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 夜行船(礼乐部)-《九郎资料集》
第(2/3)页
⊙长夜室
东坡《赠章默》诗:“章子亲未葬,余生抱羸疾,朝吟噎邻里,夜泪腐菌席。愿求不毛田,亲筑长夜室。”
⊙土馒头
范石湖《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诗:“家山随地可松楸,荷锸携壶似醉刘。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
⊙要离冢
梁鸿卒,弟伯通等为求葬地,乃葬之要离冢傍。曰:“梁鸿高贤,要离烈士,政相类也。”后人遂以其所居名梁溪,今无锡是也。
⊙玉钩斜
在吴公台下,隋炀帝葬宫人处也。唐窦巩《宫人斜》诗:“离宫路远北原斜,生死恩深不到家。云雨今归何处云?黄鹂飞上野棠花。”
⊙葬龙耳
晋元帝闻郭璞为人葬坟地,微服往观,谓主人曰:“此葬龙角,必灭族。”主人曰:“璞云此是龙耳,三年当有天子至。”帝曰:“出天子耶?”曰:“非也,能致天子问耳。”
⊙方相
《周礼》:方相氏殴罔象,好食亡者肝,而畏虎与柏,故墓上列柏树,路口置石虎,本此。
⊙不慭遗一老
孔子卒,哀公诔之曰:“昊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子贡曰:“君其不没于鲁乎!”
⊙五谷瓶
《丧服小记》:鲁哀公曰:“五谷囊起伯夷叔齐,不食粟而死,故作五谷囊。吾父食味含哺而死,何用此为?”今人遂为五谷瓶。
⊙青蝇为吊客
虞翻字仲翔,放弃海南,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殁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
⊙墓木拱
《左传》秦伯使谓褰叔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瓜奠
唐莱国公杜如晦薨,太宗诏虞世南制碑文。后因食瓜美,怆然悼之,遂辍食,遣使奠于灵座。
⊙哀些
宋玉《招魂》曰:“光风转蕙,汜崇兰些。”(些,语词。宋玉《招魂》语末皆云“些”,故挽歌亦曰“哀些”。)
⊙长眠
《广记》:郑尤路逢一冢,有二竹。郑为诗曰:“冢上两竿竹,风吹常袅袅。”冢中人续曰:“下有百年人,长眠不知晓。”
⊙赙赗 �
赙,助也。赗,报也。所以助生送死,副至意也。货财曰赙,车马曰赗。玩好曰赠,衣服曰襚。
⊙铭旌
铭,明也,以死者为不可别已,故以其旌识之。杜牧之诗云:“黄壤不沾新雨露,粉书空换旧铭旌。”
⊙谥
太公周公相嗣王,始作谥法。人主谥始黄帝。加谥至十数字,始唐玄宗。太子谥始申生。卿大夫谥始周。处士谥始陶弘景。公卿无爵而谥始王导。宦者谥、方伎谥,始北魏公卿大夫。祖父谥始元。妇人谥始穆天子谥盛妃。哀后谥始汉高祖尊母昭灵。公主谥始唐高祖谥女平阳公主昭。生而赐谥始卫侯赐北宫喜贞,析朱组成。私谥始黔娄。妇人私谥其夫始柳下惠。
⊙窀穸
《左传》:获保首领以殁于地,惟是春秋窀穸之事。
⊙襄事
《左传》:葬定公,雨,不克襄事,礼也。
⊙葛茀 �
《左传》:葬敬嬴。旱,无麻,用葛茀。
⊙祖载
《白虎通》:祖载者,始载柩于庭,乘辆车而辞祖祢,故曰祖载。
⊙命终
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在床曰尸,在棺曰柩。羽鸟曰降,曰足曰渍。死寇曰兵。
⊙执绋
《礼记》:吊于葬者必执引,若从柩及圹皆执绋。
◎礼制 祭祀三
⊙祭法
有虞氏褅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褅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褅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褅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少昊始制宗庙,周公始为七庙,舜始制庙号。舜受终,文祖始大事告庙。伏羲始制祀先,少昊始制四时庙祭。舜始制褅祭,帝槐始制不迁宗祭。殷制五年袷祭。周三年文王祭忌日。