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阿思本舰队-《龙腾1856》
第(3/3)页
按照恭亲王的想法,中国是采购整支舰队,并要求同时引进人才,在英国招募舰队的全套人马,这张订单的总预算高达白银8o万两。
为拿到这张订单,英国驻华外交机构殚精竭虑,毕竟还有俄国、法国等虎视眈眈地盯着这桩大买卖。这单买卖作为大清帝国的张海军订单,谁能喝到这碗“头汤”,谁就能在中国的海防中有更大的影响力,从而将自己的势力更深地扩张到亚洲。
英国好不容易抢到了订单后,却面临一个自己设立的障碍:1854年,英国通过了一个“中立法案”,宣布在太平天国战争中中立。而清政府这次痛下血本采购舰队,为的就是立即开赴前线对付太平军。一边是生意加“国家利益”,一边是道义加法律义务,而且,号称信仰基督教的太平天国玕王洪仁轩也在西方报纸上呼吁“洋兄弟”们不要做亲痛仇快的事情。
但是此时,太平天国本身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英国驻华代表巴夏礼访问天京之后,对太平天国表示了极端失望,他认为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以来,他们本可以将南京建设成为新中国的都,但十年中,太平天国却证明了自己充满着邪恶,到处进行摧毁和破坏,南京与其说是一个政府的都,不如说是一群强盗的巢穴。他电报回伦敦,认为向中国输出这样一支舰队,证明了英国在推广世界文明方面的自信,是在推广英国人的聪明才智和高尚道德,因为它是在帮助平息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一场大内乱。
这使得他的朋友,当时的英国相、著名的鹰派人物巴麦尊勋爵也一反常态提出了中英友好,英国应该“扶清”。他在议会表演说:“随着英中之间贸易的不断展,英国应当帮助中国在国际上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大清正在努力将自己融入到国际体系中,如果这时英国还不支持中国的变革,那无异于短视。阿思本舰队的使命之一就是为中英贸易的畅通扫清通道。英国应该全面帮助中国整顿财经体系、建立强大的6海军,以抵御俄、法等国可能的侵略,他坦陈,维持中国稳定、推进中英贸易符合英国最大的利益,英国应当加强对华忠诚的、坦率的、友好的政策……”
十九世纪的国际政治,是非和道义都是以银子的成色作为标准的,英国相巴麦尊的演说,在英国上下议员们的欢呼声中结束。英国海军、外交界和工商界人士也在议会中积极行动,要求废止中立法案,准许英国海军官兵为大清帝国“打工”,输出技术和人才。在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双重拉动下,英国“亲华势力”迅占据了上风,议会批准了阿思本舰队的采购和招募方案。
阿思本舰队最终在1863年正式成立,军舰七艘,另配备供应船两艘。整个舰队共装备火炮4o余门,兵员4oo余人。李泰国购买各舰时已按其意愿命名,后来按要求全被改名:最好的旗舰镇吴号(原名江苏),中级兵轮,排水量1269吨,木壳船壳明轮炮舰,68磅炮二门,四门18磅炮,航9节,1217马力,编制138人;还有金台号(原名北京):中级兵轮,排水量67o吨,木壳船身,原英国炮舰,11o磅炮一门,68磅炮一门,2o磅炮两门,15o马力;一统号(原名中国):中级兵轮,排水量669吨,木壳船身,原英国炮舰,4o磅炮一门,32磅炮六门,2o磅炮四门,2oo马力,另外还有广寿号(原名厦门)、百粤号(原名广东)、三卫号(原名天津)等小级兵轮。
1863年4月4日,阿思本舰队起航驶向中国上海。英国《泰晤士报》表社论:这支中国英裔舰队的要任务,是建立帝国的权威,南京是一个“强盗”的大本营。因此,阿思本上校收复南京,对起义军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对诚实的商人是很有利的。第二个任务,是重新打通大运河的航道并勘探内河,在主要通道上建立电报网,教中国人使用蒸汽和电。第三个任务,是镇压流窜在通商口岸的“强盗”。
这支舰队一到上海,就引起了轩然大波,曾纪泽、曾国藩、恭亲王和慈禧都对之虎视眈眈。(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