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 噶举派-《九郎资料集》
第(3/3)页
第五、迁识成就法(往生)。迁识的要义是引生无分别俱生智(41)。所谓迁识,指人在临命终时能以自力(气心力和定力)把自己的心识迁往他方净土或其他世界,使心识在迁往途中毫无障难而行,它则作为最佳之护送者。主要的关键在得气心自在(42),才能随意迁移。本派迁识法门最多,有三融迁,九融迁。融迁法即迁移识神与道融合的方法,在人临命终时业气自然融入中脉,此时则采取融迁法的次第修法使之转变迁移于佛身和光明境界。但用此法应在生前勤修《生起次第》、《拙火》、《光明》及《幻身》等成就法,临终方能应用。迁识法又名为不修成佛之法,是最快最易的法门。一般是观头顶佛身,脉道相通,然后用宝瓶气破顶门而出,直达佛心与佛成为一体,获得佛身成就。迁识中最上乘者为迁于光明之中,在临命终时,四大收摄,观真实义,毫不散乱,则与本有光明融合无间成就法身。其次如前修幻身法中所说,死时对三境界(43)后之死有光明若未能认识,则用心力放射想起现幻化报身之法,亦可起现幻身。此外,在道中还有修四迁识法,一、净心迁识;二、调整身要迁识;三、强迫法迁识;四、夺舍迁识(44)等等。各有修法要诀,此则从略。
第六、中阴成就法。中阴或译中有。中阴要义为引生三世俱生智(45)。中阴,指人在临命终时,出现四空光明(46)所起之意身,此意身与幻身同一性质,是最微细的风心所成。中阴的种类分法甚多,现依《米拉道歌》中说的中阴六法,分为六种:1、生死中阴;2、轮涅中阴;3、道上中阴;4、中有中阴;5、梦境中阴;6、生有中阴。人在临命终时出现中阴又分为三个阶段:最初阶段为“生死中阴”或名“死有中阴”,此时四大收摄,一切烦恼业识暂时解脱,出现 “死有光明”,若能如实认取此为法身光明,生前证悟本心实相之光明为子光明,临终所现死有光明为母光明,二光相融成为此光明母子相会,在光明道中可获得解脱。若不能认识则堕轮回,所以这时期是轮回涅磐交界之时,故又名为轮涅中阴。要认识这种中阴,就必须在生前证悟自心实相,或勤修大手印和“光明”、“梦境”等教授,由勤修开显之光明即为“道上中阴”。中间阶段,由不认识死有光明即落入“中有中阴”,或名“世间中阴”,出现意身(中阴身)及种种恐怖之险境。此意身与生时梦境中习气身为同一品类,故生前应修梦境法,在梦中认识意身并加以转变,观生起次第之本尊法,可以改变习气之身成为报身,故名为梦境中阴。此为转中阴为道用之法门。最后阶段为“生有中阴”,即中阴之意身,为业风所鼓动,急于寻求投胎,所以又名“投生中阴”。若此时能记忆上师所传教授,生起俱生空乐之觉受即可转意身为俱生大乐身。或以化身方式投胎,或使用堵塞胎门的办法投生。以上是六成就法的大概,实际修持要依师教而行。
(三)关于解脱道大手印。大手印总分为显教大手印和密乘大手印。大手印是开悟自心本性的法门。自心本性就有明和空两分《米拉道歌》说“自心就是那无隐藏的明空”。又说“我们所有众生的心都是本来光明,空寂的(明空),不为轮回之浊所污损,不为涅磐之净而增荣,这就是因位佛陀,也叫作如来藏”(《道歌》426)。
显教大印是创自米拉日巴弟子冈布瓦,米拉的上师是玛巴。玛巴是后宏密教的开山始祖,他传米拉日巴的法是密乘,大印也是密乘大手印。米拉弟子冈布瓦因初依止噶当派的博多瓦,博传他阿底峡的空性大手印,他受噶当派的影响,认为密乘离戏大印要顿悟顿修,要上根利器,不适应于中下之根,为教化中、下根器要逐步导引进入大手印,所以他提出显教大手印,从小乘的出离心,大乘的菩提心结合证悟空性见,名为二谛双融的大手印。显教的大手印只重悟心的空分而不提明分,后来冈布的弟子向蔡巴地提出要显密结合才能彻底,达到心的明空两分,圆满现证三身,因此,密乘大手印之名,始逐渐昭著出来。