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学佛?学魔?-《九郎资料集》


    第(1/3)页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学佛?学魔?

    作者:诺那华藏精舍编辑…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2073 更新时间:2005-10-3

    一、前言

    二、学佛的目的

    三、皈依学佛必须特别戒慎思索的二件事

    四、高僧大德、真正成就者为何不以神通来接引众生?

    五、修持佛法的基础与方法

    六、坐禅与静坐有何不同?禅定的种类及其境界之差别?

    七、修行中呈现境界、异相好吗?

    八、佛法与外道所言“感应”之不同?

    九、务必反覆深思的智慧结晶

    十、修学佛法成就的关键

    十一、我们的期盼——最后的叮咛

    一、前言

    在这个群魔乱舞,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数的末法时代,“学佛”行者如果不了解正确的修行方法和目标,则内心学佛的渴求,将会受到类似佛教和附佛外道的污染、误导而使“学佛”变成“学魔”。

    佛(ㄈㄛˊ)魔(ㄇㄛˊ)不仅于发音上只是一音之差,对修行者而言,入佛道与入魔道更仅是一念之隔;因此有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行者,岂可不睁亮智慧的双眼而慎辨之。

    本书是一面智慧宝镜,是奉献给一切佛弟子作为外照内观之用。熟读本书可使您不致堕入伪善者,假冒者之甜言蜜语而成为诸魔眷属。

    本书以重申学佛的目的及修持的方法为主,再辅以一般人最易迷惑的“神通”、“感应”之观念,以使行者能迅速且彻底的建立正确的修行基础。

    期望有心修行者皆能因此书的发行、流通、宣导而顺利步入真正的“成佛”康庄大道。

    二、学佛的目的

    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有一个目的。做事如果不预定一个目的,就如同船行大海无舵一般,不仅无法顺利航向彼岸,甚且会随波逐流,而离岸愈远。因此没有目标,不但会浪费时间、精力,甚至一念偏差,就会造成一生的不幸和遗憾呢!

    学佛,当然更须要认清目的:否则学佛或学魔或学外道就不易分辨了。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即是“转迷成悟”和“离苦得乐”。但“迷”是迷个什么呢?“悟”又是悟个什么呢?迷就是昧于宇宙人生真理、不明人生本然的真相、也不明宇宙缘起无常的事相。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蕴无我”,而我们却习惯于主观上的妄想执着,盲目、拼命去追逐幻生幻灭的一切事物,误认虚幻的万法为常住不坏,及五蕴和合的身心为真我;以至执我、执法、起惑造业、终至流浪生死、沉沦苦海。而“悟”又是悟个什么呢?就是对于人生理性的真如、宇宙缘起的事相,有透彻的理解,知道是缘生性空,缘起无我,(缘生:众缘和合而生,缘起是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众缘和合而生起的;性空是说众缘合成的诸法、其性本空,无有真实的自体。)因此不会执着、自寻烦恼,再造恶业,以招苦果。

    换句话说,“迷”就是不明人生真相,不知修习戒定慧以求真正离苦得乐,反而因贪、嗔、痴、恶习薰染而起惑造业,胡乱非为,终成烦恼无边的罪业。“悟”就是明辨事实真相,了知诸法性空、缘起无我的道理,对于世间的一切事物,不争不执;既于现世,便可减少许多自寻苦恼的痛苦了,若再依戒定慧三学去修习;依戒习定,由定发慧,便可直破无明、截断生死的根源,就可获得出世解脱的涅?之乐。

    但是学佛的目的,还不光是为自己解决痛苦,更要为一切众生排除苦难、得到快乐而努力。学佛行者于修习戒定慧得证涅?之后,更须进一步地拿出积极的精神,来为社会服务,教导社会、化度社会,使广大的人群、众生、一切有情都能走上“离苦得乐”的境地。如观世音菩萨说的:“我不度众生、谁度众生”,以及地藏菩萨所说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学佛的人能够这样做,那么不仅学佛的目的达成,亦是学佛的任务完成。所以,学佛不光是为自己求安乐,更须为众生离诸苦:而自度度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大圣人——佛陀;就是我们学佛的最终目的。

