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 夜行船(地理部)-《九郎资料集》


    第(1/3)页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卷二 地理部

    ◎疆域

    ⊙九州

    人皇氏兄弟九人,分天下为九州,梁、兖、青、徐、荆、雍、冀、豫、扬是也。至舜时,以冀、青地广,分冀东恒山之地为并州,分东北之医无闾之地为幽州,又分青之东北为登州,共成十二州。

    ⊙历代方舆

    商九州,周亦九州。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汉分天下为十三部。三国蜀制巴蜀,置二州。吴北据江、南尽海,置五州。魏据中原,置十二州。晋制十九州。唐分十道,玄宗分十五道。宋分二十三路,元置十二省,又分天下为二十三道。明分两直隶、十三省。

    ⊙吴越疆界

    钱王以苏州平望为界,据浙闽,共一十四州。

    古扬州所辖之地,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凡六省。

    古会稽所辖之地,浙江除温、台,九府:杭、嘉、湖、处、宁、绍、金、衢、严;福建除福州,七府:漳、泉、汀、兴、建、延、邵;南直隶苏、松、常、镇四府,共二十府。会稽郡驻匝苏州府。

    ⊙二周

    镐京为西周,洛阳为东周。

    ⊙两都

    前汉都长安,曰西都;东汉都洛阳,曰东都。

    ⊙蜀三都

    成都、新都、广都。

    ⊙魏五都

    魏因汉祚都洛阳,以谯为先人本国,许昌为汉之所居,长安为西京之遗迹,邺为王业之本基,故号五都。

    ⊙三辅

    长安以京兆、冯翊、扶风为三辅;宋都汴梁,以郑州、滑州、汝州为三辅。

    ⊙三亳

    曹州考城县曰北亳,西京谷熟县曰南亳,西京偃师县曰西亳。

    ⊙三吴

    苏州曰东吴,润州曰中吴,湖州曰西吴。

    ⊙三楚

    江陵曰南楚,徐州曰西楚,苏州曰东楚。

    ⊙三齐

    临淄曰东齐,博阳曰济北,蓬州即墨曰胶东。

    ⊙三蜀

    成都为蜀都,汉高分置汉广,汉武分置犍为。

    ⊙三晋

    赵都邯郸,魏都大梁,韩都郑,三家皆晋卿,故曰三晋。

    ⊙三秦

    章邯都废丘,司马欣都栎阳,董翳都高奴,三人皆秦降将,项羽分关中地以王之,曰三秦。

    ⊙三虢

    太阳曰北虢,荥阳曰东虢,雍州曰西虢。

    ⊙三越

    吴越杭州、闽越福州,南越广州。

    ⊙三巴

    渝州为巴中,绵州为巴西,归夔、鱼复、云安为巴东。

    ⊙三湘

    曰湘乡,曰湘潭,曰湘原,在湖南,属潭州。

    ⊙三河

    周都曰河南,商都曰河内,尧都曰河东。

    ⊙四京

    开封曰东京,河内曰西京,应天曰南京,大名曰北京。

    ⊙四辅

    唐都长安,以同州、华州、岐州、蒲州为四辅。

    ⊙四川

    成都为西川,潼州为东川,利州为北川,夔州为南川。

    ⊙五服

    《禹贡》:五服,曰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每服五百里,计二千五百里。

    ⊙九服

    周九服,曰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谓之服者,责以服事天子为职也。

    ⊙百二山河

    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故曰百二山河。

    ⊙九边

    明朝设以限华夷。洪武初设重镇六,曰宣府,曰大同,曰甘肃,曰辽东,曰延绥,曰宁夏;永乐初增设蓟州;正统间又增榆林、固原,是为九边。

    ⊙六关

    直隶三关,曰居庸,曰紫荆,曰倒马。山西三关,曰雁门,曰宁武,曰偏头。

    ⊙陶唐九州

