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 奇门遁甲-《九郎资料集》


    第(3/3)页

    八尾——治图五行属木,会泄耗水的力量,水气被泄,作不利论。

    九尾——河图五行属金,可以生旺水的力量,水气加强财自旺,吉利。

    十尾——河图五行属土,可以加强水的力量,水为旺财之气,故作吉论。

    从河图与洛书的配合,养鱼最吉利的数目便是一尾、四尾、六尾及九尾,各位希望利用养鱼作布局催财者要多加注意。

    至於安放鱼缸的位置,有几点禁忌是要留意的:

    1、鱼缸宜放住宅阴方

    方位阴阳所属,以南、南、西南等四方位属阳;西、西北、北等方位属阴。自然环境的阳方要见到山和树木,住宅内的阳方要有傢私杂物;相反来说,自然环境的阴方要见到河流,而住宅内的阴方,应该是通道和鱼缸的划分和布置。

    2、鱼缸不应放在神像之下,特别是刲神或福、禄、寿三像,否则容易破财。

    3、鱼缸不应对正厨房炉灶,假如厨房门、炉灶、鱼缸成一直线,则更为不妙。这等於厨房内水喉和炉灶相对一样,犯了水火相沖的大忌,对於宅内各人的健康极为不利。

    4、鱼缸不宜太高,如果位置过高以离地面超过四尺,无论坐下或站立,很容易有灭顶之势,这自然凶多吉少了。

    至於养鱼的数目和颜色也要讲究的。通常数目以四、七、九数为最合。四和九是先天的金数,七是后天的总金数。颜色方面,多数取红、白、黑为吉色。而我较喜欢六红一黑,红作金,黑作水。金能生水,水能旺水。一**成先天水数,是很富吉祥意义的。

    其他的催财装置有:

    风水和 雾化盆景

    五行生克与天干地支----

    >曰: "......五行者, 金木水火土, 更贵更贱, 以知生死, 以决成败."

    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五行相生含义:

    木生火, 是因为木性温暖, 火隐伏其中, 钻木而生火, 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 是因为火灼热, 所以能够焚烧木, 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 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 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 依附着山, 津润而生, 聚土成山, 有山必生石, 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 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 金靠水生, 销锻金也可变为水, 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 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 所以水生木.

    五行相克含义:

    是因为天地之性

    众胜寡, 故水胜火.

    精胜坚, 故火胜金.

    刚胜柔, 故金胜木.

    专胜散, 故木胜土.

    实胜虚, 故土胜水.

    五行生克制化宜忌:

    金: 金旺得火, 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强金得水, 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 木多金缺; 木弱逢金, 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 土多金埋;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火: 火旺得水, 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强火得土, 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 金多火熄; 金弱遇火, 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 木多火炽;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水: 水旺得土, 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强水得木, 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 火多水干; 火弱遇水, 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 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土: 土旺得水, 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强土得金, 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 水多土流; 水弱逢土, 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 火多土焦;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木: 木旺得金, 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强木得火, 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 土多木折; 土弱逢木, 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 水多木漂;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天干、地支为黄帝时代之大挠氏所创作,用以作历书,以黄帝登基之日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六十组天干地支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六 十 甲 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天 干 有 十 个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 | | | | | | | | |

    木 木 火 火 土 土 金 金 水 水

    东 东 南 南 中 中 西 西 北 北

    地 支 有 十 二 个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 | | | | | | | | | | |

    水 土 木 木 土 火 火 土 金 金 土 水

    北 中 东 东 中 南 南 中 西 西 中 北

    干合及地支**

    干 合

    甲木和己土干合为土,称为甲己合土

    乙木和庚金干合为金,称为乙庚合金

    丙火和辛金干合为水,称为丙辛合水

    丁火和壬水干合为木,称为丁壬合木

    戊土和癸水干合为火,称为戊癸合火

    地 支 六 合

    子丑合土

    寅亥合木

    卯戌合火

    午未合火

    酉辰合金

    巳申合水

    化金 化水 化木 化火 化土

    地支** 酉辰 巳申 寅亥 卯戌、午未 子丑

    地支会局 巳酉丑 申子辰 亥卯未 寅午戌 -

    地支方局 申酉戌 亥子丑 寅卯辰 巳午未 辰戌丑未

    暗合 卯申 - 午亥 - -

    拱会局 巳丑拱酉 申辰拱子 亥未拱卯 寅戌拱午 -

    拱方局 申戌拱酉 亥丑拱子 寅辰拱卯 巳未拱午 -

    拱库气 子寅拱丑 卯巳拱辰 午申拱未 酉亥拱戌 -

    丑为金库 辰为水库 未为木库 戌为火库 -

    乾、坤、巽、震、坎、离、艮、兑八卦分别代表

    天、地、风、雷、水、火、山、泽

    八卦:

    一:乾 二:兑 三:离 四:震 五:巽 六:坎 七:艮 八:坤

    卦象:

    乾三连 坤六断 艮覆碗 兑上缺 震仰盂 巽下断 坎中满 离中虚

    八卦与五行:

    乾兑属金 坤艮属土 震巽属木 坎属水 离属火

    八卦属性:

    乾父 坤母 兑少女 离中女 巽长女 艮少男 坎中男 震长男

    八卦方向:

    乾西北 坎北 艮东北 震东 巽东南 离南 坤西南 兑西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

    天干地支相当于树干和树叶。它们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整体。中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互联叫做“天干”;“地”和“支”互联叫做“地支”,合起来就是“天干地支”。

    天干有十个字,依次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

    地支有十二个字,依次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为“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原始意义,有这样有趣的说法:

    1。天干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乙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着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

    2。地支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

    (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开始萌生。

    (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

    (酉)老也,犹也,万物到这时都犹缩收敛。

    (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

    (亥)劾也,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

    自秦焚典策,惟易以卜筮之书,仅得不毁。汉除挟书之律,易经始置博士,而焦京田孟之属,大多以灼揲占验为能,遂使圣神授受三古奥奇,或与风角乌情视为小说家言,而易流为卜筮之书。逮后伯阳魏氏,始合三易,作《参同契》一书,抉羲、农、姬,孔之义蕴,衍河、洛图象之精深,人勰以天察之道而愈明,物性其情,验之身而益著。然其称物?��脑7惿睿�笙筒徊臁s只蛞运揭庀啻В�熘乱焖捣淦穑��曰瓢淄履晌�拢��子至魑�抖戎�椤?

