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五百二十七章 九鼎-《大相师》


    第(2/3)页

    施黯道:“这样大的工程,在何处鼓铸呢?是在都城之内呢?还是在都城之外?”&1t;/p>

    夏禹道:“都城之外吧,选择那山川形势秀美、黎民有铸造技术的地方。具体在何处,汝自己选择适宜之地罢了。”&1t;/p>

    施黯领命,到伯益处取了《山海经图》,便去择地经营,悉心摹铸。&1t;/p>

    又过了几个月,已是夏禹在位的第五个年头,夏禹承帝舜之制,亦定为五岁一巡守。这岁是巡守之期,正月下旬动身。夏禹想起施黯铸鼎,选定的地方是在荆山之下,因此特地绕道前往视察。&1t;/p>

    这个荆山,据说就是今天禹西花石乡的荆山岭,当地群众从古至今擅长冶铁铸造。夏禹一行离荆山岭还有好远,就看见许多工匠师傅正在那里忙碌,绘图的绘图,造胚的造胚,锤炼的锤炼,设计的设计,非常紧张繁忙。&1t;/p>

    夏禹向施黯道:“我听说金属亦有雌雄之分,你最好选择雄金,铸成五个阳鼎;选择雌金,铸成四个阴鼎。五应阳法,四象阴数,这样方才完美。至于九州之中何州属阳,何州属阴,由你们自己去悉心研究、合理分配,寡人不再遥度。”&1t;/p>

    施黯听了,唯唯受命。&1t;/p>

    过了两年,天上忽然现一种怪象:一连九日,大白天都能看见太白星在天空闪耀。满朝大臣纷纷议论,都猜不出它是福是祸,忽然施黯来报:“九鼎铸成功了。”&1t;/p>

    夏禹大喜,知道太白昼见是为这个原故,便吩咐将那九个鼎都迁到夏邑来。&1t;/p>

    人们这才明白,太白昼现,原来是九鼎铸成的征兆。&1t;/p>

    这九鼎即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1t;/p>

    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珍禽异兽。&1t;/p>

    九鼎象征着九州,其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豫州即为中央枢纽。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阳城,借以显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1t;/p>

    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大禹把九鼎称为镇国之宝,各方诸侯来朝见时,都要向九鼎顶礼膜拜。从此之后,九鼎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礼器。&1t;/p>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