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批文-《回档一九七八》
第(2/3)页
这一刻,吃到了地道的家乡美味,秦叔觉得特满足。
“好吃,多吃一点,”奶奶说。
“大妈,我一定的。”
吃过了饭,车马劳顿,主要是时差之苦,作息时间越是有规律越是吃不消,李默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第二天,李叔载着李默去宜丽。
宜丽与宜乐正在招人,这次招募的工人是吓人的数量,每天十几部大巴,源源不断地从苏省与晚省将工人拉过来,另外,也从魔都招聘了大量的工人。不过与宜乐公司才开始相比,现在招人难度几乎是无限度的下降,特别是宜乐公司的待遇传了出去,甚至有的工人不顾自己厂效益还好,也想跳槽到宜丽或宜乐。
宜乐也不是天堂,同样开除了许多工人,一是笨……也不是笨,而是两家公司的各个工作岗位不适合他们,显然公司不可能为了培养他们,无限制地任他们糟蹋产品,一次两次,几次下来,只好让他们回家。二是懒散,不思进取,那怕有了奖金与股份分红制度,都刺激不起来他们上进心……这主要是一些工厂吃大锅饭的老油条们,几次批评下来,也只好让他们回家。三就是看到厂里领导多是小年青,不放在眼里,或者长得人高马大,平时就是一个桀骜不驯之辈,不服管教指挥,立马走人,公司对他们比对前两者还要厌恶。
反正别将铁饭碗那套带到公司来。
这些人终是极少数的,大多数只想多挣一点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老老实实地做事,加班也不抱怨,甚至巴不得加班,因为加班是计时制度,相当于正常上班的两倍工资,公司要的也就是这些工人。
普通工人好招,主要就是骨干与管理层……
宜乐运营了十几个月,有可喜的一面……但用布雷迪的话来说,什么可喜的一面,若不是Boss的创意支撑着,以及Boss从开始就制订起来的完善的制度,宜乐公司早就倒闭了。有可忧的一面,主要还是管理层能力跟不上,黄孙两人不用说了,太过年青,余下的那群刻意载培的大学生同样年青,还有从魔都招聘的一些管理人员,他们有的是退休领导,有的是在市政府支持下,调过来支持的各工厂技术员与各车间主任。然而因为管理理念的不同,到了公司后,同样有些不适应。
慢慢磨合着,都会变好的,关键两个公司摊子都猛然变大了,像去年那样磨合根本不可能。不过正好有了一个好机会……
按期常理,公司股份市值是市值,那怕股票跌成了o,也不会影响公司生产。
在现实中,却不是这回事。先一家公司想要展,肯定会借贷,李默的公司也在借贷,而是借贷数量十分惊人,甚至市领导还想他们借更多的贷款,因为贷款越多,规模越大,创汇也越多。
公司不上市,不好估计财产,只要公司资金周转正常,不违法乱纪,谁也拿公司没办法。但上市了,股票则是一个评估标准,法院也会将股票市值当成一个标准。
若是公司的市值小于借贷数字时,则是资不抵贷,银行有权利上门讨债,甚至强行将公司管理权收过去,将原股东一个个踢出去。
其次是三角债,有明显的三角债,还有不明显的三角债,宜乐也有三角债,就像他们与美泰签订的合同,则容易产生三角债,先付一部分很少的订金,到岸后再付一部分钱,几个月后也就是快将产品卖完了,才将余下的欠款还给宜乐。
一旦美泰破产,上游的钱要不回来,又不能从其他地方筹集大量资金,下游的企业又派代表过来要钱,往往宜乐就会被拖累着破产。
实际这个三角债往往比宜乐这种更严重,比如房地产商人,建筑公司想承包楼房建筑,乖乖地替我垫资吧,建筑公司为了业务,只好垫资了,他们钱周转不过来,只好让各大材料供应商们垫资,大材料供应商们资金周转不过来,只好让小材料供应商垫资,小材料供应商则让车主船主垫资,拖欠工人工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环节都会受到拖累,又会为高利贷诞生土壤,特别是银行的领导。前世,李默他家不远处有一个银行领导,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用车子将成条成条的中华烟,与许多茅台酒往外拉。别心中不平,不托人,送礼给人家,人家还不会收。
这种三角债极不正常了,但正常的三角债哪个国家都有。
所以这次香江股市被腰斩,又有许多公司6续倒闭。
香江在八十年代服装业与代工业也十分达,于是刘向忠提议,正好利用这次机会,从香江搜集更多的人才过来,与他们签订一年合同,一年后香江股市繁荣,这些人想留是留不住了,但那时候他们回去,两家公司已经度过最初的成长期,无论是高层或是中层,能将两个摊子完全领手了。看似产生很多的支出,却会节约了更多的损耗。
李默从谏如流,立马答应。
人不是问题,李默过来问的也不是人,而是店。
孙红旗说:“老板,真让你说中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