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 内丹养生-《九郎资料集》
第(2/3)页
对于道教内丹术,现代气功研究者褒贬相参,毁誉不一,但大多缺乏系统的研究,因此不能令人信服。从科学的立场看,内丹产生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又是在一个宗教的母体中孕育成长,因此,它必然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和神秘的色彩。只要我们辩证地对待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加以研究,内丹术很有可能以其本身的优势而成为钱学森同志所提出的气功科学技术术--东方科学革命的重要突破口,因为它具有较其它古代气功方法更为完整和深入的理论方法体系。
以上我们概述了道教气功养生学主要的炼养方法。需要说明一点,由于道教气功养生学的内容非常庞杂,要作准确的分类是较困难的。这里的六大分类是依据其大致的特征,不一定十分合理。
此外,尚需提到的还有道教的符咒之术,这也是道教气功养生学的一个部份,由于其本身固有的迷信特征,不易进行研究,这里仅作简略的介绍。
符,即符录。“符”是道士书写的一种笔画屈曲、似字非字的图形;“录”是记天曹官属佐吏之名,又有诸符错杂其间的秘文。《道藏》中这类东西非常多,非一般人所能理解。其中有如河图、洛书之符号,有如汉印章之篆字,有如云气缭绕之笔画,每符大抵以此三种字形相配合。《太平经》卷104有“太上除害复文”,卷 105有“令尊者无忧复文”,卷106有“德行吉昌复文”,卷107有“神祜复文”,是现存最早的符篆。并认为佩符图、服符水则“灾害不能伤,魔邪不敢难”,因为符录乃天神的文字。早期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就是用这种方法为人治病,并以此为传道的主要方法。
据《抱朴子内篇·遐览》所述,魏晋时诸符已有500卷,“此皆大符也。其余小者,不可具记”。并谓“符出于老君,皆天文也。老君能通于神明,符皆神明所授”。同时《登涉》载有老君入山符18种,宣称可以辟山川百鬼万精虎狼虫毒。《灵宝领教济度金书》所载各种神符,有炼神符、追魂符、拔度亡魂符、催生符、伏魔符、祈睛符、治水符、伏火符、治蝗符等。符,又名玉文,《灵宝无理度人上经大法》有保安禳灾安镇玉文、受法摄伏鬼神玉文、止洪水度水灾玉文等,皆为篆形文字,并各有咒语。由种种符名,可知其所具之功效。
道教中的五斗米道、黄巾太平道,以及东晋后期出现的灵宝派、南北朝时的南、北天师道,都是以擅长符录而著名的派别。北宋时,龙虎、阁皂、茅山,分传天师、灵宝、上清三宗经篆,称“三山符录”。金、元、明清之际,正一道与全真道鼎立,仍以符录之术行世。
咒:咒与祝通用。古人对于恶势力无法制裁,或某一恶事,不知何人所为,受其害者只有暗中怨恨,向神明祈求福善祸淫,诛罚恶徒。或受人诬枉,无法表白,只有对众人发誓诅咒。此即所谓的祝、咒。《尚书·无逸篇》说:“厥口诅祝。”疏云:“祝音咒,诅咒为告神明令加殃咎也。”《周礼》春官有“诅祝”与“司巫”并列,专掌此类之事。道教之咒语,即源于古时的巫祝。
道教咒语和符录一样,都起自东汉。其符与咒有连带关系,画符时要念咒语,用符时亦有咒语,作一切法皆有咒语。咒语为施法者精诚达意之心声,如祈祝祷时,则咒语为赞颂神灵之祈诉如愿之词;治病时,则咒语为法术显灵百病俱消等语;修炼时,则咒语为安神定意澄心之诀。每句咒语结尾一般都“急急如律令”一语。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1说:“急急如律令,汉之公移常语,犹今云符到奉行。张天师汉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得祖述。”
道教中有专以禁咒符水之法为业者。禁者,止也,言其法可以止病消灾。《后汉书·徐登传》谓赵炳能为越方,越方即禁咒之术。《抱朴子内篇·至理》说:“吴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验,多气耳。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与病人同床而已不染。”又可以壮人之胆,使无所畏;可以气禁金疮,血即登上;又能续骨连盘,禁白刃之伤,种种奇功异能,皆由禁咒而生。
道教符录派用符咒为人治病,对某此病症确有疗效。但由于披上了迷信的外衣,把它合理的成份埋没了。它所用方法的原理,近似精神疗法。现代的医学已反复证实了每个巫医方士都熟悉的事实,假如病人相信治疗是有效的,其效果常常很明显。这是基于精神--身体相互影响的原因。弗兰克博士评论说:“信仰医疗所报道的治愈奇迹,其原因可以用精神状态来加以说明。”(美查尔斯·帕纳蒂著《科学和技术23项突破》第3页,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3年5月版)
从医学的观点看,也有合乎科学的因素。如画符必用朱砂,朱砂有镇心清肝,定惊祛风辟邪之效用。治晕厥者,念咒画符,以薄荷汤咽之,因薄荷之性能消散风热,清利头目,故有效。治酒醉者,念咒画符,以葛根汤饮之;因葛根汤之性能散郁火,解酒毒,故有效。治刀伤出血,用一杯冷水,画符念咒之后,衔一口冷水,向伤口上一喷,同时把黄表纸迭成几层,浸透冷水贴在伤口上,确能止血定痛。其实符咒是术,不过能对患者起到精神治疗的作用。所用冷水,是一种物理疗法的“冷则凝缩”道理。所用的黄表纸是一种药物疗法,因黄表纸是用白矾水浸制的,白矾有止血、消毒、定痛、敛口、生肌的作用。类此的情况很多,有待我们去整理研究。
除了以上的炼养功夫之外,道教中还有修持和积德两个重大问题。修持主要是虔诚礼拜、诵经和严守戒律。积德就是广行仁义道德,施仁济众,这就叫作“行”。而把全部炼养功夫叫作“功”。功行圆满,方能成为神仙。所谓“三千功满,八百行圆”,就是这个意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