    三、皈依学佛必须特别戒慎思索的二件事

    (一)如果您所修持的法门是先看到或听到师父显现异象,神通才进去者,或是别人跟您强调其所学法门多么殊胜、且很快就会有感应……您必须当心会着了类似佛法、正邪不分的危机。妄求神通感应的意识建立在先,不正确的佛法知见孳生在后。就不易窥出佛法真义,会让似是而非的言论混淆您的本性。

    (二)如果您所皈依的宗派不属于传统佛教宗派而有了异象感应,那更要小心了,末法时期万教杂陈,陈附佛法外道如恒河沙数,有修有证之高僧大德绝不会哗众取宠,乱创新教派。俗云:满桶的水是没有声音的,半桶水才会一直以为自己所修所证是至高无上的,而急着另创新宗派,把自己的商品推销出去。其实一般高谈神通感应者其能力极少超过佛陀于楞严经所开示50阴魔的最初色阴十魔境呢!

    因此充份研讨学佛的真正目的及学佛的基本观念是必须的,否则,自己沦为佛陀所言之“外道种性”才是冤枉呢?

    (注:1.“外道种性”——佛陀云:如果有众生,虽然是求善友,但遇着的却是邪见人、未得正悟,这就名为外道种性,这众生也就成为外道徒众了,这是邪师的过错并不是众生的罪咎。)

    2.当您法喜充满之时,切莫让宗教狂热冲昏了头——世上最令人同情、怜悯的莫过于处心积虑、苦心追求正法之心,到头来所求的却是不了义外道法门,甚而是邪法,致解脱无期,那份落寞,无奈与对慧命的损害着实令人一掬同情之泪。因此佛教强调的一直是“般若智慧”。迷恋、狂热、盲目、绝非学佛之本义;而多研读正统经典,理性探讨、分析,才是择师最重要依据呢!

    四、高僧大德、真正成就者为何不以神通来接引众生?

    有人会认为佛教之高僧大德不以神通度人是错误的,甚而大言不惭的说,其人不以神通度人并不是其不想以神通度人,而是其根本就没有神通。另有人认为佛陀以神通度人之例子于经典上比比皆是,而一口肯定神通度众是合乎戒律的,也因此铸成有心学佛者以神通大小为其皈依学佛的择师准则。

    事实上呢!(一)神通对修行而言,仅是学佛的“副产品”而不是主要目标。高僧大德无不了解末法众生贪、嗔、痴、慢、?五毒旺盛,以神通示现来度众,不仅无法帮助大众修行有成,反而会因神通的新奇诡异而种下舍佛道就神通的不良后果。虽追求神通者仍会为自己辩解:学佛就是修心……殊不知神通意识一旦种入识田,久而久之便会养成似是而非的邪见而不自知呢!因此佛陀在世的时候,经常告诫弟子不可在俗人面前显现神通,以免混淆世人修学佛法的目的。“宾头卢颇罗堕”尊者有一次为让外道知道佛法的无边,特别耍了神通——跳上高空,取下金碗。结果佛陀并不加称赞,反而要他充当十六罗汉,长留人间,将功补过。

    (二)神通抵不过业力。也就是说,尽管有了神通,还是跳不出轮回的罗网。

    过去佛陀在世时,有外道仙人知道自己的寿命将尽,就运用神通躲在太空中,结果时辰一到,依然坠地而死。

    (三)神通不是万能的,神通对于众生和自己的苦难,也不一定能帮得上忙。像“盂兰盆经”所记载,目犍连虽有神通,也只能眼睁睁地望着母亲即将放进嘴巴的食物,化成火炭;而自己也难逃被乱石压死。由以上所述,我们应可了解为何真正成就者不以神通接引众生,其原因之所在;唯我们或许仍会对于佛陀于经典运用神通度人之事迹感到纳闷,甚而有自相矛盾之疑惑。其实我们只要仔细探讨即可知道:佛陀于经典所载神通示现之物件无一不是根器深厚、因缘具足,能在佛陀的引导、启发、教诲、督促甚而神通示现下速而成就自在者。反观末法众生之神通追求者,有哪一位因其师父神通示现而获得清净、解脱?相反的会因神通的误导而于修行中执着求感应求见佛、见光、闻香或灵动等错误行为而不自知呢?此一分野有心学佛者不可不知!

