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回档一九七八》
第(2/3)页
若是填得好,说不定又能多填出来七八平方公里,卫奕信是看不到的,但李默知道特区的前景,而且临近罗湖口岸,若是说服上面,同意于沙头角再开一个小口岸,这里同样会变成寸土寸金的地方。当然,这得慢慢守了,可能守上十几年时光。
此外李默要修码头,码头肯定不能放在沙头角上修,海太浅,大船根本进不来,因此港府还必须答应将榕树凹对面的鸭洲岛卖给李默。
这是一个面积只有巴掌大小的小沙岛,不过在它的后面则是大鹏湾,可以就着鸭洲岛修建一个深水码头,并且离榕树凹很近,不足两公里,修一个拉索大桥,便能沟通了。
即便眼下,都没有太大的技术难度。
卫奕信也同意了,反正折腾的是李默手里的钱。
港府必须提前替李默做好迁徙安置工作,这一带所有的百姓,包括禁区的百姓必须迁徙走,以便将农田让出来当成工业用地与商业用地。
这也是必须的,一旦放给李默去安置,等着头痛吧。
但问题也不大,总体上这一带并没有多少百姓,大大小小地散落了二十几个村庄,还不如城市里一个小区的人口多。甚至九成百姓还巴不得离开这里,卫奕信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了。
此外就是大片的坟山坟地,这也是比较头痛的,李默承诺拿出几个山丘当成陵园,并且出资修公路,用来安置这些坟墓,但港府必须动员或强制性动员,老百姓将各个坟墓迁徙到新陵园处。
卫奕信在香江呆了好几年,知道这一条可能比动员百姓迁徙更困难,但想让李默用重金将这里买下来,只好同意了。
土地的利用,港府必须同意李默动用其中的三千公顷当成商业用地,用来修建商品房,商店,酒店,或其他,余下的才是工业用地或者休闲公园。
卫奕信也同意了,但他心中冷笑,过后我用铁丝网将这一带一拦,还商业用地……一栋楼你也休想卖得出去!
为防港府歧视,抓捕或司法审判,必须经开区委员会的人同意,否则没有资格进行任何抓捕与审判工作,再加上李默即将修建的哪个码头,实际上,以后这里会成为国中国,一个独立的王国。
然而这里本来就是一个国中国,一个禁区,甚至卫奕信以后根本就不想管它。
这一带落后,想要开出来,必须花费许多资金,因此港府必须同意,以后这里所有的税务,包括工业税,商业税,以及个税,在五十年内必须减半。
卫奕信还是同意了,想要将这一带完全开出来,投入的将会是天文数字,并且没有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根本开不好。实际卫奕信认为以后,根本就不可能开得好。
并且香江回归是倒计时了,还有几年就是中国的,让中国去头痛这个税务减半吧。但他不知道,以后中国不但没有拿香江一文钱的税务,相反的,还给予了种种政策上的照顾。
为了防止港府以后进行刁难,必须每年由开区自己放一千张“禁区纸”,也就是准许一千人于开区与香江之间任意往来,但也只是一千人。同时,为了招商引资,准许开区每年放一千张开区永久定居证明,拿到这张证明,就是开区的居民了。但这个开区是一个好听的说法,等于还是禁区。
卫奕信也同意了。
当然,他现在看到的是这一带的种种落后,却不知道未来,这个个税减半与永久定居证明联系在一起,会有多大的威力。
还有其他十几条,种种“丧权辱国”的条款,都到了“丧权辱国”的份上,钱也就少不了的。
李默同意用三十亿美元,将这一片地区买下来。
若是没有合约上的种种条件,这个价钱,不算便宜的。
可是这里的地本来就十分地便宜,无论怎么卖,也抵不了多少债务。于是卫奕信继续向李默推销南湾商业用地,不用多,挪出五六平方公里的商业用地,就能抵消六十亿美元的债务。
而且这些商业用地到手后,李默必须开。
到时候等着自己给颜色看吧!
他给什么颜色,李默根本未想,即便他拿下这些商业用地,也要过几年再开。因此拿下来,还是很划算的,不过他想到香江后来的种种,以及这次结下的梁子,李默果断地拒绝了。想找难受啊?
还差很多很多……怎么办?这些人走了出去,小声地议论着。
“杨叔,看出来了吧?”
“老板,看出来什么?”
“为什么卫奕信用地抵债,知道这个模式是怎么操作的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