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虽说考古现战国时期已经“明”了齿轮,但除了梁令瓒的浑天仪和传说中的木牛流马以外,齿轮几乎没有在日常生活生产中运用过(后来在黄道婆的织布机上应该有应用)。而欧洲这一时期已经开始机械计时技术的探索,于十三世纪制作出原始的机械钟,虽说很原始、很笨重,但毕竟算得上一种明。 特别是机械方面。除了传说中的木牛流马外,几千年来几乎没有明过什么有用的东西,咱们那时候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东西,除了筷子还有什么是国人明的? 几千年的文明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知道用火,知道铁器、铜器的使用,结果导致了使之能接触到的原始森林都遭到毁灭性砍伐,看看从太空拍下的地球照片——全世界都是郁郁葱葱,只有中原及周边的秃斑就说明了一切。(当然也包括古楼兰、撒哈拉、埃及沙漠等古文明遗迹也是秃斑。) 王东林拿起一根周家兄弟车削的木花瓶问他们怎么测量直径,比划了半天他们终于明白,便拿起木尺量了一下。 他们的测量方法很原始,但也无意中用到了直角、平行线等原理——两根光滑的木条夹住被测量物件,拿尺子测量两木条间距离。 测量圆孔直径就不用说了——直接拿尺子目测,误差肯定很大。 不过这些真不能怪他们,日常生活中制作的东西这精度足够用了。说句不中听的话,就是说传统木工的精度和机械加工精度几乎不是一个概念。 虽说木尺制作很精细,刻度也很均匀,但仅仅用直尺来测量圆柱形器物误差还是很大的。王东林知道了他们这些匠师不仅没有见过王莽时代的卡尺,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否则早就山寨出来了。 王东林拿出一把营地自造的卡尺测量木花瓶,并给周家兄弟师范了测量圆孔等测量内外径方法,然后把随船带来的几把自造的不锈钢尺和卡尺送给了周家兄弟,并邀请他们到石门镇营地参观,希望能进一步开拓他们的视野。 周家兄弟看着精铁打造的精致尺子非常激动,表示愿意前往,甚至四兄弟一起跪下希望拜王东林为师。 得知他们前往石门镇学艺不但不需“学费”,管吃管住甚至还可能会有工钱,便只留下一个看护磨房的伙计,其余几个徒弟一起带着前往石门镇学艺。 对讲机通知逛街的家眷回船后他们启程离开长安。 庚戌(十一)六点才回到石门镇。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