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 觉囊派-《九郎资料集》


    第(3/3)页

    第四、觉囊派的其它教理。觉囊派的教法大多来源于萨迦,所以觉囊与萨迦在观点上较为接近。他们是从唯识学发展起来的。觉囊派的教理中提出五法三自性说法,此乃出自《楞伽经》,但为唯识所宗。三自性即偏计执性等已在前而提过了。五法即名、相、分别、正智,如如。提五法三自性为了建立他们的解脱理趣认为众生的妄想自性即遍计执性,都是由于执着事物的名相和事相而起。所谓执着名相,即执内外诸法之假名(概念),假名安立,构成概念,所谓着事相,即着概念,确有内外诸法之事实,皆由妄想分别所生,不知这些都是依他因缘而起,名为依他起性,是缘起生灭之因,如何求得解脱则要证成园成实性,那便是舍离名相和事相的妄想,内证圣智,即得到自觉证智,由此便能证入如如之境。这如如境界就是园成实性。现前的这一些五法三自性的法相,始终不外一心,只悟自心,不向外求即可契证圆成实性,所谓正智,是由识转智,得自觉内证圣智,以正智观察五法三自性的法相,则本性完全显露,则为如如之境,此如如即是本觉法性。

    觉囊派不承认五法三自性为唯识学,说此广见于末转**的经典之中。笃补巴说,若说五法三性是唯识见,那么《般若经》亦多谈三性,《般若经》应成为唯识的经典了。三性之说亦多见于《辩中边论》(《了义海论》265页)。

    五法三自性是决择二种无我的,通过观察名相所构成之三种妄想空无我和法的存在,离二执后则可彻见自心本性

    又觉囊派所说解脱理趣,关于对所依根和能依根的认识,他们把宇宙万有世出世法归纳为二十五法,此出自《大盘涅经》、《大法鼓经》、《央掘罗魔经》等。二十五法的分法之中二十四法为世俗法属有为能依,余下一法为胜义法属无为,为所依。他们又说一切法都可以总归为蕴、界、处三科。蕴中之色蕴,处中之心意,十八界中之内法界,概括起来则万法总不除色、心、及不相应行三法之外。具体分法:蕴、界、处三法

    二十五法之建立,主要在通过蕴、界、处和心意识等人,法两方面的分析观察来决择人法皆仅是假名安立全无人我法我可得,实际存在的仅是由蕴界和合之产物,并无实体。换言之客观物理,影响主观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现象或作用,并无实有可得,所谓人法之我皆假名安立,于是可以悟到人法二种无我,清除二障,证二空智,但二空后并非空得全无所有,故在此基础上可以彻见万法之所依,自觉自明自然智,现证胜义法性本元之实相,和光明智慧之法性。以上是概略叙述,欲求详细,请阅多罗那他著《修心讲义》、《讲解甘露》和藏文本《文选──觉囊派》等书。

    又觉囊派总的教义,即其因、道、果三者之建立。一、关于因,认为众生欲求佛果,众生因地本具光明如来藏之佛果,佛与众生所具无二无别,此则所谓因地果地无别之见。肯定众生因位本具有佛性,但众生由于忽尔垢障虚妄分别,障复真性而不显了。故需离戏无分别智,破除分别实执,分别实执犹如垢衣,光明如来藏本觉妙智犹如宝珠,除去垢衣则珠光之自然本有智慧觉性显露闪耀。二、关于道即除障之法,总有两种对治法门,一依显教道:破人法二种无我,清除烦恼及所知二障,通过加行道等五道十地修行,至九、十地时始能初证离戏光明法性,悟清净如来藏。但此须历劫修行,不能园证佛果。第二则依密乘道之殊胜方便和上师密决,束气归脉,彻底清净障复如来藏上无始以来所积业及烦恼和无明种子习气,故制心而外还须制气,本性犹如虚空,分别实执犹如云雾,云雾去后虚空仍旧,悟此本元心性,一切现成但须保任,无修无治任运自然,密乘即入无有分别离戏大智大手印三摩地、即所谓空色大手印之双运三摩地(《文选》333页)。三、关于果,若此内界中因地果地无别之本有妙色光明智慧获得现证,则法身本具一切身智德相尽皆显露,本具身智无增无减,此胜义自然智,果因无别,果因一体(《文选》)290和326页)。笃补巴说:众生因位之如来藏与佛毫无差异(《了义海论》28,29,30,53页)。此则果因无别之见也。

    第五、 觉囊派的实修。觉囊派的实修方法亦重显密兼修,除了在见解上是依他空见的解释外,其修法与藏传佛教其他派别如萨迦、噶举、格鲁、宁玛都无大差别。

    在显教修心方面亦须修前行支分之各种缘想,如观人身难得,死无常,轮回苦,深信业果乃至皈依,发心,小乘之出离心,大乘之菩提心,勤行戒定慧三学,六度以及止观法门等,这些与藏传佛教其它派别的观法完全相同。