    冀州,《禹贡》:帝都之地三面距河,时盖黄河由冀入海也。《释名》:冀州,其地有险有易,乱则冀治,弱则冀强,荒则冀丰也。《春秋元命苞》曰:昴毕之间为天街,散为冀州,分为赵国,立为常山。 兖州,《禹贡》:济河惟兖州。谓东南据济,西北距河,盖冀之东南也。《元命苞》曰:五星流为兖州。兖之言端也,言阳精端,其气纤杀,分为郑国。 青州,《禹贡》:海岱惟青州。谓东北距海,西南距岱,又在兖之东也。《释名》:青州在东,取生物而青也。《元命苞》曰:虚危之精,流为青州,分为齐国,立为莱山。 徐州,《禹贡》:海岱及淮惟徐州。谓东至海,北至岱,南至淮,又在青州之南也。《元命苞》曰:天弓星司弓弩,流为徐州,别为鲁国。徐之为舒也,言阴牧内雨,安详也。 扬州,《禹贡》,淮海惟扬州。谓北至淮,东南至海。又曰:“江南之气躁劲,厥性轻扬也。”《元命苞》曰:牵牛流为扬州,分为越国,立为扬山。荆州,《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谓北距南条前山,南包衡山之阳,盖在扬州之西,而豫州之西南也。《释名》:荆,警也。南蛮数为寇逆,言当警备之也。《元命苞》曰:轸星散为荆州,分为楚国。 豫州:《禹贡》:荆河惟豫州。谓西南至南条荆山,北距大河,盖在冀州之南,荆州之北,徐、兖之西也。《元命苞》曰:钩钤星别为豫州。言地在九州之中,所在常安豫也。 梁州,《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谓东距华山之南,西距黑水,盖在雍州之南,荆州之西也。以西方属金,其气强梁,故曰梁州。当夏殷,为蛮夷之国,至周始并入雍州。雍州,《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谓西距黑水,东距西河,盖在冀州之西,梁州之北。《太康地记》:雍州并得梁州之地,西北之位,阳所不及,阴气雍阏,故取名焉。《元命苞》曰:东井鬼星,散为雍州,分为秦国。

    ⊙虞十二州

    九州之外,分设并州,则盖冀之东北无闾之余地也。《元命苞》曰:营室星流为并州,分为郑国,立为朋山。并之言诚也。精全及并,其气勇抗。诚,信也。 幽州,即冀东恒山诸地,盖在北幽昧之地也。《元命苞》曰:箕星散为幽州,分为燕国。 营州,即青之东北、辽东等处。《释名》:齐卫之地,于天文属营室,故取其名。盖舜为冀、青地广而分之也。

    ⊙周九州

    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其薮泽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彭蠡、洞庭、青草、太湖、丹阳也),其利金锡竹箭,其民二男五女(盖通以一州之民计之,二分为男,五分为女也),其畜鸟兽,其谷宜稻。 正南曰荆州,其山镇曰衡山,其薮泽曰云梦,其川江汉,其浸颖湛,其利丹银齿革,其民一男二女,其畜鸟兽,其谷宜稻。 河南曰豫州,其山镇曰华山,其薮泽曰圃田,其川荥雒,其浸波溠(音诈),其利材漆丝,其民二男二女,其畜宜六扰(鸡、豚、犬、马、牛、羊也),其谷宜五种(稻、黍、稷、麦、菽也)。正东曰青州,其山镇曰沂山,其薮泽曰望诸,其川淮泗。其浸沂沐,其利蒲鱼,其民二男二女,其畜鸡狗,其谷宜稻麦。 河东曰兖州,其山镇曰泰山,其薮泽曰大野,其川河泲,其浸卢维,其利蒲鱼,其民三男三女,其畜六扰,其谷宜四种。 正西曰雍州,其山镇曰岳山,其薮泽曰弦蒲(在沂阳),其川泾汭,其浸渭洛,其利玉石,其民三男二女,其畜宜牛马,其谷宜黍稷。 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辽东),其薮泽曰貕养(在莱阳),其川河泲,其浸菑时(莱芜殷阳),其利鱼盐,其民一男三女,其畜牛马羊豕,其谷宜黍麦稻。 河内曰冀州,其山镇曰霍山,其薮泽曰扬纡,其川漳,其浸汾潞(汾出汾阳,潞出归德),其利松柏,其民五男三女,其畜牛百,其谷宜黍稷。 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其薮泽曰昭余邪(在邬),其川虖池呕夷,其浸涞易,其利布泉,其民二男三女,其畜牛马犬豕羊,其谷宜五种。

    ⊙秦三十六郡

    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郡名曰内史、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颖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琊、齐郡、上谷、渔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巨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后又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凡四十郡。