    悟元道人者,金城棲云山之肥遁士也。其生平著述《三易注略》若干卷,余既序而传之矣。兹复出其《周易阐真》一编,索余为识其著书之由。盖道人以蚤年始学隐迹黄冠,神解超超,道心夙契。后遇龛谷老人,弥分邪正之源。又值仙留丈,尽抉元真之秘,以为丹道即易道也,圣道即仙道也。

    易非卜筮炼度之书,实皆穷理、尽性、至命之学也。于是述伯阳之遗义,参神圣之蕴奇,取其龙蛇铅汞之法,验以爻系图象之说,别其劣歧,归于宗主,其辞约、其义繁、其文浅、其指深,取类极迩,而见道甚远,其身心性命之功,殆不谬乎。吾儒之为之者,呜呼!若道人者,庶可与言易哉!

    《易》曰,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今以道人之书观之,元微香邈,与道大适,不必标奇领异而已。得易之简能之妙,所谓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彼执金堤水防之言,务熊经鸟伸之术,其于伯阳氏之书,犹未升其堂而哜其胔也,何足以尽易之蕴乎!

    昔唐道士王远知,著有《易总》,忽一日,雷电晦冥,似有神物取去。今道人此书,当敏慎护持,勿尽泄造化之秘藏,致烦丁甲也。

    嘉庆庚申夏梁溪杨芳灿序

    易理阐真序

    丹经之由,始于后汉魏伯阳真人。真人成道后,怜世之学人惑于旁门邪说,不知圣贤大道,每多空空一世,到老无成,遂准易道而作《参同契》,以明性命源流、阴阳真假、修持法则、功夫次序。托物取象,譬语多端,以性命、阴阳、刚柔谓之药物;以修持功夫次序谓之火候;以修持功夫不缺谓之锻炼;以勇猛精进谓之武火;以从容渐入谓之文火;以阴阳、刚柔、中正谓之结丹;以阴阳混成、刚柔悉化谓之丹熟;以无声无臭、神化不测谓之脱丹。其寓意亦如周易,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始有金丹之名、丹法之说、修特性命之理。

    《参同》一出,详明其备,大露天机矣。后之了道群真,皆祖《参同》譬象,各作丹经,发《参同》所末发,详而又详,明而又明,性命之理无余蕴矣。其如书愈多,而人愈感,后学之人不得真传,直以譬象为真实,或以坎离为心肾,或以震兑为肺肝,或以屯蒙为子午抽添,或以复姤为心肾气生,或以既济为心肾交合,甚至以阴阳为男女,以彼我为采战,以煆炼为炉火,以金丹为服食,以有为为搬运,以无为为空寂,皆认后天有形、有象之物,不知先天无形、无象之真,以一盲而引众盲�衩还湃硕仁乐�判囊印?

    予自童子时,即知有此一大事因缘,留心参学,所遇缁黄,皆不出上行议论,彼时亦以为然,不敢非之,后遇龛谷老人,即分邪正,复遇仙留丈人,群疑尽失,始知丹道即易道,圣道即仙道。易非卜筮之书,乃穷理、尽性、至命之学也。

    予不敢自私,爰于《三易注略》之后,体二师之旨,述伯阳之意,尽将丹法寓于周易图卦系辞之中,略譬象而就实义,去奥语而取常言,直指何者为药物,何者为火候,何者为进阳,何者为退阴,何者为下手,何者为止足,何者为煅炼,何者为温养,何者为结丹,何者为脱丹,何者为先天,何者为后天,何者为有为,何者为无为,何者为逆运,何者为顺行。其图象、卦象、爻象,细为分析,通部分作二股,一进阳,一运阴,承上起下,一气贯串,使学者易于阅看。

    至于十翼,乃宣圣直言其理,学者自能推求,故余不及注,惟取大象传、杂卦传,略释数语,以备参考。其中重复语,亦如周易重复象,虽有重复语,并无重复意,书成之后,名曰《易理阐真》,乃阐其修持性命之真耳。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其远,则不御,以言其迩,则静而正;以言其天地之间,则备矣。所以,开物成务,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无所不包,无所不该,讵可就一事而论哉!然其归根处,总以穷理,尽性、至命为学。

    阐真者,即阐其穷理之真,尽性之真、至命之真。先穷性命之理,后了性命之功,性命俱了,浑热天理,复见本来面目。在儒,则谓之明善复初;在道,则谓之还原返本。再加向上功夫,阴阳混化,无声无臭。在儒,则谓义精仁熟。至诚如神;在道,则为九还七返,形神俱妙。金丹之道尽,性命之功毕。

    予之意如是,古来群真之意亦如是,即伯阳参同之意亦无不如是也。

    时 大清嘉庆三年岁次戊午春王正月元宵节,素朴散人梧元子刘一明自序于自在窝中。

    周易阐真卷首

    栖云山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体述

    门人冲和张阳全校阅

    后学刘卜云重刊

    古河图

    先天阳五行

    后天阴五行

    生初阴阳五行混合

    河图

    河图者,五行顺行,自然无为之道也。伏羲时,有龙马出孟河,其背有点,二七在前,一六在后,三八在左,四九在右,五十在中。其位五象五行,一六在后,象北方壬癸水;二七在前,象南方丙丁火;三八在左,象东方甲乙木;四九在右,象西方庚辛金;五十在中,象中央戊己土。中五点,又象太极含四象;中一点,又象太极含一气。虽五十五点,其实二五,二五其实一五,一五总是中一。因其有五行,故分五点,因其五行有阴阳,故又积为十点,因其五行各有阴阳,故又积为五十五点。

