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其中,仅上环永安中心楼宇面积就达60万平方英尺。 对此,香江资深股评家思聪先生的分析是:“1987年12月,永安(公司)手上物业账面值 11.9亿港元,其中8亿港元是 1981年价格入账,1亿港元是 1981年以后,3亿港元是 1972年价格入账并经减折旧。以商场市值计,1972年至今升值 10倍,1981年至今升幅是一倍,如以上述比率计,永安(公司)手上物业估计47亿港元,较账面值高出 35亿港元,换言之,永安(公司)如把手上物业重估后股东资金是47亿港元或每股永安(公司)值16港元。” 思聪感慨地表示:“如此巨大的资产在现任董事局管理下,1987年只能产生9000万港元纯利,自然引起别人垂涎。” 据市场传闻,新世界打算在收购永安集团后,安排(中区)永安大厦、永安人寿大厦、万邦行及德铺道中两座永安大厦中间的廖创兴大厦一并拆卸改建。 这个面积达3.73万平方英尺的地盘如果重建,以地积比率 15倍计算,可兴建56万平方英尺楼面的商业大厦。 届时加上永安中心、新世界大厦及其扩展部分,新世界发展在中环就有将近百万多万平方英尺的商厦作收租用途,规模可不小了。 至于永安集团旗下的银行投资、人寿保险公司及其他只有亏蚀或赢利低的公司,新世界发展则准备卖回给永安郭氏,让他们“继承祖业”。 1990年3月22日,即新世界宣布全面收购永安集团的第二天,永安集团董事局发表声明,拒绝新世界的收购建议,认为严重低估该集团的资产,不受欢迎;并声称已接获拥有超过50%股份的股东通知,无意接受新世界的收购。 此时,郑玉桐父子,郑玉桐,郑家春,甚至李加城等人都有担心帝国集团和杨爵士介入。 对于帝国集团来说,可能是蚊子肉。 但是,对于他们来说,确实一块大肥肉。 按照现在的情况,他们非常有机会吞掉。 “父亲,要不要见见杨爵士?”郑家春问道。 郑家春也知道,在香江,他们可能不怕其他财团,但是,杨爵士和帝国集团肯定是避免不了的。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 别墅书房的座机电话响起,郑家春过去拿起座机电话接听,听完后,只是说道:“我知道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