    ⊙汉十三部

    汉分天下为十三部,每部置刺史,领天下郡国一百三。 司隶校尉(领京兆、扶风、冯翊、弘农、河东、河内、河南七郡)。豫州刺史(领颖川、汝南、沛郡、梁国、鲁国五郡)。冀州刺史(领魏郡、巨鹿、常山、清河、广平、真定、中山、信都、河间、赵国十郡)。兖州刺史(领陈留、东郡、山阳、济阴、泰山、城阳、东平七郡)。徐州刺史(领琅琊、东海、临淮、泗水、楚国五郡)。青州刺史(领平原、千乘、济南、齐郡、北海、东莱、胶东、高密、菑川九郡)。荆州刺史(领南阳、南郡、江夏、桂阳、武陵、零陵、广陵、长沙八郡)。扬州刺史(领镇江、九江、会稽、丹阳、豫章、六安六郡)。益州刺史(领汉中、广汉、巴郡、蜀郡、犍为、越雟、牂牁、益州八郡)。凉州刺史(领安定、北城、陇西、武威、金城、天水、武都、长掖、酒泉、敦煌十郡)。并州刺史(领太原、上党、上郡、西河、朔方、五原、云中、定裹、雁门九郡)。幽州刺史(领涿郡、渤海、代郡、上谷、渔阳、北平、辽西、辽东、广阳、乐浪、玄菟十一郡)。交州刺史(领海南、郁林、苍梧、交趾、合蒲、九真、日南七郡)。

    ⊙三国州郡

    蜀汉全制巴蜀,置二郡,日益州(成都)、曰梁州(汉中),有郡二十。先主初置九郡,曰巴东、曰巴西、曰梓潼、曰河阳、曰文山、曰汉嘉、曰朱提、曰云南、曰涪陵,并得旧汉,曰巴郡、曰广汉、曰犍为、曰牂牁、曰越雟、曰益州、曰汉中、曰永昌、曰南安、曰武都。孙吴北据江南尽海,置州五,曰交州(安南)、曰广州(南海)、曰荆州江陵、曰郢州江夏、曰扬州丹阳。孙权置临贺、武昌、朱厓、新安、卢陵五郡。孙亮又置临川、临海、衡阳、湘东四郡。孙休又置天门、建平、合浦三郡。孙皓置始安、始兴、邵陵、安成、新昌、武平、九德、吴兴、平阳、桂林、荥阳十一郡。因立宜阳一郡,并汉十八郡,共四十三郡。 魏据中原,有州十二,曰司隶(河南)、曰豫州(谯)、曰荆州(襄阳)、曰兖州(武威)、曰青州(临淄)、曰徐州(彭城)、曰凉州(天水)、曰秦州(上邽)、曰冀州(代郡)、曰幽州(范阳)、曰并州(晋阳)、曰扬州(寿春)。

    ⊙晋十九州

    曰司州(河南)、曰兖州(濮阳)、曰豫州(项城)、曰冀州(赵郡)、曰并州(晋阳)、曰青州(临淄)、曰徐州(彭城)、曰荆州(江陵)、曰扬州(初寿春,后建业)、曰雍州(京兆)、曰秦州(上邽)、曰益州(成都)、曰梁州(南郑)、曰宁州(云南)、曰幽州(范阳)、曰平州(昌黎)、曰交州(番禺)、曰凉州(武威)。

    ⊙唐十道

    自晋藩阴败,复南北分争,州郡割裂,宋、齐、梁、陈,狃于江左,隋氏虽能混一,而享祚不长。至唐太宗肇造区夏,并有州郡,始因山以形便,分天下为十道,曰关内、曰河南、曰河东、曰河北、曰山南、曰陇右、曰淮南、曰江南、曰剑南、曰岭南。贞观十五年大,凡州府三百五十八。玄宗开元初,又分为十五道,曰京畿(西京)、曰都畿(东都)、曰关内(京官遥领)、曰河南(陈留)、曰河北(魏郡)、曰陇右(西平)、曰山南东(襄阳)、曰山南西(汉中)、曰江南东(吴郡)、曰江南西(豫章)、曰剑南(蜀郡)、曰淮南(广陵)、曰黔中(贵州)、曰岭南(南海)。

    ⊙宋二十三路

    太宗分天下为十五路,至仁宗又分为二十三路,曰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曰京西南路、京西北路,曰河北东路、河北西路,曰陕西路,曰秦凤路,曰河东路,曰淮南东路、淮南西路,曰两浙路,曰江南东路、江南西路,曰荆湖南路、荆湖北路,曰成都路,曰梓州路,曰利州路,曰夔州路,曰福建路,曰广南东路、广南西路。

