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原因?作为一个学生,在教室上,天大地大,学习最大。 有天大的事,你可以不来,但来了,那些琐事就不是你能在课堂上走神的原因。” 见林天还想狡辩,老教授心中对这个学生的印象更差了几分。 同时心里打定主意,任你巧舌如簧,我自不会给你半分留下的机会。 杀鸡儆猴,林天,就是老教授找出来维护自己威严的鸡。 只是,已经有无数先贤用悲惨的经历证实过,但凡立flag的,基本上都悲剧了。 老教授刚刚在心里立flag,就见林天微微一笑,眼都不眨一下,就已经找好了对策。 “自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说明韶乐真的太美妙了。这个典故,很能代表我刚刚的心情。” 老教授一听林天引经据典,一开口就引用《论语》,不觉点了点头,脸色稍缓。 “那和你在我的课上走神,有什么关系吗?” “刚听教授讲《易》,此部承载了过去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为儒家重要典籍之一。 闻教授讲《易》,由卜筮之术上升到哲学高度。 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万物之情;究天人之际,探索宇宙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大道理,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 此天人之学,为中国传统文化之基础,一切学术思想的根源。 教授......” 面含微笑,给人如沐春风。 林天侃侃而谈,从《易经》的概要,谈到《易经》的地位,再结合老教授方才所言,深入浅出,每每能说出令老教授惊讶,细思却觉得很有道理的言论。 就这样,一人说,众人听,转眼过去了十多分钟。 在教授与一种同学意犹未尽的表情中,林天做出了《易》为道理之根本的归纳,并做出了“因教授所讲于他,如韶乐于孔子,引起他的共鸣,才会因悠然神往偶有所思而神游物外”的总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