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工为本-《唐朝小官人》
第(2/3)页
不过他还是寻来了杨务廉商议开拓洛口运河之事,因为在他看来,河南府既然已经答应,若是神策府却是踟蹰不前,不但误事不说,而且还要被人取笑。
杨务廉近来是风生水起,这厮这几年,当真是越来越了不得了。
从前在朝中任一个将作大匠,这名字是威风凛凛,不过说穿了,就是个大工匠,属于一个dǐng尖工头而已,在朝廷看来。这只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人物。可是自来了神策府,他才真正尝到了自己的技艺换来的好处,以前是修宫殿,现在呢,什么都管,神策府下属几十个治所,却因为神策府对于工程的倚重,以至于这本该不起眼的工房,如今却隐隐有和户房、商房、吏房争雄的样子。
现在的杨务廉,早就培养出了一群徒子徒孙。大大小小的工头,多达上百人,这些人都是他在无数次的实践和使唤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有的是跟着杨务廉混了几年的泥腿子,也有一些,是太平学的工学里挑拣出来的敏思好学之辈,所谓什么样的人带出什么样的人,杨务廉这个人但凡是遇到工程这种事,便总是专心致志。而且极善于思考,以至于他提拔的人,十有**,都有这样的品质。
当然。许多他带出来的人,据说私德都不怎么样,也饱受抨击。
好在王琚对杨务廉多有袒护,而杨务廉也是个护犊子的人。因而虽有人捶胸跌足,杨大工头和他的徒子徒孙们,却依旧是风生水起。
近来秦少游透出了口风。似乎有意要压一压风气,尤其是喝花酒、搏戏、贪赃之类的事,要好好查一查,而且还有意放权议事堂,让议事堂的人来查,这倒是让杨务廉收敛了不少。
大抵上,杨务廉是个很复杂的人,他是个实力派,对于建筑和工程,乃至于工具的应用,可谓无人能及。同时他很善于管理,并且确实调教出了一批骨干,而这些骨干所带来的风气其实对孟津的影响也是极大,同样的事,可能需要一百个匠人,可是一旦改进了工具,那么十个匠人就能完成,在实践之中,大家摸清了这个道理之后,也就开始往这个方向努力了。
杨务廉开了头,他改进滑轮,改进水车、风车,改进许多的工艺,下头的徒子徒孙,也每日都在琢磨如何能省时省力,其他的私人作坊从中受到了不小的启发,自然而然,也晓得如此方能节约成本,能赚大钱。
同时杨务廉极擅长于管理,一个大的工程,几千上万人一起动工,哪一个人在什么岗位,哪一个工期必须什么时候完成,这些都需要有精密的计算,否则极容易造成人力的浪费。而杨务廉做的就十分完美,几乎总是能让各种工匠犹如一台机器上的螺丝钉,最后总是能协调完成,不出什么差错和意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