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穿越后周》
第(3/3)页
四月二十九,瓦桥关守将姚内斌以城降,世宗以为汝州刺史。
四月三十,鄚州刺史刘楚信以州来降。
五月初一,瀛州刺史高彦晖以本城归顺。
四十二天兵不血刃收复三州三关共十七县,户一万八千三百六十。是役也,王师数万,不亡一矢,边界城邑皆望风而下。
就在商议攻打幽州的时候柴荣病倒返京,六月十九,驾崩于万岁殿,享年三十九。
天妒英才,可怜柴荣壮志未酬身先死,病逝还是谋杀?382年的宋朝淹没了一切证据,史学家们无从考证。但史书的字里行间仍透露给我们一个信息……柴荣很可能死于慢性中毒,是被谋杀的,而且认定赵匡义下毒的可能性最大。
柴荣年轻力壮常年驰骋于疆场身体何等强壮?什么样的慢性病可以让他五月初二病倒四十七天后死亡?如果他有旧伤在身史书肯定会记载,但只留下一句“虽宰辅近臣问疾者皆莫得见,中外汹惧。”
“点检做”天子的木牌怎么那么巧被柴荣看到?是谁想陷害当时的点检张永德?陈桥兵变前后的安排那么的周密,如果说这一切的一切没有阴谋鬼才信。
纵观宋朝三百二十年历史,赵匡胤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为避免被篡权就开始重文抑武,没有继续柴荣的军事先收复北方屏障,而是对富庶稳定的南方大打出手,失去了辽国睡王当政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最佳时期,从此屡受北方游牧民族袭扰,一退再退,终于在崖山退无可退,1279年汉政权以及其悲壮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由此揭开了蒙元统治中原的序幕。
如果,如果柴荣活着燕云十六州能攻下吗?他不会像赵光义那么狼狈的独自乘驴车逃回吧?收复十六州后能否抵挡辽军的反攻?能否巩固长城沿线北方屏障?能否抑制党项兴起?对内是继续执行节度使制度?赵匡胤为防止部下也效仿陈桥兵变而冥思苦想而采纳文人治国的建议。如果柴荣活着赵普会不会把这条计策献给柴荣?柴荣在青少年时期曾经做过贩运茶叶生意了解民间疾苦,也切身体会到军阀割据的弊端,他会不会为巩固政权而在崇尚武力的前提下宣扬文化、执行文人治国的方式?当初他下令孔庙处亦收税本来是中华历史上改革文人士大夫最好机会,可惜被赵匡胤“不杀士大夫”使阉儒等越加猖獗遗祸千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