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宴请-《乱世三国魂》


    第(2/3)页

    “主公若问业,业还是那句话,”躬身向曹操行了一礼,宋业肯切的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主公也!”

    宋业那肯切的语气,让曹操虎目一亮,心中不禁豪气顿生,要不是顾及四周还有旁人,曹操肯定要表一些宏论了。

    曹操和宋业谈论张毅的时候,关羽也在询问张毅对曹操的态度,他不明白为什么张毅一直不正面回答曹操的问题。

    与张毅并马而行,关羽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开口问道:“大哥,小弟愚钝,为什么你不把平时对我们说的话,讲给那个曹操听呢?”

    平时给关羽他们洗脑的时候,张毅没少抨击时局,关羽本以为在曹操一番高谈阔论之后,张毅会说出一番让曹操折服的话,可没想到张毅却缄口不言,这让关羽很是费解。

    关羽心中有疑惑,张毅早就看出来了,就等他问呢,所以听完关羽的话之后,张毅想都没想,立刻反问关羽:“云长,你说在洛阳那些人的眼中,我是什么人?”

    “是收复撕郡的大功臣啊。”

    想也没想,关羽立刻就说出了答案。

    “错,”直接否决了关羽的回答后,张毅笑着说:“在洛阳那些人的眼中,我就是十常侍的一条狗,我想不光那些人这么认为,十常侍自己肯定也是这么想的,就连那些你们认为昏庸无能的皇帝,肯定也是这么认为的。”

    关羽心中对汉朝还有期待,这一点历史上就有很多证据,比如所有人都在劝刘备称帝的时候,关羽却一直沉默,以至于后来,关羽兵败被杀,后人一直认为有刘备的责任。

    关羽败走麦城最后被杀,有没有刘备的责任,张毅不知道,但张毅很清楚关羽匡扶汉室的心愿,所以张毅一直在不断的通过言语来抹掉关羽心中的那份期待,就像现在这样,他提到了汉灵帝。

    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关羽心中对汉朝的期待,无非就是对皇帝的期待,因为关羽曾经说过“清君侧”之类的话,这就说明关羽对汉灵帝一直还都抱有很高的的期待,他一直都以为只要把那些奸臣都扫荡干净了,汉灵帝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皇帝,所以张毅现在就要在关羽心里埋下一颗怀疑的种子。

    果不其然,当张毅提到汉灵帝的时候,关羽那一对卧蚕眉立刻皱到了一起。

    “皇帝也这么认为?”皱着眉想了想,关羽摇摇头说:“不会吧,皇帝一直都在被奸人蒙蔽,应该不知道这些事吧?”

    “云长你太天真了,”笑着对关羽摇了摇头,张毅把马头朝关羽靠了靠,然后低声问:“陛下最宠信的是十常侍是吧?这点从他吧禁军交给十常侍来统领就能看出来,可他为什么又把京城卫戍交给了何进呢?为什么把北军交给倒向何进的卢植呢?因为他怕十常侍权利太大,他的皇位不稳,所以才要平衡双方的权利。”

    “可要是皇帝知道大哥是十常侍的人,为什么还要把北军交给大哥呢?”

    关羽也是一个有智谋的人,张毅的话一说完,他立刻就想到了疑点,但张毅早就把话都编排好了,哪里会被他问住。

    “因为他别无选择,”目光直视着关羽,张毅言辞凿凿的说:“他为什么别无选择,我三言两语跟你说不清楚,但黄巾之乱一起,他马上拜何进为大将军,同时解除党锢,推行了一系列有利的措施这说明什么?说明他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这又说明什么呢?说明他不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只是不想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好皇帝,因为做好皇帝累,但做一个昏君却能轻松。”

    听了张毅的话,关羽的眉头皱的更紧了,脸上也漏出了思索的表情。

    看到关羽开始考虑自己的话了,张毅趁热打铁继续说:“从他平衡双方权利,这说明他懂得为君之术,从黄巾之乱他推行的措施,说明他懂得为君之道,懂为君之术和为君之道却让天下大乱,说明他就是不想做一个好皇帝,皇帝,天子,是上天之子吗?不是,是天下万民之子,一个人,却要做天下万民的儿子,要让天下万民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该有多累?绝对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历朝历代,昏君要比明君多的原因了。”

    张毅的话说的通俗易懂,不到关羽听懂了,连张毅身边的几个亲兵都听懂了,典韦听完更是拍着大脑袋说,自己给一个人当儿子就够辛苦的了,皇帝要给天下人当儿子,还真不是人干的。

    张毅的话是说完了,但他不确定关羽能体会多少,不过这也不是着急的事儿,所以张毅也没在多啰嗦,而是加赶回城外的大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