    他们认为只修显教的止观,观蕴、界、处等皆是假名无实,可以证得人法二空境界。但即此空,仅是自空境界,尚未获见空明乐空的不二智的他空境界,佛的身智功德未能显发;若无身智功德,则即身不能成佛,因此尚须结合修密教的果乘,即显发佛的身智法门。自空,不是了知即空,自然而空,若无密乘的风脉修法,执着束缚之无始熏习不能断除,故须修圆满次第风脉修法才能断除。

    密教方面也分四续部,作、行、瑜伽和无上瑜伽,总为上下二部。上部即无上瑜伽,其中也有父续,母续,不二续,本尊有胜乐、密集、大威德、金刚持赫鲁迦等。依本尊修生圆次第、修幻身、光明、双运等,这是藏传佛教之通规。不过本派特重本初佛时轮金刚的六支行。

    密法的首要就是要承认众生是佛、众生皆有如来藏,如来藏的功德,光明、大乐、离戏不二等在众生因位时不易显发,因为这些是瑜伽者及佛所行境界。必须依时轮六支行,才能证得空明双运、乐空双运、果因无别之不二智,逐步获得果位。故必须显密结合。他们说他空见与密乘见极为契合,承认此见是融通显密之大见。他们说要通过密宗修法才能证明他空见之是否正确。这指证明佛的功德都是本具,是胜义实有,引《桑布扎密经》证明众生身中皆住有如来藏,遍一切有情,自心本性就是光明自觉的如来藏本面。“世尊金刚持·赫鲁迦之自性遍于一切虚空等等”(《二谛论》19页)。引《密集胜曼续》证明“五蕴即五佛,五大即五佛母,认众生之身即是智慧本尊佛”。十二处、十八界均为天身自性。甚至连“本尊、坛城、种子字,印契等均认为是自心本具,什么胜义三宝,百部天尊,共一意趣” (《土观宗派源流》220)。谓世俗空了,其根为胜义,具体就是天身、明咒。“佛在身中住,其他处即无”身有无余大智慧,此智超出声闻、独觉之最殊胜智慧,佛的功德为众生本具,此指佛之一切智慧法相,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等,皆为本具并引据大量密经而为证成。

    他们求证的就是如来藏的实相本来双运智,即不二智,(《知识总汇》548页),或谓证空色大手印,空色光明,离戏光明等。

    他空见具体贯彻在密乘中即修不二智与空性,即修明空双运与大乐和合。此称为乐空双运,或称为密乘之他空大中观见,指出“一切诸法之本性即心性光明,空去一切戏论及形相,自己本体法性妙觉,具有自觉之性,是本自元成”(《知识总汇》中557页)。认为此为密乘中甚深中观之见。未修密前入坛场,灌顶,受三味耶戒,一般密乘事相与各派相同。具体做法是在观想天身时从空寂中所出种子和印契明现于六根六尘上,所谓“空”者指若对此明现取相执实,即不超出轮回,不执不着,不起分别,可阻妄念起动。属于涅。但尚未离有毒之性,故应修明空双运,即明现之时即空,即空之时而又能明现,此为明空双运之见,或轮回涅无别见,这时,境成现空双运,心成明空双运,从定起时仍不离佛慢。上系有相瑜伽,还应修无相的圆满次第。修空色光明,将天身,坛城在整持,随灭二次第中清净。则全无所缘而住,此则名为禅定。在此境中可以阻止自空之分别戏论。然此尚未亲证自觉智,还须修空色大印,乐空双运,由燃滴力引生四喜俱生喜乐智亲证如来藏之实相光明大乐,则本来真性及佛所具之智慧德相皆全部显露出来。

    又觉囊派的特法──《时轮六支行》之修法主要是修空色大手印。一、收摄,其它派密法指如临终时四大五蕴之收摄,觉囊派则指三种远离,使本性由根尘中解脱出来,进入三空境界,初见空色光明,即法身本有妙色。二、禅定,心住于所缘之空色光明,初证光明由内显发他空之真实性。所以他们特重空色光明之观察,不过,觉囊派说这种色相是内界胜妙之空色乃圣人所证境界非一般凡夫所见之粗色尘(《文选》111页。三、命勤,由金刚诵收纳全身风息,强制进入中脉,用宝瓶气,封闭上下二门,可以得自在风息,控制四大。四、持风,由修风脉明点之枢要,掌握不坏明点风息可以主宰生命。五、随念,修燃滴四喜,初证乐空双运智。六、三摩地,空色与大乐融成一味,入乐空双运定。通过上面修法则可现证三身圆满正觉而成佛。