    ⊙元十二省

    元建中书省十二,辖天下州郡,曰都省(治腹里路)、曰河南行省(汴梁)、曰湖广行省(武昌)、曰浙江行省(杭州)、曰江西行省(龙兴)、曰陕西行省(京兆)、曰四川行省(成都)、曰云南行省(中庆)、曰辽阳行省(辽东)、曰镇东行省(高丽)、曰甘肃行省(甘州)、曰岭北行省(和州)。又分天下为二十二道。

    ⊙明两直隶十三省

    北直隶八府,十七州,一百一十六县,赋六十万一千。(北京在顺天。)南直隶十四府,十七州,九十六县,赋五百九十九五万千。(南京在应天。)河南八府,十州,九十六县,赋二百四十一万四千。(省城在开封。)陕西八府,二十二州,九十五县,赋一百九十二万九千。(省城在西安。)山东六府,十五州,八十九县,赋二百八十五万一千。(省城在济南。)湖广十五府,十六州,一百零七县,赋二百十六万七千。(省城在武昌。)浙江十一府,一州,七十五县,赋二百五十一万。(省城在杭州。)江西十三府,一州,七十七县,赋二百五十二万八千。(省城在南昌。)福建八府,五十七县,赋一百一十万一千。(省城在福州。)山西五府,二十州,七十八县,赋二百二十七万四千。(省城在太原。)四川八府,二十州,一百零七县,赋一百二十万六千。(省城在成都。)广东十府,八州,七十五县,赋一百一万七千。(省城在广州。)广西十一府,四十七州,五十三县,赋四十三万一千。(省城在桂林。)云南十四府,四十一州,三十县,赋一十四万。(省城在云南。)贵州八府,六州,六县,赋四万七千。(省城在贵阳。)

    ◎建都

    伏羲都陈(今河南陈州)。神农亦都陈,或曰曲阜(今山东曲阜县)。黄帝都涿鹿(今顺天府涿州),少昊都曲阜。颛顼都帝丘(今山东濮州)。帝喾都亳(今河南偃师县)。帝尧都平阳(今山西平阳县)。虞舜都蒲阪(今平阳蒲州)。夏禹都安邑(今平阳夏县)。商汤都亳。 周都丰镐(今陕西长安县,是谓关中)。周平王迁洛阳(今河南洛阳县)。秦都咸阳(今西安府咸阳县)。汉都洛阳,因娄敬说,西迁长安。东汉都洛阳。魏因汉祚,亦都洛阳。蜀汉都成都(今四川成都府)。吴初居镇江,都武昌(今湖广武昌府),后迁建业(今南直应天府)。西晋都洛阳。东晋都建业,元帝东渡,避愍帝讳,改名建康。宋、齐、梁、陈俱都建康。元魏初居云中(今大同府怀仁县),后迁洛阳。 北齐都邺(今河南彰德府)。西魏都长安关中。后周都长安。隋都长安,炀帝以巡幸,徙都洛阳。唐都长安。梁都汴(今河南开封府)。后唐、石晋、汉、周、宋俱都汴。南宋都临安(今杭州府)。元都大都今顺天府。明都建康,永乐迁于北平,即元之大都也。