    总之,动不动就大谈神通感应者绝非佛道正法,正信佛子应速远离,否则;“请神容易,送神难”落入魔道悔之晚矣!

    ※附注:大部份的人们也许还会有这样的一个疑惑;传法者以“神通”、“异能”表演一下不是可让信众更具信心吗?答案是:当没有受过教育的信众看到这种表演时,也许他们的信心增加了,但却只是表面上使他们信心增加。由于这些人所生起之信心,不是因为充份了解真理,所以便易盲从而盲修瞎炼,更易执着于外相的感应、幻觉,因此是危险的。所以佛陀要人信仰只求诸于理性的力量,而不是神通、奇迹,因此佛陀忠告弟子们,不要运用这种力量去化导那些资质较差的人们,以免以盲引盲、相推入火坑。

    五、修持佛法的基础与方法

    戒、定、慧三学是学佛的基础,修此三学可以断除烦恼、迷惑而超凡入圣。

    何以说戒定慧是学佛的基础呢?因为佛陀的根本教法也是佛法的中心思想,本是“苦、集、灭、道”四圣谛(四个真理),用简单的话来说是这样的:人生的一切“苦”难,是由于自己的起惑造业(不明是非、真理、而胡作非为)自行招集而来的;如果想要灭绝这些苦难,则必须修持正“道”,方能致之。

    人生有哪些苦呢?包括有:诞生的苦恼(生苦)、衰老的苦恼(老苦)、病痛的苦恼(病苦)、面临死亡的苦恼(死苦)、以及遇到自己怨恨者的苦恼(怨憎会苦)、与所爱之人分别的苦恼(爱别离苦)、所想得到之事物却不能到手的苦恼(求不得苦)等等。而佛陀指出这些苦恼,并不是谁降临给我们的,而是自己不明是非、盲目去追求、贪恋所招集而来的恶果。

    若要消除这些烦恼,以得到真正的快乐,永恒的快乐,就必须实行正道。正道一共有八种,故称作八正道。而此八正道,则摄于戒定慧三学之内,如下列所示:

    (一)正见——我们先要有正确的见解。

    (二)正思惟——然后才会有正确的思想。

    (三)正语——有了正确的思想,就会有正当的言语。

    (四)正业——有了正当的言语,行为就能正确。

    (五)正命——行为正确了,我们才会有正当的生计,如此我们的生命才能活得合情合理。

    (六)正精进——然后我们依照这样去努力。

    (七)正念——自然就会有正确的心念。

    (八)正定——因为有正念,所以心就会安定,不再胡思乱想,到达入无漏定,便可解脱自在。

    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戒学)。正念、正定(定学)。正见、正思惟(慧学)。人如果能照着八正道去做,就可以逐渐脱离苦恼,而得到真正的快乐。

    戒定慧三学,又称三无漏学。戒是止恶修善,依戒得定;定是息缘静虑,再由定发慧;慧是破惑证真,依慧成佛。故此三学实为学佛修道的基础。再将此三学分述如下:

    (一)戒学:戒一名戒律,是修道者修身治心的规范。佛陀将入涅?时,阿难尊者含泪请问:“导师走后,以谁为师?”佛陀的答覆就是:“以戒为师。”所以佛制戒律,使修道者依此而行,止恶修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恶莫作是止恶,众善奉行是修善,自净其意是断惑,行此三者,即是修道。

    佛教认为一个人的行为造作,都是由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