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霸州起义(二)-《大明阁臣》


    第(2/3)页

    当刘六、刘七说出这些话的时候,陈瑀就知道了,他们注定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倒不是说他们能力欠缺,主要是思想局限性以及战略眼光等问题。

    准确的说,他们根本没有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农民起义很难取得成功的缘由就是缺乏战略思想。

    就算是现在让他们攻破了陇右、山东、河南甚至江南又怎么样?他们始终没有一个体系,百姓们的心思也是很简单,他们之所以跟着起义军,只是为了吃饱饭。

    自从陈瑀推出一条鞭和摊丁入亩,已经很大限度的消除了土地兼并的问题,又加上税收透明,又有考成法制约各地官僚,百姓的日子相比正德初年好了太多太多。

    他一直想不明白的事,这几个新改革还没有全国范围的推广,不过这些都是时间的问题,任凭刘家兄弟如何折腾,最终的结局陈瑀已经看透。

    不过他现在还并不想带朱厚照回京师,他就是要让朱厚照看了一看,帝国上下究竟已经成了什么样子!

    其实大明并没有内阁等官僚描述的那么好,像这些吃不饱饭的百姓比比皆是,这都要让朱厚照看一看,希望他能做一些改变。

    随着朱厚照思想和心里的成熟,很多事情陈瑀也不敢直接去规劝,他不像大明的那些御史言官和庶吉士词臣,他知道朱厚照的性子,你越是和他对着干,他就越来劲!

    他只能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看看能不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引导朱厚照,毕竟大明始终是他朱家的。

    还有一点,陈瑀也是怕,若是真的如杨廷和等人在朱厚照耳边唠叨多了,反而会让他们参生隔阂。

    人心这个东西其实算是最难把握的,陈瑀现在每一天都是在揣摩这个东西。

    博野的物资算是很丰腴了,百姓们难得吃了一顿好饭,说是好饭,其实也就是米糠中加了一两块肉。

    也许你会觉得,博野攻下之后,那几百万两的银子呢?

    这些自然是被起义军收纳,因为他们需要整编更多的军队,组建和拉拢军队就需要响银,所以真正攻打下一座城池之后,给百姓们的东西也只是一两块肉。

    虽然不多,但是从那些洋溢笑容的百姓脸上可以看出,这些已经够了。

    “辛苦攻打了一座城池,他们只是为了一两块肉?”朱厚照怎么也不能理解。

    “攻打城池不是他们本意,他们本意只是为了一两块肉。”徐灿道,“其实大明百姓的要求很简单,他们若不是迫不得已,也不会摇旗造反,若是有那么一天,希望皇上放过这些人吧。”

    朱厚照知道陈瑀意思,他认真的思考了一会,然后重重的点了点头,又看了看这些起义军,便道:“回去吧,朕知道他们为何造反了。”

    他们没有在继续跟着起义军南下,而是偷偷的脱离了人群,朝京畿而去。

    陈瑀找了一辆马车。

    朱厚照执意要骑马,但是陈瑀以京师耳目众多,且官僚御史科道言官多在街肆,若是被发觉恐有不妙为理由,还是让朱厚照安心的上了轿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