    ◎地名

    萑苻(音完蒲。郑地)。龙兑(兑音夺。赵地)。连谷(谷音斛。楚地)。方与(音防预。赵地)。番易(音婆阳。楚地)。曲逆(逆音遇。汉邑。陈平封曲逆侯)。庱亭(庱音逞。吴兴有庱亭)。葰人(葰数瓦切。县在上党)。越雟(雟音髓。郡府,在蜀地)。阌乡(阌音文。县名,在虢)。盩厔(音周质。在西安。水曲曰盩,山曲曰厔)。鄜(音孚。在陕西延安府。)毋丘(毋音贯。地在济阳南)。祋栩(音兔户。在冯翊)。朐(月忍)(音瞿门。本虫名,巴郡多此虫。因为邑名)。(左业从贝右阝)((左业从贝右阝)在南阳,(上竹下差)在沛国,二地音不同。萧何封侯)。 缑氏(缑音沟。山名、邑名,本义剑头缠丝)。 牂牁(音臧柯。郡名)。 允吾(音铅牙。谷名。在陇西)。 裴(音肥,邑名)。 须句(须音渠。地在鲁东平)。 (彳示)氏(音权精,又宜音。县名)。 令攴(音零岐。县名)。 郫(音埤。一在晋,一在成都)。 不其(其音箕)。 祝其(其音基)。 敦煌(音屯黄。郡名)。冤句(音冤勾。在曹州。今废)。临朐(朐音渠。县名。在山东)。 令居(令音连。邑名)。 虑虒(音卢夷。县名)。 (上四下干)(左干右干)(音罕牵。羌地)。 取虑(音趋闾。县名。在临淮)。 黑尿(音眉拟)。 禚(音灼。齐地)。 句(左冥右黾)(冥上声。鲁邑)。枹罕(音央谦。县名)。戬城(戬音资。齐地)。鄄城(鄄音绢。卫地)。 射洪(音石红。县名)。 崞(音郭。县名)。 先零(零音连)。 沭阳(沭音术。县名)。 虒祈(音思奇。地名)。 (上宀下桀)丘((上宀下桀)音胜。鲁地)。 句绎(音勾亦。邾地)。 盱眙(音虚宜。县名)。都庞(庞音龙。邑名)。 繁畤(畤音止。邑名)。 澶渊(澶音禅。今开州)。�槜李(槜音醉。在嘉兴)。 郎曋(曋音枕)。 犍为(犍音干。蜀郡名)。 (厂木)穰((厂木)音縻)。 叴犹(音仇由。邑名)。 毋掇(音无拙。县属益州)。泊罗(泊音博。县名)。 虹县(虹音降)。 苴芊(音斜米)。 徙(音斯。邑名)。 岢岚(音可婪。州名。近太原)。庴县(庴县音疾。县名。在清河)。 祊(音崩。郑地)。渑池(渑音免。县在河南)。 袲(音侈,上声。宋地)。 趡(翠,上声。鲁地)。夫童(童音中)。儋州(儋音丹)。 酅(尸圭切。邑在齐东)。 (上艹下既)(其寄切)。宁母(音宁某。鲁地)。 鄠杜(音户古。汉陂令县,属凤翔)。 郪丘(郪音西。齐地)。 虚朾(音区汀。宋地)。 (谷曼)(谷几)((谷几)音求。地名)。 僰邛(僰音匐。地名。在犍为。) 鄬(于轨切。郑地)。狸脤(音剎蜃)。 邿(音诗。鲁地)。 皋(由去声。郑地)。 橐皋(皋,章夜切。在淮南)。涪(音浮。州名。在重庆府)。叶县(叶音涉)。 泷水(泷音商。县名)。 朱提(音殊时。邑名。) 承阳(承音蒸)。余汗(汗音干)。 番禾(番音盘)。 栎阳(栎音约。邑名)。 平舆(舆音玉)。 郯城(音谈。县名)。 沙羡(羡音夷)。 莲勺(莲音辇。邑名)。 不羹(音郎。邑名)。 堵阳(堵音者。邑名)。 渑淄(音承脂。县名)。 沁(音倩。山西沁州)。 新淦(淦音干。县名)。 隆虑(音林闾。邑名)。 霅川(霅音靸。湖州)。 阳夏(夏音贾)。 睢州(睢音虽)。 会稽(会音贵。邑名)。

    ⊙山水异名

    昆仑一名昆岑。君山一名娲宫。武当一名岭。普陀一名梅岑。青城一名天谷。大复一名胎簪。衡山一名芝冈。齐云一名白岳。东海一名岱渊。

    ◎古迹

    ⊙赤县神州

    《古今通论》:东南方五千里,名曰赤县神州,中有和美乡,方三千里,五岳之城,帝王之宅,圣贤所居也。

    ⊙枌榆社

    汉高帝祷于榆社,帝之故乡也。高帝以丰沛为其汤沐之邑,令世世无有所予。

    ⊙新丰

    太上皇居深宫,以生平所好,皆贩徒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之辈,今皆无此,故怏怏不乐。高祖乃作新丰,移旧乡里。命匠人胡宽悉仿其衢巷门闾,士女老幼相携路首,各认其门而入。放牛羊鸡犬于通途,亦各识其家。上皇大悦。

