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伊氏的身份-《雍正裕妃》
第(2/3)页
见到小顺子离开,伊氏就像是变脸一样,以往趾高气扬的倨傲骄横之色不在,沉眸踱步,犹豫片刻才开口说道:“你是不是觉得奇怪,一定在想我会和你说些什么?”
我轻笑着没接话,只是自顾问道:“府里各派势力安插下的暗桩收割了一茬又一茬,可是依然防不胜防,总会在一批倒下后又被人放入一批。你算是聪明,虽然之前看似和李氏搅合在一起,平时也总是做出些让人生厌的言行,可是能李氏倒下时还能把自己摘出来的就不会是傻的。我只是很好奇,你身后的人是谁?想来会和李氏亲近的也不外乎那么几个,八爷?九爷?想来不会是十爷,难不成十四爷也插了一脚?”
伊氏听说这么一说,眼睛里写满了惊诧,但随即莞尔轻笑,道:“进府这么多年,我是看出来了,咱们府里从不缺人精,四爷是如此,福晋如此,就连年侧福晋也是如此,可是这些人却都不如你。当年刚入府时还觉得李氏也是个精明的,又有两个孩子傍身,怎么也能攒和着与你们斗上一斗,然而时间久了就现这府里其实她最是个蠢的,妄图依仗着往昔十年恩宠和两个孩子就能让咱们这位四爷回心转意,当真是幼稚之极又愚蠢之极,所以她会栽在你手上,我一点也不奇怪。”
“果然是你在李氏背后出谋划策,我就说她被禁足那么些年怎么突然就变聪明了。可是我不明白的是,你明知道嫡福晋的位置不可能被李氏轻易撼动,也知道那时候我风头正盛,怎就非要让这府里的人斗起来不可?”听伊氏对李氏的评价只是笑着,只觉明明对头的两个人却在做着如此推心置腹的谈话却有些不可思议地和谐感。
“若福晋的嫡子不死,李氏如何能得势,若李氏不能得势,又如何能授人以柄,而福晋若不失子又如何能够失了斗志偃旗息鼓?若非如此,以你当时孤立无援的境地当真可以对付的这两个人无休止的算计,还能够混得如同今时今日一般如鱼得水?至于宋氏和她的孩子,那只是怪他们自己当初不该陷害你。”伊氏的话说的云淡风轻,却让我听得不寒而栗。
再一次将大氅紧了紧,面色凝重地说道:“这么说,你所做的一切只是有人想为我铺平道路?你是九爷的人?”
“呵呵”伊氏掩着唇粲然一笑,语带调侃地说道:“说你聪明却也是个傻的,不过还真是个有福气的,这世上可不是只有四爷和九爷两个人知道心疼你,有些人做的远比他们多,只是不说罢了。”
“不是九爷?”没有理会伊氏话里戏谑嘲讽的意味,皱眉不解地思索着还能有谁会如此行事。想了半天,却也没有想出来,正欲追问,突然脑海中闪过刚才提及过的那个并没有觉得太大可能的人,脱口道:“是十四爷?你是十四爷的人?”
“哎,算你有良心,还能记得起十四爷。”伊氏敛下笑容,抬手抚了抚头,淡淡说道。
“照你这样说,我倒是有些不明白了。德格格的事莫非也是出自你手?还有弘历洗三那天下毒的事,最重要的是十四爷和九爷感情素来深厚,加之你说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帮我,为什么会纵容李氏暗中调查我和九爷的过往,还用这件事陷害我一次又一次?”既然话都说开,索性也就将心底那些疑惑一股脑的问了出来。
“明人面前不说暗话,我也没什么好瞒的,德格格的那件事虽然确实是我所为,但十四爷也不会让你和九爷身陷危机,中间确实有另外一股势力插手,当时也让我措手不及,幸而你自己机警应变将危机解除,否则我当真是万死难辞其咎。不过那件事后,你自己也渐渐掌控了全局,我便受命蛰伏,冷眼旁观着你们的一举一动。即便是早就知道李氏那一家子要倒大霉也没出手,只是按照十四爷的吩咐将自己摘除出去罢了。”伊氏说着话挪动了一下身子来到我面前,看着我说道:“李氏一族东窗事时,我才知道李家暗查了你和九爷的过往,那本册子早已到了四爷手上。至于后面那些事,都不是我做的,我也暗中调查过……”
“你现在这时事情里都有着老氏的影子,所以直到最近你才利用熏香的事情与老氏闹腾,借此来提醒我注意。”不等伊氏说完,我接口补齐了她之后的话。
伊氏点点头,说:“你猜的没错,老氏不是满人也不是汉人,她又是皇上指婚下来的,没有什么背景,与朝堂上的那些事毫无牵扯,平时为人低调隐忍,与你又一向交好,所以我从未想过她会有什么问题。直到内务府的事情生后,我将这些年生的所有事全部梳理了一遍,突然现每件事里都能看到她的影子。比如德格格的事,那个陷害你的春儿就在她的房里执事过,而她应该也从蛛丝马迹里感觉到你和九爷的关系,会去查你们的过往然后再借旁人之手将这件事告知四爷也是有可能的,还有弘历洗三时的水盆,除了你们亲近的人谁又能动的了手往水里下毒。另外以前你那个院子如同铁板一块,除了你们亲近信任的人,谁又能时常走动?还有其他的事情,聪慧如你,难道想不到其中的关联吗?”伊氏的神情分外凝重,看起来很认真,不像是说的假话。
“我不会因为你的一二句话就轻易怀疑谁,会仔细想想查证。眼下我想知道的事,你今天为什么会突然对我说这些?”我并不怀疑伊氏话里的真实性,这些其实之前也已经想到,只是我想不通胤禵深埋在府里的这个暗子为什么会突然自曝身份对我说这些,难道她认为老氏的威胁已经到了必须自曝身份来提醒的地步,但从她的态度看来显然并非如此,只是投石问路取得信任的一种方式罢了,想必接下来的话才是此番的重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