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不是沙扬娜拉-《我在北大学考古》


    第(3/3)页

    终于理解黎新叶刚才为什么那么大的反应。

    不过从小有座庙就是一个俄罗斯套娃的小故事。

    她们更加感兴趣的还是《女人是老虎》,方灵望着苏亦,“你是怎么想的?能写出这样的歌词?”

    苏亦摇头,“不是我写的。”

    方灵笑,“懂,都懂,佚名嘛,到时候,小师兄你都可以出版一本佚名文集了。”

    噗嗤!

    就连苏亦都绷不住了。

    他连忙摆手,“没有这么夸张,女人是老虎,歌词其实出自于一首词,是清代,袁枚的,《子不语·沙弥思老虎》。”

    瞬间,方灵跟黎新叶对视一眼,俩女一直摇头,显然,她俩都没读过这首词。

    “等一下,我写给你们看。”

    于是,苏亦拿着自己的钢笔,刷刷的写下这首词:

    五台山某禅师,收一沙弥,年甫三岁。五台山最高,师徒在山顶修行,从不一下山。

    后十余年,禅师同弟子下山。沙弥见牛马鸡犬,皆不识也。

    师因指而告之曰:“此牛也,可以耕田。此马也,可以骑。此鸡犬也,可以报晓、可以守门。”

    沙弥唯唯。

    少倾,一少年女子走过,沙弥惊问:“此又是何物?”

    师虑其动心,正色告之曰:“此名老虎,人近之者,必遭咬死,尸骨无存。”

    沙弥唯唯。

    晚间上山,师问:“汝今日在山下所见之物,可有心上思想他的否?”

    曰:“一切物都不想,只想那吃人的老虎,心上总觉舍他不得。”

    ……

    他写完,递给俩女观看。

    俩女又忍不住笑起来了。

    方灵说,“小师兄,你可以啊,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每首诗歌都有其典故,一开始,只觉得嬉笑之作,每每深入了解,都有深意。”

    对方一本正经的夸。

    苏亦却不敢一本正经的接。

    “不管歌还是词,我都是搬运工。别人的作品,不敢居功。”

    只要不是严肃的学术讨论。

    生活之中,玩闹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袁枚是一个牛人。

    他的《子不语·沙弥思老虎》知道的人不多,然而,他的《随园食单》,可是中餐大师装逼神器。

    因此,这位清代诗人,绝对算是一个资深老饕。

    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明清文学,对方肯定是榜上有名。

    说完这个,大家的话题,才朝着袁枚诗歌以及散文方面聊。

    不过这个方面,他们仨人都是半吊子,苏亦就不说了,方灵跟黎新叶也才考上北大不到一年的时间,聊袁枚的生平以及诗词散文作品,确实有点难了。

    因此,话题再次回到诗歌方面。

    方灵说,“小师兄,还有呢?”

    这一次,苏亦摇头,“这没有了。”

    方灵说,“你之前,可是答应给我们抄写仓央嘉措《问佛》的译版,到现在都没给我们抄呢,大家可都望眼欲穿了,小师兄,你不可能食言啊。”

    苏亦连忙道歉,“这是我的疏忽,这诗,我已经写好了,不过上周见面都忘了给叶子同学了。”

    方灵伸出手,“那有没有带在身上啊。”

    苏亦说,“我看看。”

    好巧,还真有。

    《问佛》这首诗歌,好长,七百多字。

    都有一片高考作文的量了。

    写的老长。

    当苏亦把这诗歌全部写下来的时候,苏亦都震撼自己的记忆力了。

    哥们儿,啥时候这么牛了?

    但,在没有译本参考,没有百度查找的情况之下,他能够全部按照记忆把这玩意给全部写下来,已经不仅仅是记忆力好这么简单了。

    完全就是作弊。

    实际上,苏亦也不真能把原版一模一样的写出来,好多细节部分都忘记了。

    只能按照去填词。

    然而,开头跟结尾,都让人极为影响深刻。

    结尾是这样写的。

    佛说: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