    孔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盖天地造化之道,不过一个阳五行,一个阴五行,一生一成而已。虽分五行,而实一阴一阳运用之,虽阴阳运用,而实一气来往运用之。故其象: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又生金。从中而始,从中而终。始之终之,无非一气,无非一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即土宫中和合四象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即四象在外一气流行也。中者,和也、一气也,总是太极也。惟人也,秉天地阴阳五行之气而生身,身中即具此阴阳五行之气。但此五行有先天有后天,先天五行属阳,后天五行属阴,一三五七九,阳五行,先天也;二四六八十,阴五行,后天也。以先天而论,一为元精,属水,为壬水;三为元性,属木,为甲木;五为元气,属士,为戊土;七为元神,属火,为丙火;九为元情,属金,为庚金,此五元也。五元既具,五德即于此而寓之。

    五德者,仁、义、礼、智、信也。

    元精者,不精之精,其体纯粹,发而为智。

    无神者,不神之神,其体圆通,发而为礼。

    元性者,无性之性,其体柔慈,发而为仁。

    元情者,无情之情,其体刚烈,发而为义。

    元气者,无气之气,其体纯一,发而为信。

    五元者,五行之气。

    五德者,五行之性。

    五元、五德生于先天,藏于后天,当人在胞胎之中,混混饨饨,一气混沦,形迹未见,其理已具,所谓未生出者,如图中五五点攒于一处。

    太极之象,古人教人穷取父母未生以前面目者,即此也。以其事在未生身以前,故谓先天。以后天而论,二为识神,属火,为丁火;四为鬼魄,属金,为辛金;六为浊精,属水,为癸水;八为游魂,属木,为乙木;十为妄意,属土,为己土,此五物也。五物既具,五贼即于此而寓之。

    五贼者,喜、怒、哀、乐、欲也;游魂主生,其性善,感则生喜;鬼魂主死,其性恶,感则生怒;识神至灵,其性贪,感则生乐;浊精至浮,其性痴,感则生哀;妄意至动,其性乱,感则生欲。但后天五物、五贼,虽是五行所化,其中犹有分别,五物之中,精、神、意皆后起,虽魂、魄最先,魂更先于魄也。

    魂者,历劫轮回之种子,为人为鬼是他,为圣为贤是他,为善为恶也是他,被毛戴角也是他,身未生时他先来,气未绝时他先去。当人破胞出头之时,哇的一声,即魂入窍之时,魂一入窍,受后天木气与先天元性相合,假依真存,故婴儿落地时无声者,不成。以其游魂未入,虽有元性,不能独存,假借真存,真亦借假而留也。

    至于魄者,借血气之灵,受金气而凝结,生后七七四十九日而始全,死后七七四十九日而始灭,世俗亡人,七七四十九日之期,正为此耳。

    魂之为物,迁移不定,离此去彼,离彼来此,轮回不息,历劫不坏,魄则随身而有无之。识神虽受火气而生,亦魂之所出;浊精虽受水气而生,亦魄之所摄。

    意者,思虑动作,所以役使精神魂魄四物者也。五物、五贼,皆是生身以后所有,所谓已生出者也。以其事在生身以后,故谓后天。

    至于心、肝、脾、肺、肾,浊而有形,又不在此例矣。有生之初,后天五行与先天五行,两而合一,五物为五元所统摄,五贼为五德所制伏,一举一动,皆先天主宰,后天不过为役从耳。故婴儿无识无知之时,至善无恶,仁之至矣。仁即元性之见端也,人我两忘,义之至也;义即元情之见端也,声色不迷,智之至矣;智即元精之见端也,心气和平,礼之至矣;礼即元神之见端也,诚一不二,信之至矣;信即元气之见端也。静之则为五元,动之则为五德,动静皆是先天用事,间有喜、怒、哀、乐之迹,俱出无心,喜而不留,怒而不迁,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和也,是谓无欲。无欲则精、神、魂、魄、意,各安其位,听其先天主宰。

    先天、后天,阴阳相交,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或先天动而后天成,或后天动而先天成,真不离假,假不离真,真赖假以全,假赖真而存,浑然一气,无伤无损,圆成具足,如图之五行。阴阳同居,一气流行之象。古人教人穷取娘生面者,即在此也。

    即其二八之年,先天气足,阳极而阴潜生,交于后天,于是魂魄不定,识神起而精窍开,意乱心迷,五物并兴,五贼相戕,五元五德,渐次剥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阴气纯而阳气尽,不死岂能乎?此顺则生人之道也。惟圣人有先天之学,能于先天未极之时而保阳,于后天将生之时而退阴,借后天养先天,以先天化后天,行无为之道,直入圣基。

    无为之道,乃不外此河图妙理,河图自中而生阴阳五行,即生人顺生之道也。河图五行,阴阳相合,一气浑然,即生圣逆运之道也。逆运非返还之谓,乃逆藏五行,归于中黄太极,复见父母未生以前面目耳。

    孟子曰:仁义理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现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盖心为一身之主,具有仁义理智之德,以一心而运仁义礼智,纯是天真,五物五贼,皆顺听其命,五行攒簇,四象和合,性即是命,命即是性,性命一家,阴阳浑化,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根心生色,不言而喻,自然而然也.但此心,非肉团之顽心,乃天地之心,五行不到,四大不着,所谓元牝之门者是也。无方所、无定位,拟之则失,议之则非,不可以言传,不可以笔肖。开阖有时,动静自如,不偏不倚,至虚至灵,强而名之,太极是也,强而图之,这个○是也,即河图中之一点。因其此心为天地之根,为性命之源,后之高明者,强图以连环样(图)使人自醒自悟,以神契之耳。

