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勾心斗角-《龙腾1856》
第(3/3)页
当天的寿辰也是咸丰帝最后一次公开露面,自此之后他的病情与日加重。七月初七,慈禧设法派人送了一封密件给留守在北京的恭亲王,告知他咸丰帝病危,催促其速派一队叶赫那拉族的八旗兵到热河。
七月十六日,军机大臣与各部大臣进入皇帝寝宫,屏退皇后及众妃,迫使皇帝在拟好的圣谕上签字,任命载垣、端华以及肃顺为全权摄政王,在皇帝宾天后辅佐幼帝,并禁止慈禧干预政事。
次日黎明,咸丰皇帝驾崩,逆谋者将事先拟好的遗诏颁发,任命载垣为首席赞襄政务大臣,只字未提恭亲王和皇后。之后载垣他们又借年仅五岁的新帝名义颁发了另一道诏书,宣布新帝继位,但是此诏书丝毫没有提及皇后及妃子的册封事宜,违背了祖制。载垣担心此事会导致形势恶化,次日另颁布了一份新的诏书,纠正了之前的错误,封皇后为母后皇太后,慈禧被封为圣母皇太后。
载垣的下一步棋是以赞襄大臣的名义发布圣谕,授权亲信全权辅佐幼帝,并加封首席赞襄大臣即载垣为监国,监国一职历来无一例外是由皇帝的兄弟与叔伯担任。
肃顺再一次请载垣杀掉慈禧,载垣却无动于衷,他希望回到北京后再除掉慈禧,如果此时贸然行动,势必会增加内部分歧,此时载垣他们在北京及热河的地位还没有确定、他觉得除掉慈禧这件事必须从长计议,颁布加封慈禧为皇太后的新诏也是很有必要的。
载垣现在只想做稳“皇叔父摄政王”,他想向多尔衮学习,等稳固了自己摄政王的地位后,再向前进了一步,变成“皇父摄政王”,甚至可以逼年轻貌美的慈禧下嫁。
肃顺对载垣的想法十分恼怒,但也没有办法,他只好用金钱收买更多的政治同盟。
此时,恭亲王一直与慈禧暗中保持通信,视慈禧为大清王朝的未来之主。恭亲王等人敦促慈禧竭尽所能加速护送先帝梓宫回京一事,当时咸丰皇帝的一些嫔妃已经投靠了肃顺,她们的侍卫也随之倒向,所以为确保万无一失,一切举动必须小心谨慎。当时,肃顺的万贯家财也是不容忽视的,他滥用职权、操控银库票券及现金发布以谋取暴利,京城之人都对他咬牙切齿。但是恨虽恨,金钱面前,京城之中还是有很多人没有经受得住诱惑而投靠了肃顺等人,肃顺在京城的同党确实不少。
八大臣要封载恒为监国的消息一传到京城,都察院诸谏官及各位大臣的奏章就如洪水般涌向热河,请求新帝将摄政权交予两宫皇太后,也就是实行史书上所称的“垂帘听政”。
虽然顺治及康熙两朝曾经出现过多位辅政大臣辅佐幼帝的先例,却从未出现过太后干预政事的例子。
八月十一日,肃顺等八大赞襄政务大臣开会,商讨时局。之后,他们以幼帝名义颁布了一道圣谕,勃然斥责御史董元醇所奏由两宫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的建议,并拿出先帝临终颁布的任命自己为赞襄大臣的圣谕作为凭证。同时,他们又以幼帝之名宣布,先帝灵柩将于下月初二启程回京,这恰恰是慈禧日夜所盼之事,她感觉到自己的机会到了!
此时,一个善于投机的人也率兵赶到了热河,这个人就是胜保!他观察形势,不顾清廷禁令,带一万七千兵赶赴热河为咸丰皇帝“奔丧”。(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