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送别-《高门女》


    第(2/3)页

    瞧着郑纬副模样,崔行先就恨不得拿书敲郑纬扔脑袋才好。

    郑纬收到阿舅的瞪眼。立即见好就收,都这么大了,哪还能让阿舅敲他脑袋,“若是想把熙熙带去南地,连着王家那位十四郎也得带去,我倒不用担心王十四郎不会答应。只是太原王家,想是不会答应。”

    一听这话,崔行先就明白过来,敢情这小子,原来是动过这念头。

    不过,崔行先也收起了玩笑的念头,认真嘱咐:“野奴,既然真想在南地立足,那么你这刚强的性子,稍微改改,毕竟在南地,郑氏根基浅,姻亲故旧,更是无法和北地相比,一切都得靠你自己。”

    又正色道:“谢尚书,我是能信得过,但是独木难支,记得根深才能叶茂,既然想在南地长足展,就把根扎得深一点。”

    郑经应了声喏,朝着崔行先拱手,“我定不会负阿舅所望。”

    “我不担心你前程功名,我最担心的,是将来大燕和大楚对阵,要是你们兄弟俩军前对阵,该怎么办?”他也是这一次和郑纬见面,才现,这小子,也极热衷于兵事,这可不是好兆头,还有那个宗侃,若将来归顺大燕,很可能,就是攻打大楚的前锋。

    “阿舅放心好了,我不过是一介书生耳,上战场的事,哪轮得到我们这些舞文弄墨的文士。”

    “这样就好。”崔行先虽嘴上这么说,但也知道,郑纬大约是没怎么听进去,但愿是他多心了,永远不会有这么一天。

    况且,天下大势,瞬间即变,前秦苻氏,统一北方各族,南征时,一战而败,政权瞬间就瓦崩,所以到底将来,是南边政权能北上,平定全国,还是北地政权南下,统一全国?很难说,至少,野奴有句话,说得很对:南边政权,有传国玉玺,是正朔所在。

    只是他们留在北方的士人,更希望,有朝一日能变夷为夏。

    而如今,他们正在这条道路上前进,虽有曲折,但方向没有变,或许终究会有那么一天,能够实现理想。

    他们深信,种族,不能单纯地以血统论,而应该用文化来进行区分。

    这也是他们这些,未曾随前朝政权衣冠南渡,而是留在北地的士人,所怀抱的信念。

    又听郑纬说:“熙熙不随我去南边,留在北地,其实于她来说更好,在北地,能照顾她的人更多。”

    “熙熙那丫头,可不是跟谁都能亲得起来的。”

    “的确是这样,但是其实熙熙只是把亲疏分得太清而已。”  郑纬解释道。

    崔行先没有反驳,略点头,“在北地也好,将来我也可以把那丫头放在眼皮子底下罩看。”说完,大手一挥,让僮仆把焦尾琴拿出来,放到郑纬身前,“你给阿舅弹一曲子,看你跟着你阿耶长进多少,当是给阿舅送别。”

    郑纬一听这话,再瞧瞧阿舅眼中暗藏的笑意,怎么也不会相信,阿舅单单只是要他弹一送别的曲子,心念一动,阿舅怕是惦记着,当年他说的那句:恨无名师耳,阿耶郑瀚可是天下公认的音律大家,跟着阿耶学琴,他的琴音意境,可也不曾长进,遂忙不迭地推辞,“阿舅,我如今尚在孝期……”

    果然,就听到阿舅说:“你阿耶不会在意这些,你阿耶下葬当日,阮子远还在你阿耶坟前吃了几坛子酒,又弹了那《清泉吟》,当然,你不弹也行,阿舅当日所评:野奴习六艺,唯六乐不通,只要你承认这句评语很恰当,阿舅也就不难为你。”

    郑纬听了,顿时咬牙切齿:“阿舅,我是晚辈,您就不能让着我。”

    “野奴,竞技无甥舅,这可是你说的。”崔行先懒惫道,这些他可都记得,郑纬自小聪颖,常常能把他气得哭笑不得,“请,那《清泉吟》就别糟蹋了,想来经你一弹,无端多出几股红尘味来,你把阿舅搜集的那《敕勒川》好好弹一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