    是心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三千大千容不得他,释氏五千四十八卷藏经,说不像他;儒家六经四书,论不及他;道家丹经子书,千帙万卷,形容不尽他。以言其无,则又活活泼泼;以言其有,则又杳杳冥冥。有无不立,动静不拘。有此心,则出死入生;失此心,则出生入死。生之死之,只在此心得失之间耳。

    仁义礼智根于心,根于此心也。此心内有五行之气,而无五行之质,藏于五行之中,而不落于五行,本于父母未生之前,现于父母既生以后,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所以主宰乎仁义礼智之德。仁义礼智,皆此心之变化也。因其能变化仁义礼智,又有信之名。信非外而言语之信,乃阴阳合一,真实无妄之信。真实者,妙有也。无妄者,真空也。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仁义礼智,皆在其中。

    无为之事者,以道全形之事。以道全形,即以信而统仁义礼智也。即以仁义礼智,而归于一信也。即以仁义礼智而归于一信也。即以仁义礼智而归于一心也。亦即仁义礼智而归于一中也。信也,心也,中也,总一气也。一气流行,五元五德,凝结不散,浑然太极,不渗不漏,后天五物五贼,亦皆化而为阳。先天气,后天气,两而合一,了性即可了命,上德无为之道,河图之理毕露矣。

    古洛书

    阴阳五行错乱

    阴阳五行踪整

    洛书

    洛书者,阴阳错综,五行逆运,有为变化之道也。

    大禹治水时,有神龟出洛河,其背有文,九文近头,一文近尾,三文近左肋,七文近右肋,四文近左肩,二文近右肩,六文近右足,八文近左足,五文在背中,其位九,象九宫,中五又象太极,中一文又象一气;其形方,方象地。

    洛书,盖取逆克之理。逆克者,以阴克阳,右行也。故中士克北方水,北方水克西方火,西方火克南方金,南方金克东方木,东方木克中央土。阴前阳后,阴静阳动,静以制动,以克为主,收敛成就之功也。收敛成就,乃金火之功,火以炼之,金以刑之,故金居火位,火居金位,金火同宫,而万物无不借赖,陶熔成就矣。

    金火阴**错,水木阳不动而阴错者,金火克而水木生气收敛也。克之正所以全生,逆之正所以成顺,故外错克而中综生。错者,错乱也。阴阳错乱于外而相克也。综者,总整也。阴阳总整于中而相生也。错中有综,借阴复阳,后天中返先天之道,不在是乎?

    人自有生以后,阳极阴生,五行错乱,阴阳不交,彼此戕害,真者埋没,假者张狂,七情六欲,般般倶有,五蕴八识,件件皆全,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以苦为乐,以假作真,本来面目全失,如书,阴水克阳火,阴火克阳金,阴金克阳木,阴木克阳土,阴土克阳水之象。书有五无十者,阴土错外去克水也。

    天有好生之德,借神龟泄露返还之道。使人人归家认祖,在性命根本上着脚耳。根本在于何处?即中五之中一文,所谓元牝之门者是也。这个门,生之在此,死之在此,顺之在此,逆之在此,五行错乱分散亦在此,五行总整攒簇亦在此。盖此处有天地之根,有仁义礼智之信也。因其有仁义礼智之信,错之能以综,散之能以合。失此信,则五元皆伤、五物皆发,仁义礼智之性,变而为喜怒哀乐之性;守此信,则五元皆生、五物皆化,喜怒哀乐之性,变而为仁义礼智之性。

    书中五者,仁义礼智,皆本于信也。外四十者,以信而运仁义礼智也。信于仁,则能仁;信于义,则能义;信于礼,则能礼;信于智,则能智。一信而仁义礼智,无不随心变化矣。

    变化之道,即后天中返先天之道,即书错中有综。三五合一之象,五行有阴有阳,只有二五,并无三五。所谓三五者,就中五三家之数论之也。中五共五文,北第一文为水。西第二文为火,东第三文为木,南第四文为金,中第五文为土。木生火为一家,积数二三为一五;金生水为一家,积数一四为一五;土居中央为一家,积数自为一五。三家相见,是谓三五合一。三五合一,总是一阴一阳,二五之精,妙合而一之,二五合一,总是阴中返阳,一五攒簇而一之,一五攒簇,浑浑沦沦,循环无端,无声无臭,何有一五,何有二五,更何有三五乎?

    后天中返先天之道,即于阴五行中返还阳五行,复归于一气耳。返之之道,莫先返乎信。老子云:"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此信即先天来复之信。此信一复,戊土发现,内有主宰,万缘皆空,诸虑俱息,则不哀而生智,信中生智,是戊土克癸水,而水返阳矣。水返阳而智本于信,智不妄用,无贪无求,心平气和,而乐真而有礼,智中出礼,是壬水克丁火,而火返阳矣。火返阳而礼本于智,和而不同,非礼不履,燥气悉化,则不怒而成义。礼中出义,是丙火克辛金,而金返阳矣。金返阳而义本于礼,义不过偏,通权达变,循规蹈矩,则喜善而藏仁。义中生仁,是庚金克乙木,而木返阳矣。木返阳而仁本于义,仁不过懦,至善无恶,诚一不二,则无欲而有信,仁中行信,是甲木克己土,而土返阳矣。土返阳而信本于仁,止于其所,而不动不摇,真土现象,假土自静,戊己相合,喜、怒、哀、乐皆归无欲,仁、义、礼、智皆归一信。

