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拐点-《重启1978》


    第(3/3)页

    张卫东在天才班的成绩并不突出,临近考试的这些天,他被赵君梅按住头留在教室填鸭学习,她的原话说:“我可丢不起那个人,你今年的考试要是挂科了,可能教育部都会来找我算账,说我毁了一个天才,你要给我争气点。”

    他们这个班的集体荣誉感几乎没有,十一位学生分别自己学习,见一面都很少,赵君梅琢磨着组织一场活动,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可是现在不是时候,马上期末考试了。

    埋头突击半个月,就是考试的时间,可能是因为年轻够专注,死记硬背的东西他基本都能记住,至于社会学专业知识,他的成绩就更突出,虽然比别的同学晚到一个多月。

    汪启南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张卫东惊喜万分,扑上去抱着他说:“汪叔,你怎么来了?”

    “我早就想来看咱们的北大天才了,快让我看看,变了没有。”

    “长高了。”看了好一会儿,他只激动得说了这三个字。

    13岁了,张卫东自己很注意身高,已经长到了一米六,在同龄人当中不算矮,上辈子只有一米七五,穿鞋要加增高垫,重来一次当然不能让悲剧重演。

    “汪叔,你脸色不好,要注意身体。”

    “我知道,咚咚,我听姚承乾说了,你帮了他大忙,他让我感谢你。”

    “汪叔,咱们还用得着客气,幸好你当初换掉了那个秘书,不然可能比姚承乾还要惨。”听到这里汪启南哈哈笑了,第一任秘书就是朵奇葩,怎么也不可能留到现在的。

    这次进京述职,汪启南得到的重要领导人的嘉奖,特区的工作得到了上面一致肯定。

    1982年,1983年,是郭嘉经济发展的重要拐点,民营企业不断冒头,义乌的小商品被很多人狠批,但是当地县长顶住上面的压力,不仅不阻止,反而拿出五十万建了小商品集散市场,在关键的时间,掌握了先机。

    后世的大佬都在这两年展开了原始积累,万科的老王开始帮人运玉米,山城的老牟拿了三百块出来创业,开启了属于他的传奇人生。

    而且,1983年开始,民营企业和计划经济体系产生碰撞,改革开放也会重新提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