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将蒙古拖入商品经济-《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2/3)页

    但是蒙古人的特产并不是只有马匹,而需求的商品也并不是只有茶叶。于是那些皮货、羊毛之类的东西,都被晋商用极地的价格换走。最值钱的就是马匹了。但价格也只是比明王朝官方的定价要高,实际上也高不到哪里去。

    对于蒙古的特产收购价格,以及明王朝的商品出售价格都很满意的林丹汗,唯一不满意的就是马匹的售价,以及明王朝出售的钢铁军事装备的价格。

    “上上马一匹最少要30两,不可能再低了。”林丹汗大喊道,大明使者则讨价还价,道:“最高25两,再高我们就承受不起了。而且大汗您应该知道,我们那些商品价格降低后。25两银子可以买现在超过40两的商品。”

    “本汗说30就是30。”林丹汗坚持道。

    “要不这样,我们双方各退一步。价钱折中,27.5两如何?要知道我们大明,并非是只能从蒙古购买马匹,叶尔羌和乌思藏都愿意向我大明出售战马,我们采购的数量暂时也只定为3万匹。”大明使者提议道,林丹汗顿了几秒,无奈道:“好吧!那就是27.5两。”

    战马价格很快就商定了下来,下马一匹10两,中马一匹15两,上马一匹20两。除了要购买战马之外,不能作为战马的下马,以及有了优质战马,而不会采用的中马,则将大量贸易,没有贸易上限。

    北直隶当前到处修路,并且制造重型马车用于运输,都需要大量的马匹用于运输,那些下马、中马显然非常适合。

    同时马匹还能用来耕地什么的,如果能将蒙古马匹商品化进行交易,对大明的生产力提高还是挺高的。大明虽然到处都能养马,但是商品化马匹的数量确实不足。

    在马匹商品化的同时,大明也向蒙古出售粮食。

    因为蒙古人一旦扩大马匹的放养规模,必然要减少牛羊的放养数量,对粮食将产生一定的需求。

    在战马的交易量上,林丹汗也接受了每年三万匹的数量。蒙古不缺草场,如果能从大明买到粮食,扩大马匹的饲养规模是完全可行的。而且蒙古四十万成年男丁,现存的战马数量还是足够支撑这样的交易规模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