    五气朝元,后天五物,皆听命于五元,四象和合,五行一气,三五合一,结成圣胎,浑然天理,人欲不生,还原返本,归根复命,依然是生初本来面目。

    如书,阳五行居于正位,阴五行居于偏位,错中有综也。错中有综,阴中返阳,金丹有象。在儒,则谓明善复初;在释,则谓摩河般若波罗密。摩河者,华言大也。般若者,华言智慧也。波罗密者,华言登彼岸也。

    以大智慧登彼岸,亦明善复初,还原返本之义。三教圣人,皆不外此。

    逆运妙理,金丹有为之道,全以逆运,故曰七返九还、金液大还丹。七为阳火之数,火居金位,火运金而入库返真;九为阳金之数,金居火位,金遇火而生明还元。火返真而后天之气悉化,金还元而先天之气逆回,生生不息。仁义礼智,本于一信,金木水火,归于中土。五行攒簇,洛书已返成河图矣。

    有为事毕,无为事彰,再加向上工夫,修河图妙理,了先天为无自然之功,可以神化不测矣。

    修道者能于洛书错综变化处,钻破个孔窍,于中心一文处立定脚根,逆而修之,何患五行不能攒簇,阴阳不能和合,金丹不能凝结,性命不能俱了乎?

    图书合一

    图书合一

    河图形圆,阴阳合一,五行一气,无为顺生自然之道。

    洛书形方,阴阳错综,五行克制,有为逆运变化之道。

    圆以象天,一气流行,浑然天理,无修无证,从太极中安身,所以了性。

    方以象地,两仪变化,天人合发,有增有减,在阴阳中造作,所以了命。

    无为者,纯阳未破,上德之人修之;有为者,后天已交,中下之人修之。特以上德之人,五行合一,先天祖气未伤,性命一家,无待返还之功,只用天然真火以温养之,不为后天所伤,神全气足,诚则能明,由中达外,露出法身,永久不坏,历劫长存,道家谓之身外有身,释家谓之跳出轮回,儒家谓之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至于中下之人,或为气质所拘,或为积习所累,先天破而后天用事,性命分为两处,若无有为之道,则已失者而难返,已去者而难还。虽有志士,不能成功,故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图之以留世,使人深玩其义,各了性命也。

    坤卦传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者,谨固牢藏也。直者,至中至正、不偏不倚也。以敬直内,率性之谓道也。即河图无为自然之道。义者,变化裁制也。方者,不动不摇、循规蹈矩也。以义方外,修道之谓教也。即洛书有为变化之道。

    无为以修内,有为以修外,修内者性也,修外者命也。上德者,修性而命即立,自诚而明也;下德者,须先修命而后修性,自明而诚也。自诚明谓之性,为上德者而说;自明诚谓之教,为下德者而言。今立内圆外方之图,以明上德者修内以制外,先圆而后方;下德者修外而安内,先方而后圆。虽是如此说,下德者必以内圆为本,但不过着重处在外方耳。但方圆二字,大有妙用,圆非空寂无为,其中有防危虑险之功。方非断绝人事,其中有依世法而修道法之功。

    知得河图五行一气,中黄一点,则圆之所以为圆,不落于寂灭着空之学矣。悟得洛书五行错综,克中有生,纵横逆顺,到头总归中黄,则方之所以为方,不落于勉强执相之学矣。方之圆之,总在中黄一点,方亦从此而方,圆亦从此而圆,识不得中黄,方亦不是,圆亦不是。噫!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股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羲皇画卦次序横图

    无中生有图

    先天橫图

    先天横图,乃伏羲画卦之序也。?湮挢远��裕�就贾�形澹���病o然�黄妫�韵笱粢牵�位�慌迹�韵笠跻恰l���揭牵�就贾�媾家病8从诹揭侵�希�骰�黄嬉慌迹�韵筇�簟8�酢5傺簟5僖酰�揭巧�南。本图之奇偶,分金、木、水、火四象也。复于四象之上,各画一奇一偶,以成八卦,四象生八卦。本图之四象,各有阴阳也。

    画四象不及于土者,太极即土也。阴阳对配相交生卦者,亦土也。因其生生不息,谓之土,因其一气运用,谓之太极。太,极也,土也,一而已,故不及土,仅画四象。四象既有阴阳,则八卦相交,彼此相荡。

    盖一卦荡于八卦之上,八卦相荡,重而为六十四卦矣。

    一卦六画,下三画按天地人三才也;上三画相荡因重之画,按天地人各有阴阳也。八卦者,即四象之阴阳。六十四卦者,即四象阴阳配合之生气。八卦成列,因而重之,则阴阳相交,生生不息,岂只六十四卦哉。

    画卦仅以六十四卦终者,特以造化之道,不过四象之阴阳变化耳。四象阴阳,是谓八卦,一卦行于八卦之位,八卦行于六十四卦之位,千卦万卦,总不外乎六十四卦。

    然所以行气者,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总是八卦,八卦总是四象,四象总是两仪,两仪总是太极,一气流行也。

    然则太极者,万化之根本,生物之祖气,有此太极,方有阴阳,方有四象,方有八卦,方有六十四卦。若无太极,阴阳于何而出,四象于何而生,八卦于何而列,六十四卦于何而行?

    羲皇画卦生卦,其即河图生数之妙乎?紫阳读《参同契》有文云:"一自虚无兆质,两仪因一开根。四象不离二体,八卦互为子孙。万象生乎变动,吉凶悔吝兹分。百姓日用不知,圣人能究本源。"先天生卦,奥义于此毕露矣。

    人之本来真心,空空洞洞,不挂一丝毫,至虚至无,即太极○也。

    所谓无名天地之始,但此虚无太极,不是死的,乃是活的,其中有一点生机藏焉。1此机名曰先天真一之气,为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虚无中含此一气,不有不无,非色非空,活活泼泼的,又曰真空。

    真空者,不空而空,空而不空,所谓有名万物之母。虚无中既有一点生机在内,是太极含一气,一自虚无兆质矣。一气既兆质,不能无动静,动为阳,静为阴,是动静生于一气,两仪因此一气开根也。既有动静,动极而静,静极而动,性情精神,即于此而寓之,是两仪生四象,四象不离二体也。既有性情精神之四象,四象各有动静,是四象生八卦矣。八卦互相生克,递为子孙,六十四卦于此而生,万象变动于此而出矣。

    然万本于八,八本于四,四本于两,两本于一,一本于虚。虚者,气之始。一者,气之母。虚无为体,一气为用,体用如一,两也,四也,八也,万也,皆在虚无一气中运用。何有吉凶悔吝乎?

