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饮酒的和尚-《大文宗》


    第(2/3)页

    “大丈夫,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师兄这句话,张易起先并不明白,但跟诸位读书人相处久后,越发明白“仁义”的重要。

    六圣和夫子,能够跨出那一步,绝不只是“立言、立德、立功”三重境界,而是真心实意为天下人族考虑,做到了真正的“仁”。

    孟师兄修行不过百年,就一步跨入大贤领域,甚至隐约摸到圣人的门槛,便是因为他提倡的“义”。

    圣贤仁爱,关照世人,这是天命之人的道路。

    而世人大多愚昧,却能够选择“义”道进军,踏足至高境界。

    义,就是人族公正合理以及应当做的。

    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都是普通人可以选择的“义”道。就算你我未曾谋面,我也能站在正义的角度,来帮助需要帮助之人。

    “孟师兄是真正的天命之人,却选择这样一条道路,为的就是走出跟夫子不一样的道路。若不是天罚末世,他恐怕早就做到了。”

    张易暗自思忖,世人大多认为他是天才,却没人见过孟师兄当初的风采。百年证道大儒,手中的七星龙泉更是斩杀过十数位妖蛮大贤级别的对手,这般战绩绝非区区传世文章能够相提并论。

    七星龙泉像是感应到他的心声,微微颤抖。

    “夫子说成仁,孟师兄说取义,但其实两者都殊途同归,唯有义尽,方得仁至。读书人从圣贤书中学习的道理,其实不过就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几个字罢了。”

    张易隐约触摸到些许大道真相,脑海中如遭雷击,再不敢胡思乱想。这等关乎成圣的大事,岂是一个举人可以妄想的。

    渔船在秋水上疾驰而下,顺流而下时,船夫几乎不需要花费力气,只要掌握好渔船的方向就行,十分轻松。

    正因如此,船夫心情颇为逾越,哼着调子,不时将酒壶提起,灌酒入喉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