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州试-《大宋燕王》


    第(2/3)页

    此次礼部主导下发调阅令,便是防止由于匆忙举办科举,州试、省试不能有效管控,让心术不正之人钻了空子,折了朝廷的颜面。

    这次举办科举,皇帝赵昚极为重视,因为这是迁都以来第一次举行科举,也是中断近四十年后,汴京开科举,所以特令宰相史浩亲自主持此事。

    科考舞弊,历来都很难根除,更不用说在几十年没有科举,又疏于管理的江北。

    史浩在跟赵昚表达了州试、省试极有可能存在舞弊的可能性,按目前朝廷对地方的治理情况又难以管控的现实之后,赵昚想起了杨丛义跟他提过的情报网和秘谍,于是便提议史浩去问问杨丛义的建议,看他有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

    史浩带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去了一趟枢密院,向杨丛义说明来意。

    原本杨丛义直接回复没有办法,但在史浩说明是皇帝建议他来求个办法,让他如论如何帮个忙之后,杨丛义这才好好考虑,并跟史浩一起研究探讨了州试、省试考生人选的问题。

    最终他们商讨出了一个还算行的通的办法,在呈报皇帝同意之后,派遣大宋最为特殊的精武军代替吏员,携带调阅令分赴江北各州各府。

    之所以选定精武军,首先因为它是一支组建超过七年的骑兵部队,且战功卓著。

    其次是因为精武军全军,从上到下所有人都识图识字,拿着地图绝对不会跑错路。

    其三,也是最关键的原因,精武军的纪律绝对严明。

    这支精武军当初是跟杨丛义一起从大名府赶到兴仁府的,听说了这支精武军的功勋事迹后,就被赵昚收为天子禁军,随后在杨丛义的提议下,就一直驻守在兴仁府和汴京之间的兰阳县,拱卫京师。

    常驻兰阳县后,精武军的规模也从原先的五千人,每年慢慢扩增到如今的八千人。

    为执行这次州试督查任务,精武军整整调拨了五千余人,但他们没有赶去汴京听令,而是主持此次科举的宰相史浩带着调阅令亲自到了兰阳县精武军驻地,而杨丛义为避嫌,没有离京同行。

    此次州试督查任务要点,先有史浩详细向精武军统制讲明,而后由精武军将官、校官依次向下传达,直至接受任务的每一名普通士兵,最后史浩随即挑选士兵进行考查,确保执行任务的每一个人都了解任务内容和要点。

    史浩留下调阅令后,便离开了精武军驻地,哪一队禁军去往何处他并不知道,也不必参与,根据精武军统制的说法,临离开前,所有禁军,包括他自己都不知道哪些人会去哪里,因为最终执行任务的时候,数百张调阅令随机分发。

    该怎么做,调阅令上写的清清楚楚。

    而眼前的禁军小队,又代表着皇帝和朝廷的威严。

    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知州、知府们都没有选择,也没有拒绝的权力。

    交出州试前五名考生考卷,找来五名考生当场留下笔迹,并在考卷和笔迹上留下双手大拇指指印,随后考生脱掉鞋袜,由督查禁军亲自为每位考生测量身高,并记录下体貌特征,再有考生与禁军小队长共同签名按上大拇指指印。

    此过程走完,考生资料收集完毕,督查便算结束。

    各个禁军小队拿到完整考生资料的当天,便各催快马,向兰阳县精武军驻地赶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