    若失虚无一气,则动静不时,四时不和,八卦错乱,万象变动,而吉凶悔吝,于兹分矣。这个秘密,迷之者,顺其阴阳,有生有死,万劫沉沦,故曰百姓日用而不知;悟之者,逆其阴阳,出死入生,立跻圣位,故曰圣人能究本源。

    日用不知者,不知虚无一气也。能究本源者,能保虚无一气也。

    夫天地能役有形,不能役无形,能役有情,不能役无情,能役有心,不能役无心。能究本源,安心于虚无,养心于一气,虽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皆在虚无根本之处运用。未曾生出,万象皆空,惟有这个"○"。试问这个虚无一气的物事,吉凶何能加得,悔吝何能近得?

    羲皇生卦列卦,妙矣哉。妙者,妙其八卦成列,乾阳健于始,坤阴顺于终。阴阳初生,皆在中央。乾始者,乾易知,坤终者,坤简能。在天地为易知、简能者,在人道为良知、良能。浑然天理,一动一静,皆在当中一点子虚白处立根基。人能于无卦生卦处究其本源,忽然见其本来面目,则知这个虚无一气的物事,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无形而能变化,是变化无穷,吾心自有一羲皇,吾身自具生生不息之道也。

    羲皇八卦方位古图

    羲皇先天六十四卦圆图

    羲皇先天六十四卦方图

    邵尧夫方圆内外合一图

    先天阴阳混成图

    逆运先天结丹图

    炼神还虚图

    先天方圆图

    羲皇八卦圆图、卦位,天地列上下之位,日月行天地之中。雷动于地下,风吹于天上,泽上仰天,山下附地,天地反覆,有阴有阳,山泽通气,有生有成,风雷相薄,有升有降,水火相射,有寒有暑,此八卦之象也。

    天地为包罗,日月行造化,日自左旋而阳气升,故震一阳,兑二阳,亁三阳,在左;月自右退而阴气生,故巽一阴,艮二阴,坤三阴,在右,此八卦之气也。气行而六十四卦即生矣。

    六十四卦,即八卦相荡,变化而生者,气行于内者也,象见于外者也。但八卦气行之序,亦逆道也。有逆方有生,不逆不能生。顺生即在逆退之中。

    图圆者,圆以象天,天之为运,一气上下,周而复始,循环无端,太极之象,未生出者也。未生之道不可见,可见者,生出之卦。已生逆回,则未生者,即在其中,故卦位震一阳,在左至下;离二阳一阴在左中,兑二阳,在右近上;乾三阳,在左至上。其序则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卦位自下而上,卦序自上而下,以示逆中有顺,顺中有逆。其乾一、兑二、离三、震四之逆来者,即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也。

    一气顺上,则为震、兑、离、乾之阳;一气逆下,则为巽、坎、艮、坤之阴。阳退即阴生,阳进即阴退,阴阳总是一气变化。非一气之外,别有阴阳。

    但一气生机,总在一逆之妙,惟逆故来,逆来则阳气收敛归根,而仍得生,故《系辞传》曰:"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可知先天太易,全在逆上也。

    卦位顺生,卦序逆序,其意深哉。不特八卦如是,即六十四卦方圆图,亦无不如是。圆图即八卦相荡之道。相荡者,一卦荡而行八卦之气,八卦相荡,而行六十四卦之气,非八卦之外,别有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无非八卦运用,八卦总是一阴一阳运用,一阴一阳运用,总是一气逆顺运用耳。

    圆图方图,仍是八卦之气,惟方图乾西北,坤东南,以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斜行。二图似不相同,但圆以象天,方以象地,上者为阳,下者为阴。地,西北高而东南低,高即阳,低即阴也。方亦以亁一、兑二序之者,易道之逆道也。千变万化,总是一逆,无有二理,妙哉!

    邵子移方图于圆图之中,大得羲皇心传矣。盖羲皇圆图,仰观于天而画,方图俯法于地而画,地本无为,因受天之气而有为。天之气五运也,地之气六气也,天运入于地气之中,则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行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位;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化而为风、寒、暑、湿、燥、火矣。

    圆以外运之,方以内生之,天气动而地气静,一气往来,以乾坤为包罗,以六爻为变化。阳逆则阴生,阳顺则阴退,四时成而百物生,先天造化之道,于此了了。但这个内方外圆、天动地静之道,还有秘密难言处,羲皇不能明示于人,只以六十四卦列为方圆二图而已。邵子亦不能笔书于人,只以方圆二图,合为内方外圆一图而已。羲皇非不欲示也,示之不过以卦为图,其于不可卦、不可图者,不能示也。邵子非不欲书也,书之不过以内方外圆图之,其于不能方圆、不拘方圆之所以然者,不能书也。

    然有卦有图,其不能示、不能书者,可于卦图推之。方圆八卦,交错十六卦,十字正中处"x",即是太极,为阴阳出入之门户,阴亦在此生,阳亦在此生,四象和合在此,五行攒簇在此,故震、巽一阴一阳,卦居中。如图书中五之义,惟其有此太极,故阴阳有生有成,有分有合,有动有静。

