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纳米科技研究院-《迷失在星空》


    第(2/3)页

    受商业利益的驱动,纳米概念被炒得火热,甚至有些根本不沾边的行业,也宣传自己采用了纳米技术。

    纳米科技有六大分支即纳米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加工技术和纳米计量学,这种分类方法是1993年第一届国际纳米技术大会(intc)上确定的。

    抛开纯理论性的研究,纳米技术主要包括纳米级测量技术、纳米级表层物理力学性能的检测技术、纳米级加工技术、纳米粒子的制备技术、纳米材料、纳米生物学技术、纳米组装技术等。

    就概念来说,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大名鼎鼎的分子纳米技术,由花旗国科学家德雷克斯勒博士在《创造的机器》一书中提出。该技术发展成熟后,可以使组合分子的机器实用化,从而可以任意组合和制造所需要的分子。

    分子纳米组合机在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但这样做是否值得,纳米科技研究院的研究员们争论不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组合机的成本会很高,作为民用技术使用的可能性极低。原因很简单,不划算和维护需要专业人员。

    分子纳米组合机研究所,是纳米科技研究院两年前建立的机构,这个研究所的任务就是研发分子纳米组合机所需要的相关技术,扫平通往成熟组合机制造道路上的所有障碍。

    这台梦幻机器暂时没法做出来,纳米研究院和应用物理研究院合作研发出了实用的原子硬盘,将前期的高端研究成果都转化为实用产品。

    第二种是纳米加工技术,也就是通过纳米级精度的“加工”来人工形成纳米大小结构的技术。

    纳米光刻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是公司的重要财源。纳米级加工,是未来的精加工方向之一,无论是人工智能领域还是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都需要用到这种设备,

    第三种是纳米生物计算机技术,dna分子计算机和细胞生物计算机是主要的发展方向。公司的生物芯片就采用了前期研发出来的纳米生物技术和前沿医学技术。

    这三大概念的实现都需要时间,纳米科技研究院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能源和材料的纳米化制备上。

    能源方面,碳纳米管研究的成果顺利应用于物理蓄电池、化学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上,各种材料的纳米化性能研究也十分深入。

    激光连续制备碳纳米管工艺经过长达八年的研发,终于成功地将成本降至可接受的程度,让碳纳米管不再是一种昂贵的玩具。

    材料的纳米化制备上,主要和材料研究院通力合作,研发了数十种适合大规模生产的轻质高强度合金材料。

    纯石墨烯方面,这些年来研究的进度一直不快。阿克曼觉得这东西有些不靠谱,他不相信在地球上能找到越薄强度越高的物质,这简直是颠覆人的认知观念,也不符合常识。至于当初nb奖怎么评上的,他不关心,就是固执地认为纯石墨烯不够资格得nb奖,再说nb奖也不是没有出过笑话。

    研究院制备纯石墨烯薄片的工艺很成熟,这是从碳纳米管项目上延伸过来的。薄片缺陷检测技术难度极高,这是纯石墨烯的一大缺点,石墨烯检测项目组花了三年的时间才研发出相关的分选及检测技术。

    研究员们做了大量的实验,理论上进步很快,但实际应用技术开发却相反。

    纯石墨烯的“软模式”硬度一直为人所争议,阿克曼认为纯石墨烯薄片组合起来后,它们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将完全不同,不复单层纯石墨烯的高强度和高硬度。他主要研究纯石墨烯在太阳能电池和传感器领域的应用,不愿意把精力花在薄片组合的性能研究方面,他的副手跟他的观点有些不同,自顾自地研究纯石墨烯薄片合金。

    上个月多个项目组拿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些在周奇森的意料之中,但有些却让他感到意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