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让他这个门生故吏满天下的人,都很难提前知道朝廷决定的一些消息,只能被动的坐镇辽东边疆,听令行事。 好的是,朝廷生的几次重大变故,让他这个心中装着大明江山的忠臣心生慰藉,仿佛看到了大明中兴的迹象。 尤其是朝廷对陕西大旱的反应如此之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筹集到了用于的赈灾粮食,将潜在的危险扑灭在微末之时。 对于朝廷处理陕西大旱的一些列措施,孙承宗每每想起都会点头称赞,独留心中的一个疑惑,那就是这么多的赈灾粮食从哪里来的。 多到可以从中调拨一百万石粮食到辽东,为此他曾借着辽东经略的身份,去锦衣卫存放粮食的地方查看过一番,看到每一石粮食都是上好的精细粮。 这让他很费解,朝廷何时富余到用精细粮食赈灾了? 心中有着种种疑问,孙承宗觉得朝廷变了,变得他越来越不熟悉了。 思索中,耳边听到有战马奔跑的声音,随即抬头看到一骑兵疾驰而来,正是他一早向京城方向派出去的夜不收回来了。(夜不收:也就是明朝时期的探马,哨兵的称呼。) 看到疾驰而回的夜不收,孙承宗开口道:“到了。” 话音落下,大地如同被重重敲击了一下,紧接着急雨般的战鼓声响起,声音沉闷且井然有序,仿佛让这些前来迎接的辽东武将置身于金戈铁马中。 这有节奏的声响通过大地穿透空气,多年军旅,在场的辽东武将们只听声音,就知道这响动是大量骑兵奔袭所出来的,而且还是一群训练有素的骑兵。 顿时武将们有些乱了起来,骂道。 “奶奶的,女真人的骑兵什么时候进中原的?” “不可能吧,女真人如果进了中原,山海关不可能不知道啊。” “快,经略大人还在前面呢。” ...... 突如其来的状况,让这些辽东武将一时慌了神,以为是女真人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跑进中原了呢。 还好的是,孙承宗见身后出现的骚乱,大声呵斥道:“乱什么乱?身为辽东武将与女真人交战应为常态,连这是不是女真骑兵的声音都分辨不出来吗?” 被孙承宗这么一说,这些武将才反应过来,仔细一听,老脸一红,有的脱口骂道:“奶奶个爪儿的,吓老子一跳,咱大明什么时候有骑兵能做到如此以假乱真了?听声音,就连关宁铁骑都多有不如,........。” 这武将虽是在咒骂,不过一脸好奇出卖了他心中的羡慕。 “不对,这声音初听和女真人不上向下,仔细一听,还要略高一筹,至少如果前面真的是大队骑兵的话,这奔袭的声音太整齐了,就像....。”这名倾耳听声音的武将找不到如何形容的词语。 听此,另外一个武将说道:“一个人,这就像是一个人在骑马奔袭。” “不对,是两个人,诸位请仔细听,这声音在落点上,有略微的不同,其中有一个马蹄声,落下的快点,就像是指挥的将军一样,控制着后面的马蹄落下的度一般。”一名满脸胡须,相貌威武的大汉纠正起来。 孙承宗赞许的看了一眼刚刚说话的威武大汉,便开口阻止了手下们的争辩:“好了,听声音快到了,大家都准备好吧,一会儿见到了,就知道是怎么会是了。” 听言,这些正在争论马蹄声的辽东武将们纷纷回归原位,严阵以待,看着前方不远处渐渐露出的两杆大旗,此时他们对朝廷派来的锦衣卫缇骑心生好奇。 只是一吸之间,两杆大旗下的骑兵队伍便展露出全部阵容,正是李牧带领下的狼骑卫,经过一天的常规奔袭,终于到达了山海关。 起先李牧在看到山海关的影子时,便意气风的命令狼骑卫快奔袭,向着山海关进。 这也是为什么孙承宗带领迎接的辽东武将,在听到声音后,会误认其为女真人入关生敌袭。 一袭红色,如滚滚红流般向着山海关下迎接的人群逼近,直到其中唯一身着明黄色甲胄的李牧,在与孙承宗不远的地方勒住了马缰绳,才让这红色的洪流停了下来。 不然这些前来迎接的武将,一定会认为这些骑兵真的会冲杀过来。 不过在看到红色洪流停下来时,放心之余,也震惊于这些骑兵对于控马之术的掌握,就像他们之前讨论的那样,如同一个人在骑马奔跑一样,这些身披红色甲胄的骑兵,在看到李牧停下来后,没有任何混乱,全部在第一时间让胯下的战马静止不动,完全不像是刚才在做快奔袭一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