    阳自西北而逆退于中央,生气在中也;阳自中央而顺往于东南,阴气在外也。阴为宾而阳为主,以阳统阴,以阴顺阳,阴随乎阳之进退以为进退,此方之义也。

    圆图左阳升、右阴降,阴来交阳,一阴生于天上;阳来交阴,一阴生于地下。阳生、阴生,皆在图之正中。图象天之一气上下,上而阳,下而阴,象一气运阴阳。" 1 "其中阴阳相交处,即太极一气也。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以体言,则为太极,以用言,则为一气。时阳则阳,时阴则阴,时上则上,时下则下,阳而阴,阴而阳,一气活活泼泼,有无不立,开阖自然,皆在当中一点子运用。这一点子" 1 ",即是造化炉、阴阳窟。羲皇不能明示者,即此。邵子不能明书者,即此。学者能于方图十字当头上知其根由,圆图乾坤交代处,悟得实迹,即于十字当头立定脚根,于当中一点子修持性命。方以治内,圆以应外,以太极一气为体,以四象八卦为用。圆中有方,方外有圆,方圆不拘,吾身自有羲皇六十四卦。

    方圆二图,不必泥文执象,可以得意忘言,活活泼泼的矣。但方圆着重处,总在能逆,逆则生,顺则死,顺中之生有限,逆中之生无穷,有生则不生,无生则长生,一逆一顺,天地悬远。羲皇序出逆数之象,宣圣释出逆数之理,邵子注出未生之卦,其易为逆道也无疑。

    古经云:"五行顺生,法界火坑,五行颠倒,大地七宝。"世之尽性至命者,舍此先天逆道,别无他术矣。逆者何?逆即逆回于父母未生以前本真耳。

    人秉天地阴阳五行之气而生,天之阳气至健,结而为命,地之阴气至顺,凝而为性。有生之初,健顺相合,性命一家,性不离命,命不离性,性即命,命即性,所谓天命之谓性。当此之时,浑然天理,流行不息,先天主事,后天未发,万有皆空,诸尘不染,一动一静,皆在太极中运用,故其性动而不至于暴燥,动而巽缓,巽而不过于懦弱,巽而果行,类动合一,亦如雷风相薄也。

    明而不至于自用,明而似陷,陷而不至于昧真,陷而能明,明陷合一,亦如水火不相射也。

    和而不流于伪妄,和而止所,止而不落于空寂,止而能和,和止合一,亦如山泽通气也。

    阳也,而有阴藏,阴也,而有阳藏,阳健阴顺,阴阳浑成,空空洞洞,中悬黍米宝珠,圆陀陀,光灼灼,净倮倮,赤洒洒,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所谓率性之谓道也。

    道者何?即太乙含真气,不假作为,从容中道,真空妙有,至善无恶之谓。至善无恶,则是善之极,无渗漏,无内外,无人我,无修证,无配对,一灵真性,炯炯不昧,非色非空,即色即空,非有非无,即有即无,色空如一,有无不立,纯是天机,绝无人机,生气常存,虽有仁义礼智之性,而无仁义礼智之形,不仁而至仁,不义而至义,不礼而至礼,不智而至智,即仁、即义、即礼、即智,一善可以该四德,一气可以该万法,更何有五物、五贼之滓质?此所谓未生出者也。未生出者,天真在内,未散于外,即本来面目,即圣贤种子,即仙佛怀胎。这个面目、种子、怀胎,人人具是,个个圆成,处圣不增,处凡不减,圣凡同途,及其先天气足,后天潜生,阴气用亊,精、神、魂、魄、意俱起,圣凡即分矣。于此,而能保守此本来面目者,惟天纵之圣人能之,一切常人未有不弃真入假,自伤其性命者。

    古来圣师,大慈大悲,以抱一无为之道,留于后世,盖欲人人成道,个个了真耳。一者,先天真一之气,即阴阳混合不二之气,即性命凝结不散之气。此气在人身中,四大不着,五行不到,无形无象,至虛至灵,活活泼泼的,号日"谷神"。此神主宰万象,掌握阴阳,所云谷神不死,是谓元牝。元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心。抱者,持守也。抱一者,即持守此一气,绵绵常存而不失.所云"守黄庭、养谷神"也。但抱一非空空无为之说,乃逆退先天真阳,不为后天假阴所伤也。逆退真阳,自有真阴温养,真阴真阳相会,健顺合,元牝交,动不离静,静不离动,自有天然真火,炉中赫赫长红,先天渐凝,后天渐化,谷神坚固,即成无漏真人,所谓"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元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屋,一颗灵光永不离"也。真精、灵光,皆谷神之别名。灵光不离,即谷神不死,谷神不死,则得长生矣。

    是谷也,在圆图,则乾坤中虛处是;在方图,则十字中分处是;在人身,则四象和合处是。是神也,在圆图,则乾坤交代处是;在方图,则十字交接处是;在人身,则四象动静处是。有谷则神存,失谷则神亡,生之在此,死之在此,阴生在此,阳长在此,古人号曰"生门"、"死户"、又曰"造化炉"、"阴阳户"。儒曰"道义之门",释曰"不二法门",道曰"众妙之门"。总而言之曰"这个"而已。

    若有上智者得遇明师,指示这个端的,逆而修之,圣胎现成,不使阳极生阴,直登彼岸,再加向上工夫,炼神还虚,逆于父母未生以前面目,打破虛空,跳出阴阳之外,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矣。

    噫!顺去死,逆去活,往往教君寻不着,不遇真师,逆之一宇,岂易知哉!

