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3现学现卖的去搭讪-《穿越之民国明珠》


    第(2/3)页

    普通的智商和能力,需要走一种大路。这样的大路,民国之前,就是科举之路。民国之后,叫做高考,有一句精辟的注解说,大学是人的第二种出身。

    反正无论死了的活着的,要概述一个人的生平履历,总是会说,他出身于一个xx的家庭,毕业于xx学校。

    一个工业化的社会,在大量普通工人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大量的中层管理人员。只好智力及格的文人都是有机会的,这是一条宽阔又平坦的大路子。

    整个小文人阶层突破职业的天花板,当然会引起波澜壮阔的变化来,但是纯粹的似是而非的理论,再写下去就要变成说明文了。所以就先换一个场景,讲一下世家的青年们吧。

    在华夏文人的价值观里,有一句普遍被认可的公理,叫做“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总的来说,文人们觉得自己读的四书五经,圣人言论,是一种可以通行世界的理论,又可以治理国家,又可以修理人体。

    在山东先生在医药上成名之后,华佗那本艰难晦涩的《青囊经》也被挖掘起来,文人们觉得自己也可以在医学一途上有所发展。山东先生虽然无法超越,追随和模仿一下总是可以的吧?

    然而不可以,文人们发现最简单的一项,山东先生制定的《处方药使用资格证》他们就考不过,尽管都是死记硬背。文科的思维和工科的思维也是有很大的不同。

    受了四书五经毒害太深,世界观已经定型的这一代文人是不行了,没有关系,他们还有下一代那!

    中国是青年人的中国,青年人将要创造未来的中国。青年们自己奋发努力或者在长辈的要求下奋发努力。

    某两位世家的青年,曾经在一个圈子的集会上看到这样的一幕场景。

    一个西装革履,油头粉面的青年,找一位名媛淑女搭讪,开头一句是:

    “小姐,你听说过山东先生吗?”

    那个小姐先是点头,然后再茫然四顾:

    “山东先生来了?”

    搭讪者昂首挺胸,每个毛孔都散发着自信:

    “先生没有来,不过,告诉你一个秘密,我真的是一个大人物哦!”

    名媛淑女做出一点有兴趣的样子来:

    “说说看!”

    “山东先生要求的所有资格证书,我都考试过关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