北齐始制别室,加荐爇味。殷太甲始制功臣配享。禹作世室,始立尸。伊尹制佑(宅也。即今木主,古用石函,故名)。宋真宗制板位(贮以漆匣舁床覆缣)。左彻刻黄帝制木像。秦始皇始制寝墓侧,汉因之,为起居、衣冠象生之备,上饭。天子正月上陵,始祭扫。王导拜元帝陵,始人臣谒陵。祭神,伏羲始于冬夏至郊社,祭皇天后土。殷汤始制祭感生帝。周公始制祭神州地祗。舜始制郊配食。秦始皇制三岁一郊。汉平帝始南郊,合祀天地,位皆南向,地位差东(时王莽宰衡主之)。神农始制大享五天帝于明堂。尧制五人帝、五人神,配五天帝。舜制五郊,祭五方天帝迎气。黄帝始制坛。秦献公制畦畤(如韭畦于畤中,名为一土封也)。秦始皇始制四畤,本襄公西畤,文公鄜畤(俱白帝)。宣公密畤(青帝)。灵公上下畤(上黄帝,下炎帝)。汉高帝始增制五畤。汉武帝始祀太乙(五帝之主)。自昏至明,始立泰畤。
汉文帝始制五帝庙同宇(一屋之下为五庙各门)。晋武帝始诏五帝同祢昊天,除五帝座(从王肃议)。秦始皇始制郊祀爟火(爟,举也。不同祠所举火为节而遥拜也)。帝喾始制六宗,祭日月星辰寒暑四时风雨雷云。无怀氏始封禅。黄帝制四坎,祭川谷水泉,四坛祭山林丘陵。舜制秩,祭四岳四渎。黄帝始制社祭五土,制稷于五土之中,特指原隰之祗(稷为殳长,旌异其处,能生谷也,非但祭其谷粒)。秦制守始郡县祠社稷。宋真宗始定郡县祭社稷仪。神农始制蜡。少昊制祭先农蚕。舜制祭四方百物。禹祭司寒冰神。秦德公祭伏。汤旱,始迁稷神柱祀弃。汤始五祀,户、灶、门、路、中溜。周公制七祀,加泰厉司命。汉高祖废户祭井。汉高祖始祭蚩尤。唐玄宗始祭九宫神(于千秋节设坛修祀)。颛顼制禡祭。舜制类祭。禹制大旅。神农始制祝文。汉武帝始郊祀,立乐府。黄帝始沐浴,修斋戒。后魏始行香(以香末散行或熏手)祷祈。太康失邦,始日食,始救日。神农始制求子。汤制雩祷旱。周公制大雩祈谷。神农始制请雨之法。汤制土龙祈雨。隋文帝制祈雨断屠宰,禁施扇。
⊙宗伯
职掌凡祀大神、享大鬼、祭大祗,师执事命龟卜日,次位筑鬻、省牲、告洁、告备、受厘、锡嘏。
⊙九祭六器
《周礼》:太祝掌办九祭六器。六器者,苍璧、黄琮、青珪、赤璋、白虎、玄璜。九祭,一曰命,二曰衍,三曰炮,四曰庙,五曰振,六曰擩,七曰绝,八曰燎,九曰共。
⊙郊祀
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圻,祭地也,用骍犊。
⊙六宗
埋少牢于泰昭,祭时也。祖迎于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云宗祭水旱也。
⊙五畤祠
青帝曰密畤祠,黄帝曰上畤祠,炎帝曰下畤祠,白帝曰畦畤祠,黑帝曰北畤。
⊙五祀
春祀户,夏祀灶,秋祀门,冬祀行,夏季祀中溜。
⊙七祀
王立七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历、曰户、曰灶。诸侯立五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国门、曰国行、曰公历。大夫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士二祀,曰门、曰行。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八蜡
天子大蜡八:一先啬(神农),二司啬(后稷),三农(田畯),四邮表畷(田畔屋),王猫(食田鼠)虎(食田豕),六堵(蓄水,亦以障水),七水庸(沟受水,亦以泄水),八昆虫(螟螽之类)。
⊙祀典
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捏大患则祀之,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这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帝喾能序星辰以着众。尧能赏均刑法以义终。舜勒众事而野死,鲧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修鲧之功。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契为司徒而民成,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菑,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财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祭主
