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回 异邦的阴谋-《妖谋》


    第(2/3)页

    而且连出身籍贯都能给搞错了,可知顶替的举动很是仓促,还没来得及背贞观元年划分的全国十道图,留下的破绽太过明显。

    当时秦英不动声色地再问他,看明经书目之外还看什么书做消遣。听他只答几年前成书的《艺文类聚》,秦英便加深了对他的怀疑。

    如今印刷术还不成熟,一套《艺文类聚》很是贵重,流传范围还不怎么广泛。关内人皆以能读到此书为荣,关外人基本上处在风闻状态。

    高宜应该是早就从某渠道晓得,秦英和主编《艺文类聚》的欧阳大人关系不浅,故意投其所好地说了这个书名,让秦英留心于他。

    可见他背后定有一股非同寻常的势力。

    然而秦英目前还想不通,这是哪个异邦派的探子,为何混进京城参加科举,还非要在秦英的西华观,闹出一场无法轻易抹平的风波。

    ——难道高宜和其势力的目的,不仅在于秦英还在于礼部?

    秦英左手托着腮思来想去,渐渐回忆起和异邦有关的事。

    礼部在去年夏天接待过新罗遣唐使,之后自己随新罗车队离开长安,准备远赴新罗传播医术还有药材。

    车队在幽州某处草原时遭遇刺杀,车队便逗留了些日子让人养伤。秦英现幽州州府和军府双方不协调,就设法传书陛下,还将高句丽在鸭绿江边设立京观之事呈了上去。

    李世民百里加急地回信,给她封了一道五品虚职,叫她带人出使高句丽,迎回那些已经制成京观的前朝将士尸骨。

    几天过去她不负使命地迎回京观,代价便是在两国邦交之宴上,疾言厉色地和高句丽国主生争执。

    在中原版图之外的东方半岛上,高句丽、新罗、百济三个小国并立。

    新罗已经主动派出遣唐使和李唐示好。

    高句丽对李唐的态度则很强硬,因为那弹丸之地出了个铁血君主。

    秦英本来要去新罗传医,却看不过眼高句丽在鸭绿江畔以京观挑衅亲自出使,又在大庭广众下折损了高句丽国主的面子。

    高句丽本来封住了国主被李唐来使狠狠摆一道的消息,但是搁在鸭绿江的京观一天之内全部移除,一切长着眼的人都能知道——李唐上国,威严尚在。

    那些新罗商人从鸭绿江上游运货,都口口相传着李唐所派的少年使臣何等惊才绝艳,高句丽国主在其面前又是何等灰头土脸。

    新罗国主得知此事,对秦英没能来此传医表示惋惜,还对秦英出使邻国表示乐见其成。

    秦英记得上辈子中原东边的半岛很是不太平。高句丽对新罗起了吞并之心,新罗自知不敌为求庇护便来朝李唐。这三个国家明面暗地都在纠缠着,到底怎么收场秦英没旁观分明,便被李世民下诏杀掉了。

    然而这辈子秦英似乎被卷进了三个国家的角力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根本就是她的妄想而已。

    ——如果高宜真的出自异邦,会不会是高句丽人呢?

    秦英一点点地捋着头脑中的思绪,感觉自己这辈子活得比上辈子艰难许多。

    那人看着自己引得秦英面色如此肃穆沉重,心里那愧疚之感更是强烈,也不管秦英是否有心去听,将自己做了些什么勾当,竹筒倒豆子似的噼里啪啦全说了。

    被卸了下巴声比较困难,加上闭关以来腹中常空,他没有多少气力可用,一顿自述下来几乎再度昏厥,不料秦英抬起头,朝自己略有歉意地道:“刚刚神游物外,你能和我再说一遍吗?”他一口气没提上来,差点把自己憋死过去。

    “……半个月前我去东明观参学,四座散去我也准备离开时,有异邦人想要我帮他一个忙,并说事成之后便得重利。”最后他斟酌着口吻重新道。

    秦英已经预料到他要坦白什么,右手扶着膝盖适时接口道:“你答应了他之后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