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蒙古拉弦法-《穿越盛唐当驸马》


    第(3/3)页

    “咦?”建宁王李倓蹙眉道:“这顾三怎么用胡法射箭?”

    不止是建宁王李倓,就是在场其它眼尖的人都发现这个问题。那便是顾元溪在步射之时,所用的射法并非是传统汉法,而是胡人射法,即胡法。

    顾元溪自己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箭法技艺上,搭弓、控弦、射箭,其实有多种讲究。现代分为“蒙古射法”与“地中海射法。”而中国古文记载有“汉法”、“胡法”两种。

    所谓“胡法”跟“蒙古射法”其实是一样的,以拇指勾弦,用食指和中指压住拇指,右手勾弦,则箭杆在弓弣右侧。这种蒙古式拉弦法,必须在拇指上套上指环,亦称“扳指”,用为护手。这种扳指在蒙古人、满族人身上最为常见。所谓“蒙古射法”并非是蒙古人发明的,而是一种代称,这种射法应该是游牧民族发明出来的,稳定性很高。

    当然,这种传统东方游牧民族射法也并非是游牧民族专用的。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北中原也很流行使用扳指了。不过汉人用的扳指成为“韘”,即一种坡形扳指,这种坡形扳指从商朝一直流行到明朝,与蒙古、清朝流行的桶形扳指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而中国古代传统射法,被成为“汉法”。古文记载:“凡控弦有二法:无名指叠小指,中指压大指,头指当弦直竖,中国法也;屈大指,以头指压勾指,此胡法也。此外皆不入术。胡法力少,利马上;汉法力多,利步用。”

    故而,汉人传统射法大部多用于步战,胡法则用于马战。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马上骑射便采取游牧民族的射法,而步军弓手,依旧是采取汉法射法。

    所以顾元溪在这步射时,采取胡法射法,在众人看来未免有些不可理喻。

    他们自然不清楚,顾元溪这个后来人在现代学的是蒙古式射法。传统汉法在满清入主中原后,已经被蒙古射法取代。现实中很难见到。

    当然,传统汉式射法被湮没也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其实是火器的发展。火器发展到明朝,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不可否认的是,火器的确大有取代冷兵器的趋势,这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明朝的火器其实总体水平很高,种类繁多,但政治上的腐化以及工匠地位底下等一系列制度问题限制了火器的威力,但不可否认火器的确发展很快,弓箭这种依旧有强大杀伤力的冷兵器虽然在战场舞台上依旧绽放光芒,但大多已经集中体现北方九边军镇骑兵的骑射上。

    这就导致了弓箭虽然还很强势,但汉式射法已经逐渐推出舞台,因为蒙古射法的确更利于齐射。而步战方面,弓箭的地位已经不如火枪,广泛用于步射的汉式射法自然就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了。

    但对顾元溪来说,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无论是胡法还是汉法,能射中靶心的就是好的大法。他没有理会别人的目光与质疑,继续用同样的蒙古射法依次射了两箭。在全场目光的凝视下,全中靶心!

    第一轮的第一个环节,步射三箭环节总算有惊无险的通过。手机用户请浏览m.aiquxs.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