显教大手印主张次第修,所以对大印也用观察修安住修的止观法门,这是冈布大师为引导初业行人逐步进入大印的方便。因为初学者思想还没有基础,必须经过一些调心支分作为准备,如修前须念人身难得,念死无常,畏惧业果,畏轮回苦,皈依,发心,积资忏罪等等作为前行,正行则修止观法门。用止收散心:分心住于物,或无所住,如缘想一件事物,或咒字佛像,或无所住,随心自在。在观的方面则从小乘的观人法无我到大乘的能所二取空,或缘起性空。以证空性为大手印这是噶当派阿底峡的传规。悟心空只是悟心实相的一分,心有明空二分,故噶举的大印是明空双运的实相大手印。冈布大师对一类化机也说密乘的明空大手印。在《冈布大师全集》中就明确指出“所谓大手印,就是一切三世诸佛之心,就是那明空无二智慧,到那儿去找呢?要到自己心中去找。”所以他也认为单纯证空性,不能得心的全分。”止“只能收放心,由定力生观察智,“观”只是证悟空性,但以凡情的观察智不能亲证实相。故欲见自心明空本面,就只有放任自在。众生由于有了实执,执着太紧,心不能解脱,要除去缠缚才能放松,心本来是活泼泼的,不能用止去约束它,也不能用观慧去求证。大师教人要证悟明空本性,指出平常心是道,他说“什么是平常心,就是当前显而空,空而显,空显(明空)不二之心,不要去修改,不要去增加,毫无功用地凭内证智自己觉知。”所谓平常心就是在妄心中的真心,不须用安住修,也不用观察修,只觉照即行。大师说:“所谓心体者,就是俱生智慧,明明朗朗,清清楚楚(明),但又是空空寂寂,无可认持(空)能现前如量感受到。”
吾人本性光明,能现各种境相,能起各种分别,这能现能起皆是心性,本来即有,所谓俱生。大师说,“心的体性是本元俱生,心的本相是境界俱生,心的妙用是分别俱生。”起现均从心性而起,既是俱生,则不求断,亦断不了,体相用三者结合为一体的。大师说,“各种分别起动与心体无二无别,各种境界显现与心体无二无别,此三者无别,则是你的自心本性。”既了知一切境界之显现,一切念想分别之起动均是法身一体之相用,则不加分别取舍,任运自然方合于道。大师说, “把妄想分别之体了解为法身,心之本相所现了解为法身光明,一切自现境界了解为法身本元之游戏,为此则能将所有迷现均转为清净之智慧。”妄念之起伏,万有之显现,皆与不生不灭之法身同体,双融而成为一味。
证悟此本元俱生心的方法有三要:不散乱,自然放下;不整治,任运松驰;不改变,自然清澄。此三为远离戏论分别和一切法皆法性中自然化解的三解脱之门。顿门直指人心,立地解脱,见性成佛,不讲繁锁的教理,全在上师直指。
实修次第先求上师开示心体,自己体认,有所省悟,求师印证。
此外尚有觅心法,先观照所缘之心,明明了了(明),然后寻觅此心,在内在外,形状像貌,以及来、住、去三者皆了不可得(空),定知此心体是空,此则明空本元之心。若干此心体上让风息入,住、融于中脉,生起大乐,是则名为乐空双运无别密乘之见。故密乘大手印又分离戏大手印和乐空大手印。玛巴,米拉时是密乘的离戏大手印或名实相大手印,即明空双运之道。大手印本为双融双运之义,心的明空二分从来都是双融的,双融之义即二合为一,此规律遍于一切法,即无有一法不盖上它的手印,故名为实相大手印。明空双运,为宇宙的根本规律。是自心实相,名为佛性,佛与众生同具,所谓在佛不增,在众生不减。“空”分是万有之本体,“明”分或者说是气分,为万有化现之源,三有情器之显现,分别妄想之起动,乃至大用流行均是明分之作用变化,明是世界缘起的根源。体为空,明为有,体空不动,用明随缘变化,故体无生灭,为真,用有生灭,为俗。此空有,体用,真俗都是俱生,二合为一结为一体,法尔如是,非关造作。此即名为如来藏。故如来藏既有空分又有有分,因此成为非空非有之体,但他们不说是非空非有,而说既不可说空,也不可说有,是离空、有、断、常四边的戏论,故名为离戏大手印。既然离戏则消除差别,成为平等圆融境界,那里还有什么空有断常之分。明空既是本性,随时都在,由于众生在迷而不悟,本性要悟只有顿悟。顿悟即指见此明空真性。本性不是由修得来,故不用渐修。所以学大手印既重在上师的指点,更重的是全靠学人的自悟。
