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捐献军舰燃煤-《夺清》


    第(2/3)页

    历史上因为北洋水师没有现钱支付煤矿老板的货款,他们把好煤炭提供给了其他商人,给舰队的只是普通的煤炭。薛兴华当然不想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让北洋水师减少战斗力,但愿他们能接受自己的好意。婆罗洲的煤炭可以说是世界最好的,单位质量所含的卡路里最高,平均每公斤在7200大卡以上,能使军舰锅炉发挥最大的效能。

    正在睡觉的薛兴华自然不知道发电报的妹妹手都按痛了“滴!滴!滴!”

    远在上海的廖卫先接到薛兴华的长篇电报也是感慨万千,不过他感慨的不是薛兴华写的文章有多好,而是感慨薛兴华简直把银子不当银子,在当水用。不说报纸所用的纸张太贵,按原价的话几乎是卖一张亏四张的本。还有五万吨优质煤炭外加运费。此外还有电报费用,这个时候发电报可是很贵的,一两银子才二十五个字!完全是剥削阶级才能用得起。

    不过,薛兴华从这条荷兰人建设的电报线路上赚了不少银子,来三发市经商的、旅游的、当间谍的有不少喜欢发电报的,电报线路赚的钱完全可以足够他每天发十封这么长的电报。

    至于白送煤炭,一是可以让北洋军的军舰增加点航速,二是可以让薛兴华光明正大地将一批将来自己要用的燃煤运抵黄海。当然,第一点是主要的,从前世穿越而来的薛兴华还是有这个觉悟的:“不就是一点钱吗?老子现在还真的不缺钱。万金难买胜一仗!”

    廖卫先放下自己要写的文章静下心来替薛兴华修改电报内容,因为薛兴华的文章内容实在太白了,就如普通人说话一样,没有一点文彩,必须加上一些之乎者也让读者难懂一些才能显示出水平。

    另外,他也将薛兴华所发的那个广告改了一下,薛兴华说的是一个南洋商人要捐献煤炭。廖卫先改成是一个海外赤子痛恨日本人,要求报效祖国。因为现在的商人地位还是不高,他知道薛兴华将来的计划,如果让国内的人都知道薛兴华原来只是一个追逐利益的商人,那评价就不会很高,总会认为他是不是想换取更好的利益回去。

    当修改这则广告之后,廖卫先想了很久,还是给薛兴华发了一份密电。密电的内容同样不多,只问了一句话:“这样不是增加了打猎的难道?”

    第二天,薛兴华给廖卫先回了一句很简单的话:“杀倭是天大的事。”然后忙他的去了,那天正是第四批远征人员乘船前往朝鲜的日子,这次出发的是马奎手下的部队。因为中日之战尚未爆发,高原镇的地形狭小,士兵太多的话,隐蔽在山上也难确保万无一失。而且长期住在山上对士兵的身体是一个考验,所以薛兴华还是没有增加每次运兵的数量。

    六月二十六日晚上廖卫先拍来电报说有记者从沙俄驻中国使馆得到证实:沙俄拒绝接受李鸿章的建议,也就是说沙俄不愿意此时加入中俄日三方会议来讨论朝鲜内政改革问题。其理由是因为李鸿章的“这个建议企图使俄国卷入纠纷,并(让中国)取得俄国帮助”。

    薛兴华命令他在下期《风雨报》上刊登他写的那篇《请列强调停只是一条死路》文章,但装着不知道沙俄已拒绝李鸿章的建议。争取在后天刊登一篇对这篇文章表示质疑的文章。同时要求在近期刊登他安排廖卫先所写关于中**队与日本军队足以一战的文章。

    廖卫先都一一答应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