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第263章 银子没用了-《从良种田纪事》
第(2/3)页
程一针收粮的途径和清露是完全不同的,本朝律例,举人田产免税的数量没有上限,为了享受这种待遇,很多宗族都把全族的田产挂在仅有的一个或几个举人老爷名下,有时连外姓人也这么做。
至于那些有功名有官身的人本身,无一不是田产不少的大地主,清露记得这在历史书上叫做“土地兼并”。
对这些不缺银子的人来说,粮食是收不上来的,所以清露才想到了这个换的法子。
清露欺负的不仅是程一针一个人,从这以后,凡是和她以及秦怀恩有生意来往的人,都收到了清露以粮食付账的通知,以至于在短短的几天内,清露又收上来了价值一万五千多两银子的粮食,可比她的大车队快多了。
这其中,既有真的要和清露结账的,又有为了“讨好”清露主动送来的,比如曲少东家和开酒楼的赵东家。
曲少东家是吉安县的名门望族,几代人的积累下来,田产自然不少,都是按照顷来计算的(本朝一顷等于两百亩),今年庄子上的粮除了留着自家吃,一点都没给相熟的粮铺子,而是给了清露,这还不算,他还特地从外面打招呼买了一些。
因为曲少东家想要清露记住他的“好”,他的粮连程一针都不给,害得欠清露银子最多的程一针,只得从旁人那里收,因此抱怨了很久。
赵东家的情况和曲少东家大致相同,他刚刚成为专门收购秦怀恩野味的大客户,正是要好好表现的时候,干脆给清露来了个预付,而且他本身就是做饮食生意的,就算名下的田产远远不如曲少东家多,可人家的进货渠道还是相当成熟的,所以送起粮来也非常猛烈。
对此,清露相当乐于接受,巨大的贫富差异,让她很明白,别说是粮价上涨两倍了,就是涨上个十倍八倍的,这些人也绝对不会饿肚子,损失点银子又怎么了?她这算是变相地劫富济贫了,再说,她又不是没给他们回馈!
从成亲隔天决定收粮开始,在短短的二十来天的时间内,清露“砍了三板斧”,用常人难以想像的速度和手段,抢在秋收结束后的一个月内,收购了大量的粮食,以至于在清露收手的当天,栓子就跑回来报告,“太太,粮食涨价了!”
清露轻笑,“我都折腾成这样了,粮食若是再不涨价,那就有鬼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