    文王索生八卦图

    文王后天八卦方位

    后天顺行造化图

    后天逆运变化图

    金木交并图

    坎离颠倒图

    乾坤颠倒图

    解脱本面

    文王后天八卦

    文王后天八卦,仍是羲皇所画之卦,不过于已成卦中,看出有此一番道理,故变其卦之义,卦之气,发羲皇未发,非强作也。如乾为老阳,乃诸阳之宗,为父。坤为老阴,乃群阴之主,为母。父母相配,阴阳相交,必生男女,故乾一索坤,得坤之初爻而生巽,为长女;坤一索乾,得乾之初爻而生震,为长男。乾再索坤,得坤之中爻而生离,为中女;坤再索乾,得乾之中爻而生坎,为中男。乾三索坤,得坤之上爻生兑,为少女;坤三索乾,得乾之上爻而生艮,为少男。

    乾索坤之三阴,阳变为阴而生三女;坤索乾之三阳,阴变为阳而生三男。男女既生,于是男从父而女从母,乾统三男,居于东北;坤统三女,居于西南。

    乾老父三阳真气,为三男所得,健德收敛,故得藏于西北寒盛之方;坤老母三阴真气,为三女所得,顺性失常,故迁于西南杀机之乡。

    离得坤之中阴,阴丽阳中,阴借阳而生明,故居正南火旺之方。

    坎得乾之中阳,阳陷阴中,阳入阴而生潮,故居正北水旺之方。

    震得乾之初阳,初阳主生长,故居正东木旺之方。

    兑得坤之末阴,末阴主消化,故居正西金旺之方。

    艮得亁之末阳,末阳主靜养,故居东北阳弱之方。

    巽得坤之初阴,初阴主潛进,故居东南阳盛之方。

    乾、坎、艮、震属阳,造生万物;巽、离、坤、兑属阴,化成万物。父母男女,自相配合,以行卦气,后天六十四卦亦于此而生。六十四卦生,造之化之,生之成之,造而又化,化而又造,生而又成,成而又生,消息盈虚,无有停息,此已生出者,故谓后天。后天者,顺生之道也。而逆运之道亦在内。

    离本阳而反为女者,外阳而内阴,阴居中位,真阴也。

    坎本阴而反为男者,外阴而内阳,阳居中位,真阳也。

    外阳者,后天之阳;内阴者,先天之阴;外阴者,后天之阴,内阳者,先天之阳。先天是主,后天是宾,坎离辐辏,水火相济,寒暑有时,故足以代乾坤而行造化。

    震,阴多阳少,而为男者,震乃阳气方升。阳气升而足以破阴气。

    兑,阳多阴少,而为女者,兑为阴气外现。阴气现而足以灭阳气。

    震为生机,兑为杀机,金木相併,生杀分明,故足以代乾坤而成造化。

    乾与巽交不合,坤与艮交不正。乾老阳,坤老阴,不能生育,艮仅交接巽阳,巽只顺生其阴,故八卦方位,乾坤艮巽居于四隅,坎离震兑居于四正也。此后天逆顺之道。圣贤尽性至命之学,亦不外此。

    人之本来,阴阳混成,性命一家,健顺相合,纯是先天,一交后天,真中有假,假陷其真,健体有亏,顺体有伤,性命分为两处,于是健德不彰,灵明而误用,元神昧而识神出矣。顺德不真,昏暗而有险,元精藏而浊精生矣.如图坎离居中正位,乾移西北,坤迁西南也。

    后天精神用事,动而暴燥,气性发矣。和而同流,妄情起矣。如图震居于正东卯地,阳变为阴,兑居于正西酉地,和变为杀也.精神性情变幻,阴气潜入而进,阳气衰弱而止,如图巽居东南阳旺之地,艮居东北阳暗之乡也.

    噫!后天一发,阴渐长,阳渐消,不至消尽其阳而不止。图之乾遇巽而垢,坤逢艮而剥,离上坎下,火水不济。震东兑西,雷泽归妹之所由来也。是道也,天地自然顺行之道,阳极必阴,阴极必死,亦人之无可如何者。但圣人又有逆运之道,善能窃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于后天中返先天,死里逃生,其道何在?仍不外乎后天八卦之理。

    图之坎、离、震、兑居于四正,乾、坤、艮、巽居于四隅,此中天机,非师难知。离中一阴,人心是也;坎中一阳,道心是也。道心本是乾家中阳,因交后天,入于坤宫,阳陷阴内,健者不健矣。人心本是坤家中阴,因失先天,入于乾宫,阴窃阳位,顺者不顺矣.若能虚其心,则人心化。人心化,则阴顺而仍还于坤火,返其真矣。若能实其腹,则道心生。道心生,阳则健而仍还于乾,水归于源矣。

    兑为金,他家客气也。震为木,我家主气也。震本阳,其中有阴;兑本阴,其中有阳。主气为客气所盗,东虚而西实,若于杀中求生,?�涠��推��鹎榱的敬热剩�鸹蛊湓�印d拘园�鹚骋澹�痉灯浔疽印?

    取坎填离,健复本命,借离炼坎,顺还本性,以震求兑,健动而能和顺;以兑求震,和顺而能健动,健顺如一,乾坤相合,四象相和,五行攢簇,后天精、神、魂、魄、意归真,五德五元,浑然圆成,还原返本,金丹有象,所谓"乾坤交媾罢,一点落黄庭"。

    一点者,丹元也。黄庭者,中央也。丹落中央,阴阳一气,还我娘生本来面目,基址坚固,所谓"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噫!健顺一失,性命分离,五行错乱。健顺一复,性命凝结,五行攒簇。一失无不失,一复无不复,后天变化有为之道大矣哉!

    但还原返本,乾坤相合,只完得前半工夫,还有后半工夫,犹未完的。盖道至乾坤相合,是将后天已返成先天矣。既返成先天,从此再立鼎炉,别置钳锤,用无为逆运之道,颠倒乾坤,乾逆退而坤顺生,借阴以全阳,温之养之,用天然真火烹炼,消尽一身后天阴浊之气,煅成一个金刚不坏之物,从虚无中透出,入于无声无臭之境,还我未生身以前面目,方是大解大脱,逍遥自在,无拘无束之天矣。lvsexs(;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