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以德报怨-《钢城十里青云路》


    第(2/3)页

    在大千世界中有许多禁区,如印尼的死亡之谷爪哇岛,如百慕大,都是你不可越雷池一步的;在生命世界中,也有许多禁区,如毒品,毒品就是人的百慕大、爪哇岛,你对它不可以有丝毫的侥幸。

    有句话叫:“一日吸毒,终生想毒,终生戒毒。”一旦吸上毒就很难戒掉,即便是戒毒了,戒毒后复吸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很少有人能戒毒成功的。在毒品面前人就像奴隶一样,所有彩色的梦想都失去了飞翔的翅膀,被毒魔吞噬。无论你认为自己有多么坚不可摧的意志,还是超出常人的毅力,在它面前均会变得苍白无力,不堪一击,毒品就是真正的死亡通行证!

    作为鑫隆特钢的副总,廖慧凯在北关县城也算是成功人士,地位显赫,家境优越。但是在钢厂上班的人,大都没日没夜,以厂为家。尤其是领导干部,虽说收入可观,但是基本上照顾不了家庭,更别说教育孩子了。所以同大多数父母一样,廖慧凯对孩子的愧疚大都用钱,用礼物来补齐。等廖慧凯知道他儿子吸毒时,他的毒瘾已经两年多了!

    他儿子廖秀青上初中后成绩就不好,所以家里也没有对他抱有多大的期望,越是这样越放松了对他的要求,何况她媳妇在家根本管不了。

    上高中以后就开始学会了逃课,和一群热情无比的“好朋友们”在社会上游荡,出入录像厅、电影院,时常夜不归宿;成了KTV、酒吧的常客,唱歌跳舞喝酒猜拳样样均沾;打游戏,玩台球,无一不精。在纸迷金醉、灯红酒绿的昏暗灯光下,他们卸下那身青春无邪的伪装,醉生梦死,夜夜笙歌。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结交的都是一些小混混,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其中就有吸毒的。那些狐朋狗友见他有钱,便引诱着他开始吸毒。年幼无知又恰逢青春叛逆,加上对毒品缺乏认知和警惕,在这些“好哥们、好姐妹”的怂恿下,在他们“耳濡目染”的影响下,在人生中最美好的年纪逐渐将灵魂出卖给了毒品这个恶魔,踏进了这个万劫不复的毒品圈子。

    吃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结果很快地上了瘾。一旦不吃它就抓耳挠腮无所适从,就头痛恶心、涕泪横流、万蚁噬心,那感觉就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法国作家、诗人科克托先生在其所著的《鸦片烟》一书中描绘了鸦片的罪恶本性:鸦片很有耐性,吸过一次鸦片的人肯定还会吸;鸦片懂得等待,一旦尝到了鸦片的滋味之后,没有鸦片而活下去是很难的。

    何况廖秀青本身就是一个自制力很差的人,一旦吸上毒,体会到了吸毒时飘飘欲仙的快感,便摆脱不了那种渴望,无论喜怒哀乐都想吸上一口。等高中毕业后他的毒瘾越来越大,私房钱已经不够花了,开始向家里要钱。

    一开始廖秀青说和朋友合伙做生意。父母信以为真,考不上大学这是唯一的出路啊,哪怕是赔点钱也是成长的经历,所以毫不犹疑地支持儿子的事业。廖秀青哪是做生意了?他骗来的钱当然都用原来吸毒。结果半年多下来,几十万打了水漂也没看到他做成什么生意,终于引起了廖慧凯的注意。

    这时廖慧凯还没意识到儿子是吸毒了,只认为他和一帮酒肉朋友吃喝玩乐,把钱造没了,生气之下便断了他的财路。断了他的财路不就是断了他的生路吗?一开始从他妈妈那儿、姐姐那儿骗点小钱,时间长了,他姐姐发现了,廖秀青吸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