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比较-《回档一九七八》
第(2/3)页
喝了一口茶,开始说正事:“武领导,王领导,我也在琢磨着你们会来,比我想的还要来得更晚。”
“知道就好,方……”
“武领导,听我说,你知道我的思想,是真正的中庸,不左不右,当时我还小,家里条件差,小说写好了,不知道往美国哪家出版社寄,这才大着胆子去省城,看看科技大的各个领导与教授能不能帮上忙,就打听到他的名字。我就登门求他帮助了,我们也谈了一会,那时我还小,不过我有些早熟,隐隐地感到他的思想……也不是危险,我那时不可能有这个判断力,就是思想与我的想法不吻合,太过激进。于是后来我就没有再与他来往了。他帮助了我,我一直很感激,但不是一个路子上的人。”
国家对某人的行为,还是比较宽宏大量的,仅是开除了党籍,调到京都天文台做研究员,某人仍不甘心,继续上蹦下跳,国家忍无可忍,于后年出通缉令。某人消息灵通,提前逃到美国大使馆,中国恶心了,老布什也恶心了,不庇护吧,不符合美国的政策,一庇护确实干涉了中国内政,美国这时还需要中国继续对抗苏联,替美国分压呢。这个人那段时间整成了两国的一根讨厌的鱼刺,咽是咽不下去,吐是吐不出来。
其实这两次事件,美国的影子真的不多,大部分是内因,还有一些是任何人都不敢说的原因,导致的结果。
李默也不敢说,甚至也是他不愿去京都上大学的原因,因为这时,李默已经有了一些当棋子的资格,关键时候,有人强行将李默推到棋盘上,做不了将士像车马炮,做一个冲锋小卒总有资格吧,李默怎么办?
也因为李默的“特殊身份”,上面也必然会派人过来问一问。
李默又跑到下面,拿来一道考题,也就是这三年来,他选拨留学生的那六道考题,明年不用了,答案也可以公布出来,李默说:“这道考题的答案,已经非常接近我心中的答案。”
特别是那道关于民煮的答案,能清晰地表明李默的立场。
“你还是将企业带回国内了。”
“武领导,那不是我一个人的企业,除了魔都的股份,还有其他人的股份,包括美国一些重要的人物。”
“你是挟洋自保啊。”
“这不是叫挟洋自保,是叫利益共享,利益捆绑,你以为美国的钱真的容易挣啊?”李默说着又拿出宜乐公司去年的财务报表。
“看似效益不高,可实际这个效益是被去年四百多万,近五百万的次品拖累了,这才有了今年春天更大的一把火。”
这把火更有名气,过年后,事件渐渐平息,外界也不大关注了。
宜乐公司将美国许多媒体与代销商喊来,然后将数不清的次品,不仅有去年的,还有元月与二月份产生的次品,这一回才是真正的堆积如山。又一把火烧掉了,看着这么多产口焚之一空,就连一些美国媒体也高呼,宜乐公司是疯掉了。但正是这一把把疯狂的大火,宜乐公司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也得到了更多的顾客信任,生生烧出了一个王牌公司。
李默说的不是这个手段与作用,而是指收益。
去年收益低,一是效率低,二就是次品多,几乎达到了百分之十五多。因为效率低下,订单又多,春天招了五百余人,三月份又招了两百余人,同时又开除了好几十名工人。此时宜乐公司员工数量已经达到了一千两百余人……这也是布雷迪不屑的,员工多,意味着支出多,可效率跟不上来,只好用人数来凑了。
即便效率跟不上,宜乐公司仍有巨大的人力成本优势,因为宜乐公司虽然工资奖金多,实际上养一名美国工人,还等于养了十几名宜乐公司的工人。
李默说的也不是人力成本,而是次品率下降的数据。
虽然6续招聘了七百名工人,但去年那批工人已经开始熟练起来,到了六月份,次品率已经下降到百分之十。黄泰任打算在年底,将次品率控制在百分之五六,明年争取控制在百分之三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