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静功养生-《九郎资料集》
第(3/3)页
抱龙眠睡功,《道海玄微》卷1说,此法“宜首与膝接,头与腹接,卷缩如球状,周天息行如环之无端,待真气生,真火发,周天火便如一大火球,循环圆转,运行不息而入无我境界矣。”
小搭桥睡功,《道海玄微》卷l说:“此乃治病睡功图。头着于枕上,肩背腰空悬,臂著床,胃向背贴,两腿并拢,朝上举起,呼吸匀细,任其自然。治失眠,神经衰弱,胃肠病与腰肺部各病。”
大搭桥睡功,《道海玄微》卷l说:“此与武林秘传之铁板桥功略同,惟系在床上行之。两手托后脑,两脚踝着床板上,全身悬空,胸肺上凸而胃腹内凹,臀不着床,撮肛,缩外肾,提气,意守丹田,呼吸匀细,绵绵若存。防治百病,老年不宜。”
通过这些功夫的锻炼,不仅能够治病祛疾,强身健体,同时可以启发智慧,涵养道德。
《道枢》卷2《坐忘篇上》说:“心者,一身之主,神之帅也。静而生慧矣,动而生昏矣。学道之初,在于收心离境,入无虚无,则合于道焉。”所谓“收心离境”,即指收敛性情,脱离外界的各种干扰,进入一个静定的精神状态,达到自我觉悟。书中又说:“《庄子》云‘宇泰定,发乎天光。’何谓也?宇者心也,天光者慧也,虚静至极,则道居而慧生也。慧者,本吾之性也,由贪爱浊乱,散迷而不知。吾能澡雪,则复归于纯静矣。”也就是说,在纯静的气功态中,可以焕发人本身所具备的先天智慧。
此外,道教中人还通过静功涵养道德。他们认为人的是非好恶都是由欲望而起,但人不可能无欲无念,故主张节情寡欲,为此制定了许多戒律,作为修道者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能守戒律,不为物欲所役使,始能破除烦恼,大开觉路。这类的戒律很多,律条有简有繁、少者5戒,繁者1200戒,普通的约有300条左右,分为上品戒、中品戒、下品戒,由之可见其严格。
道教的五戒和佛教相同,一不杀生,三不偷盗,三不奸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又有八戒、十戒、老君二十七戒、元始天尊二十七戒之说。《玄都律文》有“百病律”,列举世人之百病,例如:喜怒无常是一病,不好耆老是一病,好色无德是一病,舛戾自用是一病,亡义取利是一病,危人自安是一病。又有“百药律”,例如,恬淡无欲为一药,仁恕谦让为一药,好生恶杀为一药,不自尊大为一药,行宽心和为一药。并谓祸福之由,来自人的善恶,“人有一誉,必定体安;人有十善,气力强壮;人有二十善,身无疾病,修积千善,则成神仙真人”。相反,“人有一恶,心劳体烦;人有十恶,血气虚羸;人有二十恶,身多疾病;人有三十恶,所求不谐”,累恶越多,祸灾愈重,类此之说,《云笈七籤》、《学仙杂记》等中亦有,皆大同小异。总而言之,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这些有关道德修养的规定,于修心养身有密切的关系,是道教气功养生学的组成部份。正如葛洪所指出的那样:“然览诸道戒,无不云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吉,愍人之苦,周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仿生,口不劝祸,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已之失,不自贵,不自誉,不嫉妒胜已,不佞馅阴贼,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抱朴子内篇·微旨》)
lvsexs(;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