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初雪·铁庙-《我的天空我的云》


    第(3/3)页

    同伴说“我爬山很少放弃冲顶的。”

    “我一样,但是今天不行,我当时回头看了一眼那边的悬崖,太可怕。下时一但有个闪失,一点活的机会都没有。另外,上梯子时我没有发现上面有枝条可抓,否则,我也可能就不放弃了。”我心里没有感到放弃是错误。

    “我也没有看到上头有枝条。另外,我没有向下看。放弃是对的,安全才是重要的。”同伴理解的说。

    “我们今天意外的看到雪,也看到了铁庙,并且安全的下来了。没遗憾的。”我满足的说。

    “不过,我等明年天热时还会来,我要近看铁庙。”我没有告诉同伴来的真正缘由,那就是我要解开铁庙是怎么放上去的!

    我之所以这样,完全是我性格决定的。我不相信不科学的解释和推论。坚信:人能到的地方,人就能创造奇迹,但没有神奇!

    没有想到,就在我们要离开太兴山时,竟然让我这次爬山画上了无限圆满的句号。

    不用再来太兴山探秘了!

    过程是这样的:当我们下到峪口时,接我们的车还没来。刺骨的寒风冷得我俩到山脚农家避风。

    看到路旁的这家门开着,我们就进去了。这是一间灶房,能感到炉膛内还有余热。顾不得卫不卫生,在门坎上坐下来。

    过了一会,一中年男子回来,估计是这家的主人。打扰了人家,就要没话找话“老乡,山上铁庙你去过吗?”

    老乡用关中话说“上去过么,庙里供奉了一菩萨,我还放了五块钱呢。”

    “是么!好上吗?你知道铁庙怎么上去的?”我是真的好奇了。

    “是不好上,可是有条路能上去。铁庙咋弄上去的我不知道。那铁庙不太大,能蹲进去一个人。”

    “哦?那么大啊?有1.5米高吗?”我接着问。

    “那没有,没有那么高。”老乡正比划时,我想起我遥看到那异常清晰的形状。

    我指着屋内门边放着的,在当地农村家里几乎每家都有的这种柜子问:“是不是和这个柜子一样?”

    “是的,是的,就是的,和这样子一样。”老乡肯定的说。

    哈哈……

    了然于胸!那铁庙怎么上去的,我知道了!

    感恩上帝,你又一次听到了我的心声。担心我会再来,就让我这一次解开了。这件事也表明:爬山人的目的都是不一样的,并不是这答案多难。只是大多数人都是遥望一下,一神传神,就神乎其神了。还有一部分及少数人上去了,只是为了挑战自己到了更险更高的目标,意不在铁庙。还一小部分人,看到了铁庙后如是朝圣,眼里就是菩萨。

    总之,对答案有兴趣的人,往往是上不去的人。而我今天到了铁庙的附近,并清楚的看到了铁庙的形状,还这么巧遇到了上到铁庙,并能准备指正形状结构的人,这又是不多见的。

    而这一且让我遇到了。这一切,就这么平平常常。再次印证我的坚持:凡是人能到的地方,任何人造的景观都是正常的!

    这一点,我比《空谷幽兰》的作者比尔波特要客观一些。

    那么,人间是有奇迹的,这奇迹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比如:圭峰山的天生桥,抱龙峪的飞来石等等,面对这些,我们不必深究,欣赏感叹就可以了。

    太兴山之行,解开了我一直的质疑,这质疑曾让我纠结过。心中还有一纠结,期待在这秦岭的山中再得以解开。但下一个要解开的,也许我永远得不到答案。我要解开‘入定’到底是怎么回事?

    2012-11-3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