    ⊙洋川

    洋川者,戚夫人之所生处也,高祖得而罢之。夫人思慕本乡,追求洋川。高帝为驿致长安,蠲复其乡,更名曰县。又故目其地为洋川,用表夫人诞载之休祥也。

    ⊙桑梓地

    祖父植桑梓以遗其子孙,子孙思其祖泽,不忍剪伐。故《诗》曰:“维桑维梓,必恭敬止。”汉寿在四川保宁府广元县。汉封关公为汉寿亭侯,即此地。后人称寿亭侯者误。

    ⊙度索寻橦

    度索,以绳索相引而度也。寻橦者,植两木于两岸,以绳贯其中,上有一木筒,所谓橦也。人缚橦上,以手缘索而进,以达彼岸,有人解之,所谓寻橦也。

    ⊙井陉道

    韩信与张耳将兵击赵,李左军说赵王曰:“井陉道险,车不得方轨,骑不能成列。愿假臣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两将之头可致之麾下。”

    ⊙九折坡

    汉王阳为益州牧,至九折坡,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王尊至此,曰:“此非王阳所畏处耶?”乃叱其御,历险而上。后人以王阳不失为孝子,王尊不失为忠臣。

    ⊙赤地青野

    地空无物曰赤地。野无人民无禾稻曰青野。

    ⊙息壤

    古地名,有二:一在荆州;一在永州,地中不可犯畚锸,犯者立死。

    ⊙解池盐

    不必煎煮。居人疏地为畦,决水灌其中,俟南风起,此盐即成。故大舜歌曰:“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保俶塔

    钱忠懿王名俶,入朝,恐其羁留,作塔以保之。称名,尊天子也。今误作“保叔”,不知者遂有“保叔缘何不保夫”之句。

    ⊙沩汭(音规芮)

    河东有二泉,南流曰沩,北流曰汭。《尚书》:“厘降二女于沩汭。”

    ⊙孔林

    自泰山发脉,石骨走二百里,至曲阜结穴,洙泗二水会于其前,孔林数百亩,筑城围之。城以外皆孔氏子孙,围绕列葬,三千年来,未尝易处。南门正对峄山,石羊石虎皆低小,埋土中。伯鱼墓,孔子所葬,南面居中,前有享堂,堂右横去数十武,为宣圣墓。墓坐一小阜,右有小屋三楹,上书“子贡庐墓处”。墓前近案,对一小山,其前即葬子思父子孙三墓,所隔不远,马鬣之封不用石砌,土堆而已。林中树以千数,惟一楷木老本,有石碑刻“子贡手植楷”,其下小楷生植甚繁。此外合抱之树皆异种,鲁人世世无能辨其名者,盖孔子弟子异国人,皆持其国中树来种者。林以内不生荆棘,并无刺人之草。

    ⊙土著(音着)

    言着土地而有常居者,非流寓迁徙之人也。今人误读为注。

    ⊙雒邑

    汉光武定居洛邑。汉以火德王,忌水,故去水而加佳,改洛为雒。后魏以土德王,以水得土,而流土得水而柔,故又除佳加水。

    ⊙京观

    谓高丘如京;观,阙形也。古人杀贼,战捷陈尸,必筑京观,以为藏尸之地。古之战场所在有之。

    ⊙玉门关

    汉班超久在绝域,年老思归,上书曰:“臣不愿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雁门关

    在大同府马邑县。北雁入塞,必衔芦一根,掷之关门,然后飞入,如纳税然,芦柴堆积如山。设有芦政主事,岁进芦银以万计。

    ⊙(贞去两点改夂)国

    扬州漕河东岸有墓表,题曰:“(贞去两点改夂)国公墓道。” (贞去两点改夂)音虔,与夏字相类,少一发笔,下作“又”,行人遂误为夏国公。盖明顾公玉之封号,赐地葬此也。

    ⊙鱼米之地

    唐田澄《蜀城》诗:“地富鱼为米。”故称沃土为鱼米之地。

    ⊙漏泽园

    创始于宋元丰间,立为埋葬之所,取泽及枯骨,不使有遗漏之义也。明初,令民间立义冢。天顺四年,令郡县皆置漏泽园。

    ⊙(上了下凵)亭(音欧亭)

    汉蒋澄封(上了下凵)亭侯。今溧阳有山。

    ⊙鬼门关

    在交趾南。其地多瘴疠,去者罕得生还。谚曰:“鬼门关,十去九不还。”