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遍。大夫祭五祀,岁遍。土祭其先。
⊙祭孔庙
唐玄宗始封孔子王号。宋太祖始诏孔子庙立戟,仁宗始诏用祭歌,徽宗始从蒋靖请(时官司业),用冕十二旒、服九章。汉武帝始封孔子后为侯奉祀。成帝始谥孔子后。周始诏孔子后为曲阜令。宋仁宗始诏孔子后为衍圣公。
⊙丁祭用鹿
汉高祖过曲阜,以大牢祀孔子。今制,郡县祭孔子以鹿。
⊙淫祀
凡祭,有其废之,莫敢举也。有其举之,莫敢废也。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
⊙牺牲
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
⊙祭礼
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鬣,豚曰腯肥,羊曰柔毛,鸡曰翰音,犬曰羹献,雉曰疏趾,兔曰明视。脯曰尹祭,槁鱼曰商祭,鲜鱼曰脡祭。水曰清涤,酒曰清酌,黍曰芗合,梁曰芗萁,稷曰明粢,稻曰嘉蔬,韭曰丰本,盐曰咸鹾,玉曰嘉玉,币曰量币。
⊙方诸明水
方诸,大蛤也,摩拭令热以向月,则生水,古人取以庙祭,谓之“明水”。
⊙祭号
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母曰皇妣,夫曰皇辟。
⊙庙制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祭时
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蒸。天子犆礿袷、禘袷、尝袷、蒸袷。诸侯礿则不禘,禘则不尝,尝则不蒸,蒸则不礿。诸侯初犆礿一,犆一袷,尝袷,蒸袷。
⊙牲制
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大夫、士宗庙之祭,有田则祭,无田则荐。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韭以卵,麦以鱼,黍以豚,稻以雁。
⊙牛制
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角尺。
⊙六礼
冠、婚、丧、祭、乡、相见。
⊙七教
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
⊙八政
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
⊙乡饮酒礼
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入,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盥洗扬觯,所以致洁也。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尊让洁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
⊙五象
宾主,天地也。介僎,象阴阳也。三宾,象三光也。让之三也,象月之三日而成魄也。四面之坐,象四方也。
⊙贵礼贱财
祭荐,祭酒,敬礼也。哜肺,尝礼也。啐酒,成礼也。于席末,言是席之正,非专为饮食也,为行礼也,所以贵礼而贱财也。
⊙别贵贱
主人亲速宾及介,而众宾自从之,至于门外,主人拜宾及介,而众宾自入,贵贱之义别矣。
⊙辨隆杀
三揖至于阶,三让以宾升,拜至,献酬,辞让之节繁。及介省矣。至于众宾,升受,坐祭,立饮,不酢而降。隆杀之义辨矣。
⊙和乐不流
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一人扬觯,乃立司正焉,知其能和乐而不介流也。
⊙弟长无遗
