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沧海横流(十二)-《一个人的甲午》
第(3/3)页
“少爷………”一旁的四叔对于杜怀川此举有些感到不放心,刚想开口说话,却被杜怀川以扬手打断了。
“四叔不必担心,皇上还没有回锦州,等皇上回来后,我自有办法,不会牵连到我们身上。”杜怀川肃然说道。
………………………………………………
此时在田庄台的光绪,除了忙于和三国公使周旋外,更多的目光也已经放到了千里之外的京城。
眼前的局面他心中当然有数,自己已经稳稳的占据了主动,即便是慈禧那里,现在也明显表示出了松动退让的态度。慈禧的想法并不奇怪,退让一步并不代表着妥协,甚至也不代表会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力,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然而面对满朝官员和各地督抚,光绪却一直都没有想好将来应该如何应对。
当初所以把刘坤一在山海关的两万余人,不露声色的全部调走,光绪也是为将来率新建陆军挥师入关奠定基础,避免朝廷用这两万多人挡着自己入京的通道,但是是否挥军入京,光绪却一直都拿不定主意。辽东辽南战事已经基本结束,他在田庄台迟迟没有回京的打算,也是为此。
以眼前的手中握着的军队,控制住京城内的局面,强行夺取朝政大权并不是很困难,但是这种方式的弊端却是显而易见的。日本人在山东半岛依然保持着足够的压力,国家迫在眉梢的危险并未真正解除,一旦在这样的时候采取武力的手段,国家很有可能会陷入内乱中,特别是在朝廷内部,那么多慈禧一手提拔的官员,难道一股脑都罢官去职?朝廷陷入瘫痪,朝政又如何能够施行?
国家绝不能乱,这是光绪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慈禧之所以如此痛快的就后退一步,其实也是看出了光绪在朝局中毫无实力,所以才敢于用这样的方式避免和光绪发生正面冲突,而从名分大义上牢牢的控制住光绪。但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手段,即便光绪回到京城后,慈禧归政于光绪,那也只是一个空架子。朝廷中的各种势力盘根错节,错综复杂,快刀斩乱麻固然可行,然而伤筋动骨却在所难免,而且后患无穷。倘若徐徐为之,自己通过田庄台一战建立起来的优势,恐怕也会慢慢被消耗殆尽。
一时之间,光绪也有些心乱如麻,虽然外表看起来镇定自若,其实内心却始终都无法找到一个平稳过渡,而且行之有效的办法出来。
就在光绪感到有些为难的时候,日本方面却通过外交渠道传递来一个讯息,拒绝了此前光绪向英国公使欧格讷提出的谈判条件,并且集中在山东的兵力,对威海发起了强攻。
威海若失,北洋舰队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失去了这支实力尚存的海军,将来中日之间的局面就很难了。这一刻,光绪再次陷入了内忧外患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