噶举派认为若人只悟到明空心体,成就空分,而明分,还未完全显发作用。空分属心,法身,明分属色,报化,报化未证得,色空对立的矛盾未曾解决,因此提出密乘乐空大手印。为解决这个对立的矛盾。
密乘乐空大印即修《那若六法》解决空有的矛盾,也即是解决身心矛盾的问题。在讲因位实相时就把身、心各分为粗、细、最细三等,身心是互相关系的,有什么样的心,就应有什么样的身,实相大手印只悟本元心,本元心是最细的心,是佛心,那就应与最细的本元身结合。在凡夫悟了本元心,证法身,但身还是四大五蕴粗重之身,如何成得了佛的报化,故身心二者必须相结合,修密乘大印就是使本元心与本元身结合使对立达到统一。本元心是最细的心,本元身是最细的风,故实际也是解决风(气)心对立统一的问题。所以修密乘大印先修生起次第的天身瑜伽,清净蕴界和合的粗身,然后再修圆满次第净化风脉明点的细身,并用《拙火》燃滴 (47),生四喜智,打开脉结(48),把所有业风纳入中脉(49)成为智风,在本元心体上即之悟空性之心体,上引风息入、住、溶于中脉将本元心转成大乐体性,生起乐空无别俱生智,成大乐身,最细之风心结合为一。风心完全得到自在则可开显本性光明,圆证三身。
悟大手印还有深浅层次,故又提出修大印的《四瑜伽》,即四个阶段,上根利器之机,顿悟顿修,一般中下之根悟境是逐步开展的。四瑜伽:一、专一瑜伽。常常观照明空自心,专一清明而住,毫不动摇,即自觉智从内自现,亲自领受明空觉受(50),这是初证明空境界。二、离戏瑜伽。悟诸法无实,断二我(51) 执,入毕竟空境界,离去是非有无种种戏论,这是心体犹如虚空,极为明朗,这是从有到空的境界。三、一味瑜伽,由现明空双运,亲证一切法平等性,融生死与涅 ,佛与众生成为一味,融万有成一味,亲证法性实相,得大自在,这是从空到有的境界。四、无修瑜伽。到此地步则达到无法可修,无果可得,空有双融,现空双融,事事无碍的圆满境界矣。
3关于果。证果就是得到六法成就,则可出现深道(52)已达究竟之十果相(53)、八功德(54)、八成就(55)、四事业(56)等之共道悉地,七支分、八自在(57)、四身五智(58)等之殊胜道悉地,尤其能现证空乐空双运不变,离障如幻之虹体身,得现空自现(59)各各了别之妙智(60)和法身大界之妙智(61),成就具五决定(62)之报身,并能无碍履行大空等等,皆为己得六法究竟之果也。
噶举派的法要
噶举派的经典和教法都是来源于印度,合称为四大语旨。玛巴派语旨的教授有《大手印》和《那若六法》。《六法》所依的密乘经典有父续《密集》,母续《摩诃摩耶》,心要续《胜乐》、《喜金刚》、《怖畏金刚》、《金刚空行母》、《时轮金刚》,其它本尊和护法有《六臂大黑天》、《金刚亥母》、《四座》、《观音马头金刚》、《无身空行法类》、《无我母》、《泽仁五姊妹》等等。教授内有:《噶白》、《解脱点》、《桑布扎》、《笃哈藏》、《六法幻身》、《六法梦境修》、《迁识》。香巴噶举亦系语旨传承,故其续经与玛巴噶举均相同。其教授类则有《幻身大灌顶》、《空行五教》、《大手印盒》、《尼古六法》、《幻身道》、《不死幻轮》、《四过》、《转为道用》、《六臂大黑天》、《胜乐五尊》、《亥母秘修》、《观世音》、《摧破金刚》、《金刚手》、《不动尊》、《三身自现》等等灌顶教敕。 以上所举续部及其解释经续要义和实修尚多,不胜枚举,上面仅谈其大概而已。lvsexs(;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