宾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众宾,少长以齿,终于沃洗者焉,知其能弟长而无遗矣。
⊙安燕不乱
降,说屦升堂,修爵无数。饮酒之节,朝不废朝,夕不废夕。宾出,主人拜送,节文遂终焉,知其能安燕而不乱也。
◎律吕
伏羲始纪阳气之初,为律法。建日冬至之声,以黄钟为宫。(黄钟自冬至始,其余以次运行,当日者各自为宫,商、征以类应焉。)
黄帝听凤鸣,候气应,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相生,始为本令。神瞽协中声,始为律度。
武王伐纣,吹律听声,制七律。(各五位三所而用之,一同其数,以律和声。)
汉武帝时,令张仓定音律,访律吕相生之变于京房,始制六十律。(十二律之外,中宫上生执始,执始上生去减,上下相生,终于南事。)
五代钱乐之、沉重因京房而六之,制三百六十律。(日当一管,宫、征旋韵,各以类从。)
黄帝取嶰谷之竹,断两节间而吹律。京房以竹声微不可度调,始作准以定数。(准状如瑟,长丈,十三弦,分寸粗而易达。)后魏陈仲儒请以准代律。
魏杜夔令柴玉铸钟。荀勖较杜夔钟律,造十有二笛。笛具五音,以应京房之术,(各以其律相因,以本宫管上行,则宫亢,因宫穴以本宫。征上行,则征亢。)
梁主衍制为四通。(立为四器,名之为通,皆施二弦,因以通声,转通月气。)又用笛以写通声。
沉重始为子声,以母命子,随所多少合一律。(一,部律数,为日,一中气所有日为子。)为变宫变征。(羽、宫之间,近宫收一声,少高于宫。角征之间,近征收一声少下于征。)四清声。(如黄钟为宫,蕤宾为之商,则减一律之半,为清声以应之。)
隋郑译始立七调,以其七调勘较七声。七声之外,更立一声为应。姜宝常始为八十四调,百四十律,变化终于十声,(率下于译调二律。)
何妥臣用黄钟一宫。(妥立议非古,旋相为宫之乐。)惟击七钟,五钟为哑钟。唐张文收与祖孝孙吹调,始十二钟皆应。
唐末(“黄巢之乱”),工器俱尽。博士殷盈孙铸钟十二。处士萧承训较定石罄。(皆于金石求之。)王朴始寻古法,得十二律管,依律准十三弦,以宣其声。宋太祖命和岘下王朴乐二律。仁宗夏诏李照较定。
宋礼官杨杰请依人声制乐,以歌为本。蜀方士魏汉律用夏禹以身为度之文,取帝中指三寸为度。
伏羲始作乐。黄帝臣伶伦始制六律、六吕。荣缓铸十二钟,协月筩,以和五音。
周礼始奏鼓吹(大乐皆以钟鼓礼。钟师,掌金奏),制九夏。梁武帝本九夏为十二雅。(准十二律始定大乐,世世因之。)祖孝孙本十二雅为十二和。秦燔《乐经》。汉兴,高祖始为乐。武德文帝广为四时乐。叔孙通始定庙乐。武帝始定《郊祀》十九章。明帝始定四品。(郊庙上陵大予乐,辟雍燕射雅颂乐,燕飨黄门鼓吹乐,军中短箫铙歌乐。)
汉东京之乱,乐忘。魏武始命杜夔创定雅乐,四箱乐具。晋永嘉之乱乐又忘。梁武帝更制。及周太祖、隋文帝详定雅乐,颇得其宜。至唐高宗,命祖孝孙考据古音,斟酌南北,始着为唐乐。
汉武帝制乐府,始诸调杂舞悉被丝管。陈后主始制《玉树**花》新乐,隋炀帝《金钗两臂垂》。(云俱陈后主。)
唐玄宗立部伎、坐部伎,三十六曲。
隋文帝始分雅俗二部。唐玄宗始法曲,与胡部合奏。
汉始立鼓吹署隶,北狄乐分二部。朝会用鼓吹,有箫笳者。军中马上用横吹,有鼓角者。隋以后,始以横吹用之卤簿,与鼓吹列为四部(掆鼓部、铙鼓部、大横吹、小横吹部),总为鼓吹,供大驾及皇太子王公。
张骞入西域,得胡音,始为胡角以应。胡笳本黄帝吹角,战于涿鹿。魏时减为半鸣始衰。
汉唐山姓夫人造房中祠乐,本周房中乐讽,用丝竹遗声为清乐。隋高祖制房内乐。炀帝始加歌钟、歌磬,丝竹副之。
元魏孝文篡汉,获南音,始为清商乐,本汉三调。隋文帝笃好清乐,置清商署为七部。炀帝始定清乐九部。唐高祖仍设九部,太宗为十部,俱主清商。
唐玄宗始制教坊隶。
散乐始周,有缦乐、散乐。秦汉因之,为杂伎。武帝始沿为俳优百戏,总谓散乐。
舜调八音,用乐器八百般。至周,改宫、商、角、征、羽,减乐器五百般。唐又减三百般。
周制乐,编悬钟磬各八,二八十六,而在一虡,半为堵,全为肆。(肆,陈也。堵,犹墙之堵,言一列也。)黄帝始煞夔作冒披,帝喾作鼗鼓,禹作鼗鼓(小鼓),倕作鼙鼓。周有瓦鼓,汉有杖鼓,唐有羯鼓。
母句始作磬。南齐作云板。梁作方响(制编罄以铁为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