    ⊙铁瓮城

    在镇江,孙权所筑。 邗沟,在扬州,夫差所开。

    ⊙女阳亭

    在崇德县。勾践入吴时,夫人产女于此亭。及吴灭后,乃名女阳,更就李为女儿乡。

    ⊙崖州为大

    宋丁谓贬崖州司户,常语客曰:“天下州郡孰为大?”客曰:“京师也。”谓曰:“朝廷宰相今为崖州司户,则惟崖州为大也。”

    ⊙戒石铭

    宋高宗绍兴二年六月,颁黄庭坚所书戒石铭于州县,令刻石,文曰:“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悲田院

    《唐会要》曰:开元五年,宋、苏请建“悲田院”,使乞儿养病,给以廪食。亦曰“贫子院”。

    ⊙筑城

    周公筑洛阳城,公孙鞅筑咸阳城,伍员筑苏城。范蠡筑越张,张仪筑成都城,萧何筑长安城,孙权筑建康城、泗州城,王审知筑福州城,钱筑杭城。

    ⊙长城

    燕始城上谷至辽东。赵始城雁门至灵州。秦始皇补筑,始名长城。北齐文宣帝复筑长城。汉武帝复筑辽东城。

    ⊙开险

    司马错开巴蜀,秦昭王开义渠,赵武灵王开代、楼烦、白羊,燕惠王开辽东,秦始皇开朔方,汉彭吴开秽貊,唐蒙开邛、夜郎、牂牁、越隽,庄助开东瓯、西越,卫青开阴山。

    ⊙胜国

    灭人之国曰胜国,言为我所胜之国也。左氏曰“胜国者,绝其社稷,有其土地。”

    ⊙支无祁

    大禹治水,至桐柏山,获水兽,名支无祁,形似狝猴,力逾九象,人不可视。乃命庚辰锁于龟山之下,淮水乃安。唐永泰初,有渔人入水,见大铁索,锁一青猿,昏睡不醒,涎沫腥秽,不可近。

    ⊙雷峰塔

    在钱塘西湖净寺前南屏之支麓也,昔有雷就者居之,故名。上有塔,遭回禄,今存其残塔半株。

    ⊙雪窦

    在奉化县。唐时雪窦禅师居之,鸟窠衣褶,寂然不动。

    ⊙岳林寺

    在奉化。布袋和尚道场,其钵盂佛迹尚在。

    ⊙虎丘

    吴王阖闾死,治葬,穿土为川,积壤为丘,铜棺三重,以黄金珠玉为凫雁。葬三月,金精上腾为白虎,蹲踞山顶,因名虎丘。

    ⊙坑儒谷

    在临潼。秦始皇密令冬月种瓜于骊山谷中,温处皆熟,诏博士诸生说之。前后七百人,言人人殊,则皆使往视,因伏机陷之,后人号“坑儒谷”。

    ⊙鹤林寺

    在润州,有马素塔。米元章爱其松石深秀,誓以来生为寺伽蓝,呵护名胜。公殁时,鹤林伽蓝无故自倒。里人知公欲践夙愿,遂塑其像于寺之左偏。

    ⊙祖堂

    在应天府治南。唐法融和尚得道于此,为南宗第一祖师,在山房禅定,有百鸟献花,故又名献花岩。

    ⊙雨花台

    梁武帝时,有云光法师讲经于此,天花乱坠,故名雨花。

    ⊙飞来峰

    在杭州虎林山之前。晋时西僧叹曰:“此是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日飞来?”因名之飞来峰。

    ⊙躲婆弄

    在绍兴蕺山下,王右军居此。有老妪鬻扇,右军为题其扇,媪有愠色。及出,人竞买之。他日,媪又持扇乞书,右军避去。故其下有题扇桥、躲婆弄。

    ⊙笔飞楼

    在蕺山之麓。王右军于此写《黄庭经》,笔从空中飞去。今其地有笔飞楼址。

    ⊙樵风径

    在会稽平水。汉郑弘少时采薪,得一遗箭。顷之,有老人觅箭,还之,问弘何欲,弘知其神人,答曰:“常患若耶溪载薪为难,愿朝南风,暮北风。”后果如其言。

    ⊙雷门

    即绍兴府城之五云门。《会稽志》:雷门上有大鼓,声闻洛阳。后鼓破,有二鹳从鼓中飞出,声遂不远。

    ⊙兰渚

    在绍兴府城南二十五里。晋永和九年上巳日,王右军与谢安、孙绰、许询辈四十一人会此修禊事。今传有流觞曲水、兰亭故址。

    ⊙西陵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