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是大家对大饭厅的印象,面积很大,设施很落后,因为直到90年代,北大师生在这个食堂吃饭还得圪蹴在地上,围成一圈圈。 顶棚还是1983年修过的一次,十分脆弱,时不时落下点土。 为啥特意提到掉土这个东西呢? 因为上世纪1996年的五月,时任政务院李副总来到北大作报告。 北大人把李副总请到大饭厅,因为北大也就只有这个地方合适做大型报告,因为在这里,北大前任校长马寅初就提出自己著名的新人口论演讲。 那时的马寅初校长威望极高。平时他很少公开讲话,但是每年的全校新年团拜会上,总有他的身影出现。 和今天在讲堂举办的北大新年晚会一样,当时的北大师生的新年团拜会也在大饭厅举行。先是较平日丰盛的晚餐,然后是大规模的舞会,新年钟声响起的时刻,马寅初校长便在学生的欢呼声中缓步登上讲台,笑容满面地用浓重的浙江口音说:“兄弟给大家拜年!”并翘起大拇指:“北京大学,是全国最高学府!”。 当时学生印象里的马老总是笑眯眯的,虽然已近80岁,但身体很好,讲起话来底气十足。一天,大饭厅前贴出一张告示,上面只有一句话,宣布马老将在大饭厅发表人口问题的演说,也就是著名的《新人口论》。 1957年4月27日,马寅初校长在大饭厅的讲台上,提出控制人口增长的主张。那天,大饭厅里坐满了学生,时而因着校长的激情雄辩而响起掌声,时而因他适度的幽默而全场大笑。 当时,李副总报告作到正起兴时,忽然顶棚上呼啦啦掉下一块块土片,大家虚惊一场,讲台上的李副总不经意地说了一句:“这个礼堂也该修一修了”。 这句话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很快,台下的北大学生就一下子过来,就不约而同地拍起掌来,经久不息。 啥意思呢? 就是说,大饭厅要重修了。 一个大领导说重修,那就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那么简单。 实际上,李副总没有辜负北大的期望,他通过当时的经济贸易部筹得400万美元支持北大建设新的会议场所。 这个故事,到了后面演变成苏亦这个跟北大没啥关系的人都知道了。 1983年,大饭厅改建为大讲堂,但“大饭厅”的名字仍然沿用下来。这个大讲堂条件依然简陋,破旧的大门,一色青灰的墙壁,东墙上漆着“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八个大字。当时的北大学生在此办理入学手续,领取学生证、校徽、宿舍钥匙、饭票等等。 实际上,李副总当年就是管教育口的,他对北大的关心,也不仅仅是是百年大讲堂,还有蓝旗营小区。 已成为中房老总孟晓书去拜访李副总。李副总,你现在搞房地产,我管教育了,你能不能为解决大学教工住宅做些什么?孟晓书:正好中房集团属下有一个蓝旗营项目,位置就在清华南门外,我就低价提供一批住房吧。 李副总兴奋地问:能提供多少套? 孟晓书说:总共是20万平方米,低价提供6万平方米吧,大约600套。 李副总问:价格能不能在每平方米3000元以下? 孟晓书边计算边答:可以。 李副总说:项目既然在清华南门,是不是就给清华? 孟晓书说:我是北大的。 李副总说:好!那就两个学校一家一半吧。 孟晓书当然同意。 李副总马上就给两个校长打电话,给他们送去好消息。后来两个学校都极力争取多要房,最后经商孟晓书同意决定:20万平方米的蓝旗营小区项目全部都给北大和清华。 仅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计算,中房相当于6亿元的经营收益贡献给了两个学校,这是迄今为止北大校友对学校做的最大物质贡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