    觉囊派的特点

    觉囊派承认“胜义”有,即承认有真常本性,这一点与宁玛、噶举、萨迦相同,但宁玛、噶举承认是真本性,无相寂灭非空非有,则既不可说空,也不可说有,非断非常,不断亦不常之意,更无有自空他空的词语,但觉派则认为胜义有,说得太实,可能就有问题。他们与格鲁应成派主张胜义、世俗皆是缘起性空,"毕竟空”成为针锋相对之教敌。这是空有之争在藏传佛教中的继续。

    宁玛、噶举,萨迦承认真常本性其体但有空明,至于本性德能,则属体的相用之事,相用就是佛的智慧德相,妄用则为三有轮涅,用可随缘,但体即是一而不动。相用所化虽有,如幻,非实有。觉囊派认为佛的智慧德相属本具,亦是胜义实有(《他空精义》236页),乃至推到密乘的本尊,坛城,印契,种子字等皆属本具实有,那胜义有成为有形有实物,有定处的了。这点颇引起各派争议。宁玛、噶举均认为除空明外均为幻化,非究竟真实。笃补巴说:"法身功德是本具,非缘生法,是无为”。格鲁派不承认如来藏,更不承认什么本具功德,应成派认为从色法乃至一切种智(佛)均是假名安立。佛的一切智德均是由培积资粮缘起所生,他们认为本体就是绝对的空,承认胜义有就是涅实有论。觉囊派批判这种空是把一切有为无为皆空,空无所有的顽空,是无遮断空,世俗空,是真性绝灭论。法身本具一切功德,属智慧观照之境,非凡情可以测度。(《他空庄严论》149页)

    二谛是一法的两面,他们的世俗自空论,是把胜义和世俗完全分开,二谛应当是同源,宁玛派认为是真妄是体用元成的关系,噶举认为妄念为法身波是俱生的关系,都是真妄同源论,觉囊派虽说如来藏是万有依托之根,但是世俗自空,使真妄隔绝了,这就是他们与他宗不同之处。

    还有,觉囊派是从唯识发展起来成为一派自称为大中观派。他们和唯识不同之处是唯识承认外境是无,内心实有。觉囊认为否认外境可以破小乘微尘无分的实有论,立识有作为万法所依之根,可以破中观的一切皆空论。但“识”亦是世俗心,世俗假有无实,是自空,执世俗有实属常见。又说一般中观立缘起假名,无自性是毕竟空则全无所依之根,执胜义空,属断见。他们认为世俗空后必有所依之总根,此根则最初法界,本元光明之如来藏为胜义有,此根不可能断。“世俗空可以除常见,胜义有可以除断见”故无论中观唯识皆未能离断常二边,本派才是远离二边之了义大中观,作为本派的不共之特点。

    《土观宗派源流》代表应成派批判觉囊派“如来藏遍一切情器,恒常坚固”(该书119页)说这同外道梵声论的梵我相似。其实觉囊所说如来藏光明觉性,重在证悟自心本性,并非求证外道之神我。如来藏虽为万法所依托处,但它是无为法,并不安排主宰世间一切万有,不同于梵神。该书又说觉囊说解脱世俗自空唯余胜义,为神我独存,类似外道数论派(该书119页)。详细研究起来数论所说之神我系一种未离业识之世俗我相,这样的精神实体,如何能与解脱了的无我的真如本性相比。而且觉囊派说的解脱是“断去业烦恼不令新生,旧有者皆令其从速现行,如此三界轮回之苦尽后觉性无垢清净,此则名为解脱”(《讲解甘露》383 页)。似乎与土观所说神我独存并不相同。

    觉囊派在建立宗见理论上,似有偏颇之处,故引起非议,但他们说胜义有也非全属理论,而是通过实践证验的。宇宙内包罗有色心二法(精神和物质),二法必有一个最高的依托处,色心万法,生灭变化无常,此依托处必是真常不变的。说依托处是什么?觉囊派属心宗,必然认定是心,此心指真心。他们的《时轮》内、外、密三世界,都包含在密世界的心中,这心就是清净的如来藏。因此如来藏成为了万有的本体了。认为有个本体即等同于梵论的外道,觉囊派对世俗一切法承认是缘起,不承认有什么创世主,如来藏的提法或者与梵论派相似,相似不等于即是。不能就某一部份相似就指为是什么,那么小乘同于胜论,唯识与密宗同于数论,中观应成派同于遍入天派,中观自续派同于自在天派(《他空论》159页)。

    如来藏万有所依,万有是缘起所生,没有主宰者,如来藏不是生万有,更不是什么精神实体,这样认为就是外道的“梵论”?

    他们说有真常本性胜义有,即指为是外道之梵我,那么内地的天台,华严,禅宗均为心宗,共同承认有真常本性,岂不都成了梵我论的外道了么。lvsexs(;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