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只是急坏了小桃和管家,如今见秦墨回来,两个人是欢天又喜地、 又是把秦墨不在家这么多日,出现的状况给细细描述了一遍。 一些要处理的事情。 秦墨回到那书房,看见放着的一本本汇报的账本。 又告诉秦墨,今年二月县里组织了县考,秦墨的那三房堂弟春生,就夫子说读书很有天赋那位,原本是夫子推荐的说是去试一试给县里礼房带着其他四个童生报了名。 然后看看能不能考上生员。 入县学学习。 哪知,这别的四个都没考上,就秦墨家那堂弟,竟然得了第一名,按照焱国规矩,县试第一者称县案首,院试时惯例录取入学,便可入现学。 秦墨听着,心不在焉的翻着手中的册子,这是这一段时间来,各州府送的时节下的送礼清单。 又听着中间几次陈刚来找过自己,又说今年的春耕开始了,又问秦墨种子,肥料一类的。 陈刚来找的提到的那些问题,都被小桃记录下来,然后放书案上。 小桃先是高兴,把府中的情况说了一番,然后又问秦墨这几日不回宅子的缘由 秦墨自然不会把自己经历的都告诉她。 反而三言两语的便敷衍过去了。 见秦墨回来这小桃是真高兴,一边去厨房端来点心,又絮絮叨叨的讲当日春生应考的事情。 就那夫子说的。 县试一般共考五场,每日一场,黎明前点名入场,即日交卷。第一场为正场,试《四书》文两篇,五言六韵试贴诗一首;题目、诗、文的写法皆有一定格式和字数限制。 那春生时只用了一半,但是结果出来,连到县衙里县官大人也夸呢。 姑娘一直心心念念的盼着,这娘家人,果然是没有给姑娘丢脸。 其实听到这个消息,秦墨心中也是高兴的,小桃也说的没错,终究是考上了一个,要是以后朝廷里有自己的势力,这只怕可能减省很多麻烦。 又叹,只可惜香香是女孩子,如果让香香去考,说不定能比那大房的堂表哥成绩好。 这下面还有一个敏生,又在这个五岁儿长起来的成绩如何。 一回来急急忙忙的自然是要批改账目。 其实这段时间,秦墨手下回笼的资金真不错。 短短十几天收入了将近千两,这钦州加上临水,都可以算是第一了吧。 然后秦墨又拿了礼,又派小桃去亲自谢了那夫子,到底还是人家尽心了。 * 秦墨又拿了积累的钱在随州买了几个铺子… 在随州和钦州的边界处,选了一块地,秦墨就是看准了那个地势,恰好从山中辟出一条道,行人好过往。 然后采集些金属和木桶,竹筒,把那山上的磷矿采下来,磷矿可溶于酸,出来的磷,可以造出磷肥,秦墨知道古代缺太多的工业用具,所以,做出来的东西,七七八八自然不能跟现代机器造出来的东西相比,能有个七七八八就不错了,想当初的赤水村这块地,地实在是太板,就特别需要磷肥。 磷释放的气体可以松软土地,然后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也少不了磷肥,磷肥,钾肥,氮肥。 而秦墨现在只能做能取到的。 她的养鸡场现在一个已经达到了上两千只鸡的规模。 后面一个靠近钦州地界,因为鸡比较多,考虑到温度,怕鸡瘟的情况下,秦墨又把它们用于放养的形势做成。 其实这种生态鸡底子也挺好的。 就是鸡太多,然后附近的居民住着总时不时处在下风向偶尔能闻到那鸡的臭味,但是也还好。 而且那挨着的那条小河,那河畔每天就有很多鸡屎落在上面。 水里也是。 那些居民觉得脏,知道这里面是养了鸡,但是就是因为这个,那带着鸡屎的河水流下来,那两边河畔的野菜也草才长的又肥又大。 又大。 这些居民也觉得奇了…。 没有人知道里面竟然一下子养了上千只鸡。 对这些人来说,这看到了才是不可思议的。 秦墨也知道以现在的这些人的思想还接受不了。 所以搞的时候才叫那些底下的劳工,管家,都要低调行事儿。 而秦墨手下的那些老公,管家,一开始心中也是不解。 见听了秦墨的话,就用那泥土做成的屋子,每日持续供温,按照秦墨的话,每日还要朝里面撒一些水。 可真要了不到一个月,这些蛋壳儿里的小鸡就真得孵出来了。 从来都知道这家里的小鸡都是母鸡孵蛋,可是丫头,做的这事儿让他们也困惑又无奈。 有时候便觉得这丫头跟神仙一样,会变戏法。 但是秦墨只给他们工钱,他们也就听话照做。 一日两千只鸡,一天能收上千枚鸡蛋。 秦墨知道,这两家养鸡场一起来,这钦州临水甚至挨着那附近的几个附属州,鸡蛋的价格都一下子降了一文。 秦墨知道这不好,所以,也在想办法,让这些鸡蛋走水路,经漕运的河道,也许能销的更远些,通向全国,然后让价格不要降下来。 能保证当地贫苦百姓的利益。 这造肥料的地儿,同样需要考虑很多。 * 秦墨又迫不得已来到这随州城里逛。 在四处看铺子,她想看几个地段好的,然后又可以开来做成新的店。 今年她手下的田庄收成都太好,她听说过那钦州的知府老爷想见她,但是,她可一点不想见一个小小的知府老爷。 如果知府老爷亲自上门来,她还是会满带热情去迎接一番的。 做肥料需要太多的工具,硬金属也是少不了的。 原本她是拿着折扇自己一个人逛的,可是,逛着逛着,又遇见一个醉醺醺的背影。 秦墨没看见,原本是与他擦身而过… 但是,哪知道,“啪”的一声。 那人突然回头一把抓住了秦墨的袖子… 揪得死紧。 秦墨才回神。 再一看,那手中捏着一个铜壶,喝的那脸红脖子粗,满身酒气的人,眼睛鼓得跟个铜铃儿大的人。 可不就是那多日不见的杭大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