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二零零 赵匡胤必须死的理由-《穿越后周》


    第(2/3)页

    他努力了吗?他在位十七年,为什么不去收复幽燕十六州?

    对内他“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对外又变成了“一榻之外,皆他人家。”

    不是赵匡胤胆怯,也不是他不勇敢。当年淮南战场上他几千人马就敢去挑战对手几万人马,而且几次都打赢了,战场上赵匡胤的确是个大英雄,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只是他皇位得到的太容易,生怕部下也效仿他再来一出,所以他一门心思都用在如何防范手下,至死都没决定如何谋取幽燕,一直没有定下用武力收复失地的决心。

    大唐高宗时期疆域1251万平方公里,现在呢?就算灭了北汉、统一了南方诸节镇国也不过三百万平方公里。

    别说赵匡胤建国的基础不好,柴荣刚登基时不是比他还差?刚上位就被北汉联合契丹来砸场子,御驾亲征刚开战就有人临阵投降。两军对垒此时周军只有汉军的一半,而且处于下风处,旁边还有杨衮的三万辽军,一个必败的局面生生被柴荣反败为胜。

    再看大唐:先后有东西突厥、薛延陀、后突厥、回鹘、吐蕃、南诏等一系列强大的敌人,最后都被一一搞定;而赵宋没有在李继迁死后趁李德明年幼无才无德,举族投降时乘机将其扼杀在摇篮里,反而放任李元昊东山再起;再看譠渊之盟:八万辽军主力受阻于天雄名城,名将被杀,锐气大挫,后有三关三十万大军包围,黄河上还有有禁军数十万,重重包围,进退不得,为什么不按寇准的主意重创之,还要签订城下之盟?后来还舔着脸说赢得了和平的时机云云……

    特别是赵匡胤制定的以文抑武更是祸国殃民,到他的子孙手里竟然能让成千上万的军队在几十个金兵面前丢盔卸甲、仓皇逃窜,他这样的窃国皇帝有什么理由不阻止他?

    所以,制止陈桥兵变是必须的!而他的死是他咎由自取!即便他不是主谋,但从他默认赵匡义谋反那一刻起他就应该为全家被抄斩负责!

    他家人是无辜的,难道韩通、李筠、李重进的家人不是无辜的?

    经过赵氏兄弟多次修改过的史书中都记载,他老娘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儿素有大志,今日果然成了”当然,这句话也可能是说赵匡义的。

    他老娘不知道谋反是灭门的死罪?《尚书•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老太太默认儿子谋反就应该有被灭门的觉悟!

    愿赌服输懂不懂?但人家就敢把全家人的性命押上去豪赌一把,而且还赌赢了!

    只可惜这次有咱们在,咱们不但作弊偷走了底牌还开了外挂……

    别只说柴荣攻陷楚州屠城、赵匡胤爱民不乱杀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