但同样能尽忠职守。两方所差者重在领头的君王。姬发懂得谦卑守礼不骄不奢。而纣王则狂妄自大,任性胡为。此乃自取灭亡之道,怨不得别人。” “殷商必灭。其朝中的能臣良将尽忠守节。战死沙场者上榜为天庭正神。凡人成正神,这是天道对贤德者的奖励。仙魔成神者,这是天道对他们凶暴的惩罚。封神之战,无论是哪些一方的将士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事关三界,天道重列,其意义重大。闻仲,你赶上了这普天盛事,又是封神之战中的关键人物。你率领商军和截教同门对阐教扶持的西岐作战,不是为了一国一王,而是为了天地的苍生。所以,你要不为小义做好决择。” 闻仲听完这些话,沉思良久方才翻然悔悟,对郑紫灵拜谢道:“闻仲多谢金尊教诲。我明白要怎么去做了。” 闻仲开了窍,下面的事就顺利了。 截教号称有百万弟子,虽然有些夸大,但徒子徒孙加一起,七八十万是有的,其中绝大多数是妖族,余者除了上古时期收的几百位人族弟子外,剩下的就是截教在地星对人族行教化时,万年来断断续续收的人族弟子。 有近一成弟子道法有成,有真仙以上修为。他们平时大多待在盘古星修行,很少入红尘世界。通天教主对封神大战不太在乎,也是因为门下弟子太多,死几百个无关痛痒之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