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一章 报纸的意义-《崇祯:重征天下》


    第(1/3)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www.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m.

    李标与朱由检争论了半日,不但无法说服皇帝,自己反而理屈词穷.最后朱由检用两句话打发了他:"《大明律》不是没有规定不许平民办报纸么?法无禁止即可为,再说一份小小的报纸,哪里值得李大人这样大动肝火.就这样吧,朕还有不少奏章要批红呢!"

    被轰出来以后,李标急忙返回内阁,将与皇帝交涉的结果告诉众阁臣.

    内阁成员对这件事看法也不尽相同,像孙承宗,王在晋,袁可立等人,都和朱由检一个腔调,认为不必对民间的一份报纸太过在意.

    而像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吴伟业等比较年轻的中书舍人,则对报纸的出现抱支持态度.

    而东林系大臣的内部意见也不太统一.除了李标这样的坚决反对派以外,有不少人对报纸本身并不赞成,但因为主编是陈圆圆,不由自主地就心有所向.

    散朝之后,东林党人又在首辅韩爌府中聚会讨论此事,最后还是钱龙锡的一番见解得到众人的赞同.

    钱龙锡认为,想将报纸取缔,一则于法无据,二则很明显陈圆圆得到了皇帝的支持,所以根本无法取缔.

    至于皇帝支持陈圆圆办报纸的原因,恐怕并非是怜香惜玉那么简单,而是打算利用报纸影响民间舆论,再用民间舆论影响朝政.比如李来亨收复重庆这件事,如果满大街上都是一片赞誉之声,阁臣还以二将不等监军擅自行动为由予以责难,皇帝就可以把民意搬出来压大臣.

    因此,必须对民间舆论加以控制.既然无法取缔陈圆圆的报纸,那么东林党人完全可以自己也办报纸,用数量压倒陈圆圆.那时民间舆论也被东林党所掌握,皇帝就不好一意孤行了.

    众人均认为钱龙锡的计策妙极,心想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东林党人个个都是笔杆子,写文章骂人那是拿手好戏,只要报纸付印,还不得把那个"亭林"用唾沫淹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