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武将宁为乱世狼-《宋世流芳》


    第(3/3)页

    当年权正东夫妇有意将其子权广武拜师,当时的叶宇原本就不想收弟子,倒不是他固步自封,而是因为他自己还是个年轻人,这如何教授弟子他自己都不知道。

    这也是为什么清流大学创办有一段时间里,他一直做个甩手掌柜不管不问的主要原因。

    学习与教授,本身就是一个不相等的概念。

    会学习,不一定会教授,所以叶宇怕误人子弟

    权广武生性好武,而权正东夫妇之所以要让儿子拜他这个文臣为师,其实也是体现了宋朝武举的一种现状。

    宋朝的武举,一改唐武举只重武艺,不问文章的做法。注重考察武举子的军事理论素养,欲选拔出才兼文武之儒将。

    宋朝虽然历经坎坷,但终将武学制度化,并编订了教材武经七书。而朝廷颁布补官差注格法,又将武举授官与军队建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从选拔军事人才的观念看,宋朝武举更加理念化,更具进步色彩,宋朝文武并重,打破了以弓马选将帅的传统。

    算是开辟了在和平条件下选拔军事人才的新路,对从高门贵族子弟中选拔将领的倾向形成了冲击。

    所以想要参加武举,就得先过文试这一关。

    然而在宋朝文臣看不起武将,这是一个深入骨髓的思想观念,所以要想寻一个名师,对于权正东这个家庭而言,可谓是及极其不易。

    所以在权正东夫妇的软磨硬泡之下,叶宇终究是收下了这名弟子。

    在之后的几年里,随着叶宇多番教授之后,他越发的觉得这权广武是可造之才。

    好武而不暴躁,习文却不拘泥!

    所以在这几年里,叶宇在鼓励权广武习武之余,也多番进行文章测试。

    武举与科举其实等级相同,在州试之时权广武已经是独占鳌头,只要经过最后两轮选拔之后,就可以问鼎武状元的头衔。

    可惜是时局变幻命不由人,宋金之战的全面打响,以至于武举彻底搁置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