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李鸿章 的计划-《夺清》
第(2/3)页
“这就是老夫坚持要请列强调停的原因。既然战争的结局铁定了是大失败,那老夫为什么还要战,为什么还要自寻死路?与日决一死战谁不会说?谁不会喊得慷慨激昂?但谁会想到这爽快的后面是灭种亡国呢?”李鸿章悲哀地看着书架的方向,但目光是散乱的。
张佩纶虽然不是很认同李鸿章的话,但他认同这老人现在的忧国忧民。
李鸿章突然轻笑了一下,说道:“其实,一旦抱定了反正会战败的心思,事情就好办多了。老夫就要在这个‘败’字上做文章,就要尽可能地为我中国谋利益,为老夫自己谋点出路。惟有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利用他们追逐利益的心理,把我们中国尽可能地保存下来,把我北洋军的种子、骨架、主力给保存下来,等待将来有人挥臂一举!”
“将来有人挥臂一举?”张佩纶吃惊地看着突然变得“大逆不道”的老丈人。
历史上的李鸿章并不是绝对的愚忠君主之人,他因甲午失败而被贬到两江总督后,暗地里与孙中山的革命党有联系,在1900年的庚子事变中还参与了“江南互保”的行动。后来不知是因为看出孙中山等人无法成大事还是因为对袁世凯寄有厚望,李鸿章与革命党人断绝了联系。
所谓的“江南互保”是1900年“义和团”大闹山东、河北,杀洋人灭洋货引起西方列强反感而联合出兵中国之际,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闽浙总督许应骙等凑在一起商议如何保存东南各省的稳定,避免列强有藉口入侵。同时密议盘算倘若北京失守而二宫不测,则选李鸿章为总统保存东南各省的稳定。当慈禧所代表的清政府向西方列强十一国宣战后,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许应骙、袁世凯、四川总督奎俊等和西方列强达成地方协议,称为江南互保。他们这些人宣传当时朝廷的诏令是在义和团的逼迫下发出的“矫诏、乱命”,东南各省拒绝遵从。
从这些来看,李鸿章还是做出了与朝廷离心离德的事情。
李鸿章波澜不惊地说道:“但愿这次北洋军在战场上的表现能让朝廷那些目光短浅之人变聪明一些,以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他们,一个国家的强盛不能依靠打压国内能力强大者来实现,那只是自断胳膊,带来的只有屈辱。这次中日之战,老夫的战略思路是:北洋应战还是应战,但不能主动也不能拼光。要利用西方列强的调停保护好北洋的种子,也把朝鲜抛出去作为拖垮日本人的泥潭。”
“可……”张佩纶觉得面前这个受了多年委屈的老头有点意气用事的味道。
李鸿章不知道张佩纶怎么想的,他说道:“你不要被《风雨报》所迷惑,说失败的是他说胜利的也是他。那个人当然希望我们拼光最好,他想来捡桃子。你想必也知道了婆罗洲三发市的什么兴华军,他们才是《风雨报》的后台。哼,真是烂蛤蟆想吃天鹅肉,突然征集了近万部队,就凭这些人来捡桃子,老夫还真是佩服他们,佩服他们胆子比身体还大。……”
李鸿章说完兴华军的事,又平静地说道:“其实,除了为大清考虑,老夫不能战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老夫也有点私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