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误区(3月月票一百加更)-《王妃反穿记》


    第(3/3)页

    “用过了,我应该还需要换鞋吧。”康学熙这点礼貌还是懂的。

    “不用麻烦了,进来吧。”黎想说完见康学熙站在门口不动,他只好弯腰拿了双拖鞋出来。

    “恭贺乔迁之喜。”康学熙把手里拿着的一幅卷轴递给了黎想。

    “谢谢。康总太客气了。”接过卷轴,黎想追问了一句“我能不能打开看看?”

    “当然。”

    几个人重新落座后黎想打开了卷轴,他是想看看是谁的作品,价值几何,这样才知道这份人情有多大,对方的来意是什么。

    彼时金珠已经回过神了,起身给康学熙上了一杯茶,“康总请喝茶,不好意思,我刚刚太意外了,有些招呼不周。”

    金珠为自己的失神解释了一下。

    “不请自来是有些不太礼貌,我是听康馨说他们两个喝了点酒,我不放心便过来接她回家。又想着你们乔迁新居,若过门不入似乎不太合适,可空手上门也不合规矩,仓促间也不好去买什么,只好把自己平时涂鸦的一幅字送了来,希望你们不会嫌弃。”

    “康总太客气了,我正想着我家客厅缺点书卷味呢,康总这礼物太及时了,而且我看康总的字独具一格,自成一家,绝对是有钱也买不到的珍品,这份礼物太贵重了。”黎想从小习贴,一眼看出康学熙的功底不凡来。

    金珠一听凑了过去,康学熙的字确实不错,无论是从笔力、笔锋和字的骨架来说,都很有特色,有些类似宋徽宗的瘦金体,却又不完全像。

    金珠是走入一个误区了,其实宋徽宗的字早先临摹的是初唐薛稷、黄庭坚等人的字帖,都以瘦长为主,后才形成自己的风格。

    而金珠上一世习的是颜体,颜体的特点是圆、齐、均、疏,所以她对初唐的那种瘦长体不是很了解,主要是她平时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精力有限。

    原本她是对瘦金体也是没有研究的,毕竟她上一世的时候还没有宋朝呢,而这一世她的条件有限,哪有机会去见识什么瘦金体?

    而她之所以知道瘦金体完全是因为最近老师讲宋史,特地提到宋徽宗这人的字画,她这才找了些瘦金体来研磨。

    “康总的字有些类似瘦金体,又不完全像,确实如阿想说的已经自成一家。这份礼物太贵重了,谢谢了。”金珠见康学熙一直盯着她看,以为是在等她的看法,只得随口说了两句。

    “是吗?你认为这是瘦金体?”康学熙再问了一遍。

    “不好意思,我眼拙,才学浅,只能看出这些来。”金珠不知对方什么意思,干脆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了。

    康学熙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

    这个杨金珠应该不是他的故人。

    如果是,她应该见过他的笔体,也应该认得出他的字绝对不是什么瘦金体,他早期的书法是照王羲之的拓本临摹练的,虽然后期也参照了些薛稷的笔体,可跟瘦金体差得不是一点半点,这杨金珠居然会把它当做瘦金体,她到底懂不懂书法?

    还有,今天他送金珠的这篇字幅是当年他送给故人父亲的,那位故人的父亲是一位开国大将军,姓金,那时他们还不是姻亲关系,先皇刚没,新皇初定,朝局不稳,金将军去看望他,想劝他以大局为重,一心辅佐新帝,赶巧碰上他正在书房里挥毫,写的正是这首《将进酒》。

    当时,大概就是金将军看到这句“**************,千金散尽还复来”有所触动才阻止了他再往下写,后面的那一段就是金将军自己续上的,而且从康王府出来金将军带走了这篇字幅。

    后来两家成了姻亲,他去过岳父家拜访过,在岳丈的外书房看见了这篇挂在墙上的字幅。

    所以如果杨金珠是他的故人,没道理没看过这篇字幅,没道理不认得他的笔体吧?

    没错,这位康学熙就是金珠上一世刚拜堂的夫君,也就是新婚当日死在自己岳父和大舅兄剑下的康王。(未完待续。)

    ps:  好像刚觉得把2月份欠的更补上,3月又到月底了,欠债的感觉不太好受。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