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五章 尽逐宦官-《崇祯:重征天下》


    第(2/3)页

    朱由检只是冷酷地一笑,又对李来亨道:"领人去各宫各处,护送所有宦官出宫,不要惊扰了其他人."

    李来亨领命而去,不多时,紫禁城各处都隐隐传来太监特有的公鸭嗓哭声.朱由检却好整以暇地往龙椅上一靠,轻描淡写地道:"众卿,继续奏事吧!"

    这时朝臣们才渐渐从极度震惊中反应过来.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皇帝召各地镇守太监入宫,原来就是为了将所有宦官全部赶出宫去,废除宦官制度!

    自大明开国以来,宦官在政治制度中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文臣集团异常强大,甚至强大到可以削弱和对抗皇权的程度,皇帝又不都像太祖朱元璋那样强势和勤政,往往被文臣集团所胁迫,在"君权"与"相权"之争中败下阵来.

    所以皇帝在无奈之下,便扶植宦官势力对付文官集团.因为宦官大多没有文化,又是阉人不可能造反,只能依附于皇帝而存在,皇帝认为他们比文臣要更为忠心.而且皇帝自幼生于深宫之中,整天与太监们厮混,自然从感情上对他们也较为亲近.

    于是太监们便在皇帝有意无意的纵容下,逐渐掌握朝政大权.其中最有标志性的,就是司礼监掌管批红,可与内阁,六部分庭抗礼;东厂可侦缉,拿问百官,凌驾于一切政府机构之上.

    对此文官集团当然不甘接受,纵观整个明朝,几乎就是一场文官与宦官的斗争史.在这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中,宦官集团由于有皇帝的暗中支持,多次占得上风.又由于太监本身素质较低,贪婪无比,常打着为皇帝办差的旗号谋取自己的私利,这两百年间,还出过几个权倾朝野,祸国殃民的超级太监.

    比如正统年间的太监王振,正是在他的怂恿下,明英宗朱祁镇贸然御驾亲征也先.结果王振瞎指挥一气,愣是让明军三大营全军覆没,英宗被俘,这即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又如成化年间的太监汪直,提督西厂,又统领京师"十二团营",开了宦官掌管禁军的先河.由于其权倾朝野,还发生过有人冒充他招摇撞骗十余省,到处视察,审案甚至练兵之事,居然无人敢问,可见其本人权力大到什么程度.

    再如正德年间的太监刘瑾,勾结其他七名太监,号称"八虎",利用皇帝朱厚照贪玩的特点,逐渐将大权揽于手中,有"立地皇帝"之称.后来被皇帝发觉,从其府中抄出金银数百万两,可见其贪污之烈.

    而最近的活生生的例子,就是"九千岁"魏忠贤了.堂堂东林党数百官员被他害得或死或贬,朝政被他玩弄于掌股之上,若不是崇祯皇帝以雷霆手段将其扳倒,还不知道他要为祸到几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